立即捐款

一個也不能少:中大校友評議會的領導權

朋友說:有怎樣的社會,有怎樣的大學;按道理,就有怎樣的中大校友評議會。不信,請看今年的會員大會(2011.7.9)。

不了解中大校友評議會的朋友,可能需要了解一下背景,至於知情者,可以跳過以下一節。

中大校友評議會「系統」內外

中大校友評議會是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條例》成立的,所以,由誕生之日開始,「評議」二字在其目標中已無界定清晰,甚至根本沒有提及評議甚麼,更在大學管治中沒有正式地位;相反,條例卻確立了評議會為大學增進利益,以及促進大學與公眾的良好關係。校友繆熾宏在昨日的會員大會上更明白地說,評議會是個功能早已被「閹割」的機構。再加上它沒有自己的行政單位,只能靠校方的校友事務處提供日常行政支援,所以,從架構上難以對校政有獨立評議功能。

事實上,過去十八年來,主席及常務委員,皆由跟中大校方關係良好的各書院校友會領導人物擔任。例如,第一屆主席李金鐘,既曾是中大及新亞書院校董,也曾是新亞校友會及中大校友聯會的主席,以後歴屆主席,包括昨天成功當選主席的陳志新,也是類近的背景。同時,他們又的確得到大量較積極參與校友會的校友成員所支持,因此可以說,他們形成了一個非常穩定的「系統」。

至於系統以外的校友能選上常委,只屬少數,例如陸耀文、黃世澤。「系統」外的校友關注以至爭取選上常委甚至主席,全因為中大校方的政策一直受到極大爭議(成立新書院事件、教學語言政策、校園規劃等),部份更涉及香港的政治事件,最令人記憶猶新的,是去年中大校方(當時校長為劉遵義)反對讓民主女神像進入校園事件。不過,他們相對「系統」內校友,既缺乏在中大校方中的人脈關係,也缺乏校友會這些平台及動員組織,說得難聽一點,是「散兵游勇」。

因此,中大校友評議會成為一個政治角力場,而且,兩派立場及利益不同的校友更日漸壁壘分明。

中大校友評議會已不是第一屆受媒界關注,不過,今年競選主席職位的候選人,有許多或明或暗的故事,引起媒界的興趣。過去幾年間中捲入媒體政治新聞以至八卦的周澄,只畢業了一年,便參選主席一職,而其競爭對手,即「系統」內成員,則是被指為民建聯黨員的陳志新。同時,參選常委的有「系統」內的區月晶及梁裕龍,也有「系統」外的李達寧,他是近年成為文藝青年聚腳點序言書室的董事,至於陸耀文則爭取連任,他雖然是校董,但也不屬這個「系統」。

心急如焚的主席

不過媒體鎂光燈的焦點,跟會議的關鍵往往不一樣。

下午二時十五分,會議還未開始,便開始了與候選人會面環節。在短短四十五分鐘裡,跟區議會或立法會選舉的氣氛當然相差很遠,但也有不少火藥味。例如,陳志新若有所指地說有些校友提出「不正常」的言論抨擊校方及評議會,並自命「真誠」為中大,而周澄則指有人迴避自己的政黨背景,不過,要迴避的不止於此,還有過去幾年的爭議事件。同為新人的李達寧提出教學語言問題為例子,要求加強監察校政,另一「系統」外的候選人陸耀文,憑著他在評議會中的經驗及觀察,點出了整個權力格局。他說,這次選舉中多位候選人有聯票之勢,令獨立候選人被邊緣化。但他的對手區月晶及梁裕龍對這些事都沒有表態,而是擺出一副要求以和為貴,提升校友及校方形象的姿態。

到了三時許開會了,主席宣佈有323人出席(到了表決修章時,增加至420人左右),會議正式開始。正常會議都要通過會議紀錄,但會員大會議程上變成「省覽」。從這份「省覽」的文件中,是無法感受這個會議中的衝突及矛盾的,因為,去年六月二十六日的會議,有成員質疑選舉合法性及安排,結果,爭論了兩個多小時,劍拔弩張,最後令當日所有選票作廢,會議也被迫休會。結果,要到今年二月二十六日才再續會。校友莊燿洸指出,會議記錄有多處沒有交待清楚,包括了去年這樣嚴重爭議,竟然在紀錄中只有不足三行的文字交待。同時,他亦要求,會議紀錄要會員大會通過。

主席兼會員大會主持劉世鏞似乎很心急,他雖然同意可以修改,但是,要求放在會議結尾處理。他心急如焚,以至在報告事項中,差點漏了校董會代表報告及財務事項報告。

報告之後最緊急的,當推「表決修訂香港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章程、章則」,劉主席最初只容許五分鐘討論!他解釋,已在修章的委員會中討論過,之前也徵詢過成員的意見。可是,很明顯,台下許多成員是第一次知悉要修訂章程及章則,而當中最受詬病的修改,是有關登記出席會議之期限,由會議日期「前一天下午六時正」改為「之前八天下午五時正」,而委任投票亦同樣要在八天前。許多校友表示,自己及朋友根本要到最後幾天才確定自己是否能出席,這會排斥更多校友出席會議。劉主席解釋,是因為秘書處工作太繁重,需要長一點時間處理及核實登記者及委任者的校友身份。有校友私下擔心,八天這麼長的時間,容易讓某些有心人用各種合法或非法手段,取消某些登記者或委任投票者的資格。

不管如何,修改確是第一次在會員大會上提出的,而且,也只有五分鐘(後來經爭取後改為十分鐘)的討論,台下有不少校友反對,要求再作諮詢,也有人提出刪除委任票,因為,委任票容易造成操縱,委任者不出席會議,其投票意向容易被扭曲。當然,台下亦有人高喊要盡快表決,高喊要保留委任票,會場中開始出現一些對罵及混亂。不過,這時大概便可以看到,「系統」內的聲勢的確較大。在混亂中劉主席一意孤行,強行要表決,結果,三項修章事項皆通過了。

不過,即使是表決,也令人對劉世鏞主持會議的基本功及常識嘆為觀止。也許因為太心急,劉主席拒絕讓反對及棄權表決,當他只得到贊成者票數,計算過超過三分二(修改章程)及二分之一(修改章則)便匆匆宣佈通過修訂!在不少會眾喝罵下他也當作沒聽到。台下有會眾指,評議會連一個中學學生會的會議水平也不如,有人認為,連北京人大開會也會點算反對票,中大評議會是否淪落至北韓的水平。不過,亦有支持主席的校友認為,只是有些人有心鬧事,他們為通過修訂拍手稱賀。亦有「系統」內的常委在休息時私下認為,劉世鏞主持會議的能力實在差勁。有資深校友評說,劉世鏞一方面想急就章通過修訂,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他不想選舉再被拖延,拖得愈久,「系統」支持者可能會不耐煩而離場,「系統」的候選人可能會失去選票。

筆者有一疑問:劉世鏞明顯違反會議常規會否讓人告上法庭?一位法律界人士認為,原則上沒有反對及棄權表決的決議(也沒有修訂空間),的確違反常規,是可以鬧上法庭,有機會否決原來的決議。但是,一般法官可能都會認為,所涉問題不大,拒絕介入。不知劉世鏞是否之前衡量過風險?不過,劉主席跟曾蔭權一樣,即將落任,這些事他大概也不介懷了。

討論議案,突然「開明」

到了四時五十五分左右,進入投票階段。投票後,在點票過程中進入討論事項,主席劉世鏞要前往另一房間監票,會員大會交由副主席李劍雄主持。同時,許多校友亦在投票後紛紛離場,結果,由最高峰四百多出席者,驟減至一百四十人左右(往後更少)。

之前劉世鏞這個「急先鋒」,換上了李劍雄這個「慢郎中」,是他們性格有異,還是策略有變?討論議題有兩個,一個有關「民主女神像」、「中大深圳校園」,前者其實爭議不大,後者欠缺細節,只及原則,所以也沒有爭議。可是,主席這次出奇「開明」,竟讓我們討論了超過六十分鐘!

值得一記的是,原來由陸耀文、繆熾宏及許漢榮提的動議,由蔫任常委謝家祥分成三個動議,結果,成員通過了永久置放「新民主女神像」於中大校園,以及要求校方撤回「政治中立原則」的立場及言論,但是,竟然在不少「系統」內的校友反對下,無法通過要求校方向全體中大成員道歉。由此,可見,有人對中大校方的面子還是非常著緊的。另一值得可喜的事,有關深圳校園一事,在大比數下通過了要求中大深圳分校必須以堅守中大自主和學術自由作為大前提(只有一人反對)。不過,有關規劃還有許多細節還未清楚,相信以後還會成為爭端。

力量懸殊的政治角力

最後選舉點票結果,可以讓我們看一下兩派人的實力。票數有1,903,換言之,平均每位出席者帶了3-4張委任票。陳志新得到1,405票當選,周澄只有463票落敗,而當選常委的也是「系統」中人,包括區月晶及梁裕龍,分別超過1,300票,而李達寧及陸耀文也只有不足500票。保守估計,不管出席人數或總票數,兩派力量之比也是1:3左右。

無可否認,從選舉佈陣,到會議安排上,也見到筆者所說的「系統」有比之前更強的統治及防衛意識及策略,而「系統」外的力量缺乏組織、協調及動員,不要說改變權力格局,就連製造獨立候選人的可能性也沒有,只剩下少許議政空間。過去兩屆,也有「系統」外的常委,現在則一個也沒有,而且,開會時主席對關鍵議題的強行過關意志堅定,不惜粗暴行事,冒著一定法律風險,要得到的議席、規章上的優勢及制度資源,一個也不能少。也許,去年六月的會議難產,令「系統」中人感到巨大威脅,形成更大的意志及動員力。

筆者感到,從此,中大評議會似乎連最後的以禮相待的面紗也扯去了,政治角力肯定在後頭,這也算是香港政治化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