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打官腔的《我們未來的鐵路》公眾諮詢

文:Wright Fu

本年四月下旬,運輸及房屋局聯同路政署開始了《我們未來的鐵路》的公眾諮詢,這是對多年前所提出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文件的檢討和修訂。現時進行中的公眾諮詢為第一階段,主要探討的鐵路線均屬於大型跨區鐵路走廊,包括已提出多年的北環線、在近期中港跨境規劃文件中經常出現的「港深西部快速鐵路」(下稱港深機鐵),以及屯門至荃灣沿海鐵路(下稱屯荃鐵路)。而地區性鐵路網的發展方針,有關當局則安排在第二階段再作探討。

筆者早前出席了於五月二十一日晚上假尖沙咀文化中心舉行的第二場公眾諮詢論壇。根據以往出席中港規劃文件官方諮詢論壇的經驗,都已有一點兒心理準備,可是得出來的結局,仍是有點兒意料之外。

當晚出席者地位最高的乃運房局的副秘書長鄭美施女士,同場出席者亦有該局的首席助理秘書長及路政署鐵路拓展署的副署長。主持人在論壇開始前已開門見山,指出這階段的諮詢目的主要為概念上的探討,正因如此,當參加者提出一些技術上的意見時,當局都只是輕輕重提這論壇的主要目的。可是當有些朋友表達一些概念上的疑問和意見時,官方的回應卻同樣敷衍。粗略統計,整場論壇有八成的回覆,都沒有對參加者的意見作深化討論和結論。


圖:擬議的港深機鐵

先說港深機鐵,有參加者質疑其功能跟高鐵重疊,也有意見表示增強現有的過境巴士和渡輪服務已經足夠。縱使當局指是否需要興建這條鐵路,仍有斟酌的空間,但他們既然提出了這個計劃,也該對這個計劃有一個既定的立場,並應提供一些數據說服市民支持,及給予他們空間去思考一下這些鐵路線是否有其逼切性吧?倘若政府真的要就整個鐵路發展方針進行概念性諮詢,是否應該一開始就不要提出甚麼proposal,直接讓民眾建議該建甚麼鐵路、如何建設一條線路呢?單單回應一句「角色和其他可行方案都是可供討論,暫未有絕對共識和答案」更顯政府在進行規劃工作時,根本沒有預先做好功課。我們也可看見政府對公眾意見的應用,有著錯誤的理解。

既然主持人在論壇早段表示論壇的主要目的乃概念探討,筆者也就用概念去質疑其進行這諮詢的目的。既然港深機鐵乃跨境鐵路一條,筆者就詢問了現有中港融合的方針是甚麼,是否一定要以基建、速度作主導,以及這鐵路線跟灣區規劃等文件的關係。官腔回應則指,整個研究會先比較2000年至今的大環境轉變,當然也有參考近年的各種規劃文件。他們也指鐵路規劃本身跟土地運用和城市規劃有著密切的關係,缺 一不可。這種「遊花園」式回應自己已見怪不怪,但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灣區規劃等文件是否會真正落實,仍是一個水晶球問題,拿著一份沒有實質執行基礎的規劃文件做基建研究,必死無疑。其他有關港深機鐵的觀點有如何促進新界西北地區發展,和港深機場的緊密聯繫會否減少旅客逗留日數,從而對本港旅遊業帶來負面影響等;走線上的意見則有能否直接用西鐵作延伸,較為新奇的是建議把機場快線拉至前海。


圖:擬議的北環線

北環線方面,以近年中港融合的趨勢,這路線所途經的牛潭尾、新田等地因為鄰近管制站,有極高的發展潛力去迎合內地富人和炒家的需要。因此筆者詢問了政府會如何看待新界各新發展區的用途和角色,而北環線的興建會否配合政府對這些地方的發展方針,使這些地方進一步成為內地富人的後花園(回想起來,用俱樂部三字應較為貼切),令原有鄉郊生活模式受破壞/被消滅。官腔回應指在政府未有長遠發展計劃的地區(如牛潭尾)並未有計劃設置車站,故該區的生活模式應不會有影響。但鐵路對社區的影響,不只是在設立車站後會否帶動當地的發展,興建的過程也會對社區帶來諸多的不便。就以牛潭尾為例,興建中的高鐵也沒有在該區設站,但也已令該區出現缺水和塌樓危機,難道這也能穩作「沒有影響」嗎?

參加者對「綠色生活」的概念似乎也有不一。有一位朋友表示北環線不應進入新界東北、打鼓嶺等地區,其擔憂跟筆者所提出的意見雷同。不過,有一位自稱沙頭角的村民則指,鐵路建設高運量、低碳排放量等特徵跟近年提倡「綠色生活」的agenda非常貼切,但要推廣「綠色生活」,是否只靠硬件上的upgrade就能夠成事?倘若我們繼續維持當今的生活方式,儘管那些硬件所耗用的能源量不多,高用量已經把那些省電功夫抵銷了。

參加者對北環線的走線和運作模式也提出了不少意見,普遍意見都支持北環線直插新界東北。主要的爭議為應接駁古洞還是落馬洲,也有人提出建設新線由新界東北直出市區,以及把輕鐵系統延至上水。當局對於這等技術上、運作上的意見自然會作敷衍的回應,他們指北環線的終極目標是要連繫新界東西的鐵路網,是否要同時兼顧跨境(或曰「服恃」內地人)功能,可再作討論。


圖:擬議的屯荃鐵路

相比之下,屯荃鐵路在規劃和融合議題中的概念性爭議相對較少,故參加者的關注點多數也在於其逼切性、走線和運作模式。不過有位先生則認為政府的目光過於短視,經常以當下的角度去預測未來需要,比如在推算人口增張的時候,並未有把基建發展所帶來的機遇計算在內,令發展潛力被忽視。這位先生又指,新界西北區極適合作發展,以解決住屋問題。筆者相信這位先生提出理據的背後,是建基於「現時房屋供應不足、價格高企的原因乃因為市區土地供應匱乏」這假設。但當今社會上住屋問題的成因不是因為房屋與土地政策出了問題嗎?筆者雖某程度上同意政府短視的觀點,但要解決住屋問題,單在現有的模式和制度之上作修正,是不足夠的。

除了針對三條鐵路線,論壇也歡迎參加者提出對整個鐵路發展策略的意見。相當數量的朋友都提出了市區鐵路走線的建議,比如東九龍半山線、中九龍線等,當局也很自然的「耍官腔」稱在下一階段會對此作較多討論。其實這些參加者的反應,正正就反應出市區鐵路的建設和優化,比起這等跨區鐵路,更貼近市民的生活和需要,故筆者質問為何當局不把市區鐵路研究放在first priority,唯未有得到正面的答覆。有朋友又指東鐵過海也有其政治目的,因為可以方便解放軍直接到添馬鑑,也有一些有趣的建議如延長南港島線到南丫島等。

總括而言,純粹方向上的探討的確使整個討論過程變得很行貨,因為不少實質操作上、運作上的問題,在這論壇也沒有得到實質的答覆。不過,當政府官員們也指出鐵路規劃本身跟土地運用和城市規劃有著密切的關係時,提出對發展理念的意見和關注卻只換來「遊花園」式的答覆。中港融合、綠色生活等議題看似跟鐵路發展關聯較少,但釐清當中的細節對如何規劃一條鐵路,甚至一座城市,卻又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大家還是要在它的諮詢網站上那詳盡的意見表達欄上留下各位的高見了。另外,運輸及房屋局在六月仍會舉辦兩場公眾諮詢論壇,大家也可報名參與,讓與會官員聽到更多有關這方面的觀點。

《我們未來的鐵路》公眾諮詢網站:http://www.ourfuturerailway.hk
截止日期:201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