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推行視覺藝術科的因難與局限

新高中的視覺藝術科開展已接近兩年。本文嘗試探討前線教學的現況及分享一些筆者的觀察。

前線教學的困難

視覺藝術科近年有兩大改變。第一是校本評核。早在新高中改制前,已引入校本評核,並且在三兩年間,由零增加到佔50%,是新高中所有科目中所佔比率最高的,其改變可謂又急又大。校本評核要求學生須提交兩個作品集(portfolio),每個作品集包括一本顯示創作過程的研究工作簿,佔20%;再加三件作品藝術作品或評賞研究,此部份佔30%。

考評局既為作品集提供製作指引,學生需依照指定的框架製作,可惜學校現場時間緊迫,學生未必經歷所有指定的程序,便要創作出作品,於是為了迎合考評的要求,學生只好重新製作草稿及發展過程,作品集成為獨立的功課,手段變成目的。

第二是引入文字評賞,由純創作改為文字評賞,佔10%。在諮詢文件推出時,同工當時對評賞內容、批改方法和考卷設計等等,都有極大爭議。到真正實行時,更發覺市面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教材資源,教師唯有自行撰寫教材及製作教具,單打獨鬥,缺乏支援。再者,此部份完全沒有考試範圍,學生往往只能套用官方建議的評賞公式,內容往往流於空泛、表面。

以上兩大改變,在未實行前業界都有質疑,可惜全都草草上馬,成為事實。兩種評核方法,需要極多文字的書寫,要求學生有極強的綜合及分析能力,並以嚴謹組織及表達美觀的方式呈現,極之不利於富有創意;喜歡創作,但語文能力薄弱;不善於表達的弱勢學生。

新高中課程進行期間,每每遇上多科同時進行校本評核,而視藝科目的校本評核既然比例最高(50%),則師生耗費精力亦較多,有疲於奔命之感。

校內支援方面,大部份學校的藝術科目規模較細,本科教師人數偏少,缺乏交流機會,學校內部增加教師及教學助理的政策,本科同工也大多未能受惠。而視覺藝術科教師本身的工作情況亦不斷增加,亦蠶食了花在課程設計、教學準備和與學生會面討論的時間。近年學校增加了很多宣傳活動,例如招待小學生、開放日和籌款等等,往往也由視藝教師負責佈置、準備小禮物,令工作有増無減。

此外,視藝教師亦須兼負責推展「其他學習經歷」的藝術教育部份。前線老師反映,全級學生大量參與,在製作教材,或尋找活動、聯絡、報名、出家長信等等,已很花時間,學生只限於參與、接觸,未能進深到探究藝術情境、創意思維、批判思考和人格培養的層次。

行政體制的局限

將視覺藝術科放到學校及整個教育體制的脈絡,視覺藝術科的生存更舉步維艱。
實施新高中學制後,教育局更改了教師編制方法,以全校「一條數」計算,未有為需分班的科目提供指定額外人手,學校如果開設視覺藝術科,意味其他教師需任教更多節數,造成校內科與科之間的不良競爭,形成內耗。財政資助方面,科目營運開支(擴大營辦開支整筆津貼)Expanded Operating Expenses Block Grant EOEBG 亦是採用「一筆過撥款」,而本科器材及物料昂貴,亦會減低學校開科意欲。

此外,教育局新高中規劃失誤,新高中課時計算錯誤,教師難以在課堂完成課程,為了趕課,學校唯有減小息、遲放學、縮假期、勤補課,這是師生壓力新來源,任教本科的同工都會同意,學生往往將本科放在最次要的位置,最後的考慮。

據報導,由於照顧學生的承受能力,大量學校將來只開兩個選科,本科開科前景更不樂觀。教育局來將開展「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每級班數減少,當發展至高中時,藝術科目的開科必受影響。大學藝術課程方面,目前八間大學與藝術有關之課程較以前增加,但高中是否曾經修讀藝術科目並非報讀的必須條件,這亦會減低學校開科及學生報讀本科的意欲,這情況,實有待考評局與各大學商討,釐清大學藝術課程的收生要求。

總結

從教育前線來看,視覺藝術科的課程與評核,筆者認為仍有很多須要改善的地方,在首批學生應試後,教育局及考評局應諮詢前線老師,一一檢討。從社會藝術發展來看,仍未見政府對藝術教育的長遠發展,有任何規劃及承擔。筆者認為,過去教育局推展藝術教育,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及學術研究,在業內也未有足夠的專業討論,便草草上馬推行。細閱西九龍發展計劃的文件,也缺乏藝術教育方面的考慮。面對世界創意工業發展蓬勃,連中國內地、印度等地也急起直追,香港便顯得遠遠落後於形勢。作為關心香港藝術發展的教育工作者,這情況實在令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