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六七、傳統左派和工人」的思考

文:是但啦(左翼21成員)

「從1967至21世紀:香港近代社會抗爭系列工作坊」第一節以「六七、傳統左派和工人」為題,並在10月23日順利於城大舉行。承蒙網台聯盟相助,錯過了這次工作坊朋友可於稍後再網上重溫(請密切留意左翼21網站)。因此本文不會逐一重點各講者的論點,而是提出講者演說內容中引申出的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有關六七風暴的討論,主流輿論幾乎都由全盤否定當年抗爭的觀點出發。傳統左派系統當中,也鮮有人有膽識和耐力提出自己的觀點。當年任職文匯報記者,退休後致力研究歷史的周奕先生卻是異數。周奕雖然沒有受過太多正規教學,卻能撰寫兩本有關香港政治社會歷史的重要著作。

與周奕一樣,另外兩位講者都與傳統左派有一點淵源。鍾淇鋒的父親是中共黨員,在六七時在元朗領導抗爭。蘇偉權則在七十年代加入工聯會屬會。鍾蘇兩人雖然沒有親身參與六七,但兩人作為基層工友的身分,卻能補充主要由知識分子所書寫的香港歷史。

六七與民族/經濟/階級壓迫

當下的論述往往將六七描繪成大陸文革的延續,又把矛頭指向所謂「土共」的煽動。周奕則指自己當年寫了不少煽動文章,卻大概不能邀功,因為當時香港內部本就有不少社會矛盾。工人生活艱苦、工資和勞工保障不足。住屋條件惡劣、教育條件欠佳、公務人員貪污腐敗等都是新蒲崗人造花廠工潮迅速演變成大規模抗爭的原因。六七時在航海學校讀書的蘇偉權認同有關分析。

有趣的是,周奕在演說中較強調經濟壓迫與民族壓迫的關係。似乎對他來說,要緩和或者解決矛盾,殖民者是主要的抗爭對象。蘇偉權則認同經濟鬥爭,對後來抗爭演化成反殖甚至是暴力鬥爭不以為然。蘇的說法好像有一點今天先搞好民生不要搞政治的味道。總而言之,鬥爭由經濟鬥爭迅速演化成政治鬥爭,傳統左派沒有抓緊經濟綱領,是否導致當年抗爭失去群眾支持?

鬥委會與香港工委

周奕是當年鬥爭會委員之一,但根據他的憶述,鬥委會在抗爭中的角色其實絕不如外界想像般重要。他自己只參加了一次會議,而即使是鬥委會的常委,他們的介入也是極度有限。真正領導抗爭的是中共香港工委(即當時的新華社駐港分社),難怪周奕認為整場抗爭可說是中共欠了香港的愛國同胞的債。假如我們接納周奕的說法,那麼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理解所謂的土共(如民建聯、工聯會)在當年的角色或者責任?這值得那些年初以林彬之死為由來反對民建聯買下商台時段的人好好思考。

反思當年的暴力抗爭

當年的抗爭升級為暴力抗爭,是何緣故?周奕將重點放在兩方面。一是文革「極左思想」和澳門「一二三事件」令澳葡政府低頭後令抗爭領導者沖昏頭腦。二是港英政府的法西斯打壓手段。而鍾淇鋒則帶出了一個較少人留意的角度。以六十年代的社會氣氛來說,和平、理性絕非今天一樣那麼受到注視的價值。當時的人們,大多經歷過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暴力並非像今天那麼遙遠,對人命的重視也自然不如當下。事實上,在六六年的九龍騷動中,也有一人喪生。五六年雙十暴動雖然歷時遠較六七短,其死亡人數卻更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是否更易讓人走上暴力抗爭之路?

六七帶來恐中恐共?

主流的說法是六七的失敗令香港人出現恐共(中)情緒。奇怪的是,工聯會的會員人數在七十年代初出現上升之勢。我們如何解釋這現象?鍾淇鋒與蘇偉權兩位的故事為我們帶來一點啟示。鍾淇鋒七十年代便加入工聯會屬下的工會,與其它工友一起學習政治,探訪其它工會和工傷工友。當年工聯會又有工人食堂提供廉價膳食,難怪鍾大讚當年的工會生活給他溫暖的感覺。

當船員的蘇偉權雖然不認同六七年傳統左派的抗爭手法,但在七十年代卻也加入了工聯會。一次他的船航行至美州時發生了工業意外,一名船員意外身亡。因為這宗命案的陰影,船員都不希望再在該船上工作。船上一名工聯會的成員帶領工友要求「放船」,在巴拿馬時將行李搬上岸上。最後工友們爭取成功,這次事件令蘇加入了工聯會屬會,並積極參與工會活動。然而,他轉行到電話公司後卻對工聯會大失所望。有一次一名工友被解僱後,工會不戰而降,只打算為被解職的工友在國貨公司安排一份工作。這是蘇對工聯會心灰意冷的導火線。

這兩個故事帶給我們以下的疑問:究竟六七是否真的令人恐共恐中?如果這是普遍事實,那為何工聯會在七十年代能吸納不少會員與他們一起讀毛澤東?假使不少工友因為工聯會組織者的組織工作而加入(又或者不滿其組織工作而退出),那麼六七、國家認同或者政治理念會不會根本不是基層工友所關心的主題?(四人幫被打倒後的工聯會退會潮則是後話)再加上七十年代目擊過六七的大學生也有不少渴望認識祖國,所謂六七帶來恐共、恐中意識,會不會某程度上有一定的階級性?還是後來為了政治目的服務而打造出來的說法?

六七的遺產

有關六七的正面意義,周奕認為是香港華人夠膽挑戰殖民統治的一次表現,為七十年代的護士、教師工會帶來了示範作用。究竟六七的能否被看成是七十年代社運的啟蒙導師?這個問題相信在工作坊的第三節會有所討論。另一方面,假如六七所帶來的是啟蒙作用,那麼香港人對社會安定的迷思,真的是六七所造成的麼?

以上所提出的問題,有部分相信能在餘下四次的工作坊能作出討論。下一節將有張家偉先生和葉建民博士為參加者為六七的起因和影響作出更多分析。自由工會的積極分子黃志坤先生則會提供另一種勞工視野。

「從1967至21世紀:香港近代社會抗爭系列工作坊」詳情:http://left21.hk/activities/1967

「左翼21」是由一群有志於推動社會平等及進步的朋友所組建的平臺,以凝聚香港的左翼力量,建立和推廣左翼分析及主張。我們將透過討論交流、學習、出版等,介入社會時政,參與和支援勞工運動及社會運動。我們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必須顧及廣大勞動階級的福祉,維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消除性別、族群之間的不平等,同時尊重不同性取向群體的權利。這一理想社會,必須依靠群眾自下而上的民主參與和推動,同時需要不同群體透過共融互助來合力創建。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left21.hk/
facebook: bit.ly/lef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