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不要當HATE CRIME的幫凶

不要當HATE CRIME的幫凶

前言:

我知道高登的威力,也明白民粹主義之恐怖,但本著對真理的執著,我無所懼怕!!

正文:

早年初教書時,曾和學生激辯港人岐視心態的問題。

猶記得當時跟同學指出港人素來有岐視菲傭和有色人種的習慣,並舉出兩個親身經歷的示例:

1)在星期日早上的地鐵車廂,我親耳聽到一名中年男子一面離開車廂,一面以流利的廣東話說:「班死賓妹霸住架車」。同日,在郊外某燒烤場,我亦隱約聽到一名找不到燒烤爐的父親向他的家人說:「佢地連燒烤爐都霸埋,香港肯定好快陸沉!」

2)在公園,我曾經看見一名母親,一面拖著兒子的手,一面向著一群外傭指指點點。過程中,我大約聽到了:「記住要讀好書,唔好學似佢地...」

為了加強效果,通常我會祭出當年在凌晨在街頭訪問「板仔」及「夜青」時,警方只查閱他們的身分證的故事,告訴他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重要性。

以為了肯定學生明白並能吸收我所講的道理,我會以國內旅客經常因衣著(包括女士的短絲襪和男士的「老西」)及行為(蹲在地上及吐痰)被港人嘲笑的故事作為延伸,並告訴他們要評價別人的言行時必需要明白他們背後的理據--例如在欠缺公共設施的國內長大的同胞們根本不會意識到世上有一樣東西叫長椅。

一般而言,上述的處理手法都能取得預期效果。唯獨那一次,我「多口」的在完結時講了一句:「外傭僱主其實很刻薄,因為買的不只是工人的勞力,還有婦女的生育權。」

怎料,此番言論最終卻引來同學的圍攻,而他們所持的理據大多是家人或朋友聘請外傭時的不快經驗。言談間,他們亦不時提出外地人不應「分薄」本地資源的論調。

自此之後,我明白到在國際主義和大同思想在香港的市場佔有率肯定遠遠不及種族優越主義和民粹心態。

從恐共心態到蝗禍想像

賤視和矮化內地人,向是港人的傳統(見拙文試談港產電影中大陸人的幾個典型形象)。眾所周知,沒文化、無教養、欠品味一直是香港人對內地者的刻板印象。但更值得去問的問題是,為什麼他們會產生這樣的刻板印象?

談及這問題的時候,我們無可避免的需要從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如何構成談起。事實上,撇除極少量新界原住民外,港人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來自大陸的移民,當中包括國共對峙多年以來衍生的失意軍人家庭和避秦的富戶(以及後來文革的倖存者),而他們的親身經歷正是港人恐共拒共心態的源頭。他們的故事經口耳相傳,成了不可磨滅的「城市神話」,而香港人對國內既懼且怕的心理亦應運而生。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儘管他們厭惡中共政權,但他們仍對文化中國普遍存有愛和關懷。因此,每當「祖國」出現天災人禍時,他們仍會以海外僑胞的身份充當救苦救難的白武士。

七十年代以降,港英殖民者成功地以花園城市的藍圖和獅子山下的奮鬥故事燃起港人的本土意識,藉以抗衡來自北方的政治影響。與此同時,受惠於西方城市化發展進程的戰後嬰兒潮一族(即 50/60後)慢慢成為社會的發展重心,儘管他們曾在兒時或多或少被父母的「鄉土情懷」感動,但本地出生的他們所信仰的核心價值和國內的一套終究是南轅北轍,再加上經濟發展的差異帶來的自豪感,結果自那時開始,大陸人開始被目為思想較落後的「大鄉里」、「大陸喱」,並掀起香港人對內地人岐視之風。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這兒所談的所謂「岐視之風」和今天我們目睹的可謂截然不同。儘管當年的香港人同樣以我他二分的方式來突顯香港人/文化優於大陸人/文化,但當時的港人選擇的卻是較地道而溫和的諷刺嘲弄方式(例如由譚炳文飾演的鄉巴佬曾大受歡迎),而他們眼中的大陸人亦絕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而是可笑的醜角而已。及後在八十年代的紅極一時的阿燦一角儘管極盡醜化之能事,但創作人在回應當時社會因抵壘政策前後大量大陸人湧入香港所造成的社會壓力之同時,卻沒有加深本地人對大陸人的仇恨。在我研究八、九十年代的港產電影的過程中,更發現香港人對大陸人的遭遇其實頗為同情,其中尤以蕭若元主理的省港旗兵系列最為明顯。

談及中港關係,不能避免的課題自然包括八九民運。當年全程投入的港人目睹慘劇後所產生的恐共情緒,再配合剛才談及一直流傳的「中國故事」,令中港之間出現了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儘管多年來中共利用經濟發展等方式嘗試導引港人的「愛國思想」,但事實證明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從不動搖。不少有志之士,甚至希望利用香港經驗「反攻大陸」。民主黨人在去年政改一役中多番談及的「路線遵循論」便是其中一例。

只可惜,香港社會近年由於政府施政失誤等種種原因失去了昔日的光華,而另一方面,向來自高自大滿有自信的香港人仍未習慣近年中國崛起後出現的逆轉形勢--昔日的「大陸哩」發跡後財大氣粗的架勢在不少香港人眼裡變得格外可憎。但可惜的是,往昔利用文化和經濟優勢壓倒對手的老板斧已不管用。港產電影被中港合拍片取代的例子除了反映大陸對香港帶來愈來愈大的有形/無形壓力以外,更突顯在巨大壓力下香港人連出氣口也保不住的悲哀。

事實上,這情況亦可協助我們解釋為何部分80/90後的年青人在近日所謂「反蝗」運動中極為投入。居高臨下的中共政府近年來多次粗暴干預香港的未來發展令「一國兩制」的神話破滅自然是重點之一,對充滿(中港融合)競爭但又視野不清的未來之擔憂也是問題關鍵,但和上述兩點同樣重要但又甚少人提出的觀點,還包括香港人傳統的「大陸政策」已經成為明日黃花的事實。沒法依照前人路線的年輕一輩在苦無良策的情況下,唯有利用一些新穎但較激進的方式去處理他們正在及將要面對的「生存問題」,而他們的選項,正是將對方醜化成「蝗虫」。

沒有辦法證實蝗虫的說法跟當年紅極一時,由王力雄撰寫的<黃禍>有多大關係,但值得關注的是蝗禍的想像充分反映了愈來愈多的「蝗蟲論者」內心的不安和虛怯。選擇「蝗蟲」作為「不祥物」之原因大概是因為其數量多且難以撲滅,其「勢兇夾狼」正好和大陸人的形象類同。但眾所周知的是,歷史中的蝗禍多被目為人類無法抗衡之亡國天災,而這種想像,明顯跟目前香港的實質環境有一定距離。

必須留意的是,上述的蝗禍想像所反映的是目前香港正處於社會不穩人心不安的邊緣,而這種狀態正好被不懷好意的政客利用作為民粹主義和仇恨政治的基地。值得各界反思的是,在討論所謂中港衝突問題時,我們的所謂理據到底是建基在什麼地方?例如雙非問題,我們是否都知道「雙非」家長的籍貫、收入水平、學歷等資料? 有沒有人明白他們為什麼要跑到香港產子? 是嚮往港式鳥籠自由,還是一胎政策的受害者?貪圖港人福利,還是希望為下一代謀求幸福?可惜的是,政府、傳媒和學者竟然沒法提供這些極重要的數據,而政客們卻只懂利用民粹心態從中漁利!!!事實上,若無上述資料,不論釋法還是任何方法也不過是緣木求魚而已。

幸好,香港的政黨政治尚未成熟,社會上亦甚少人膽敢以仇恨政治為工具撈取選票。否則,香港人將要面對比大陸人湧港更影響深遠的政治風暴。試想像一下,若今天有特首候選人明確表示當選後會馬上趕走所有雙非孕婦,他的民望會上升多少?但當你細心一想,這種言行,和歷來極權統治者的思路有什麼區別?

結語:

本文之寫作,主要是因為而影片談及的事件有感而發:

你當然有權利用創作或二次創作或任何形式表達你的所思所感,但類似上述騷擾別人人身自由的行為,本質上是Hate crime,而今時今日,hate crime不應該在任何文明社會出現。至少,我不會想像德國除光頭黨外有人會公然侮蔑猶太人或有色人種。

最後一句,本文嘗試深入地從港人心態轉變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希望為所謂「反蝗者」提供更廣闊的思考角度,避免大家在運動中失去自我走錯方向。

原文(含影片及連結)
http://tommyjonk.xanga.com/758688560/%E4%B8%8D%E8%A6%81%E7%95%B6hate-c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