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南生圍濕地最終保衛戰

南生圍濕地最終保衛戰

圖:南生圍內遭火燒的桉樹,不少侯鳥棲息之地

此時此刻已經是南生圍計劃申請的最後時間。發展商沿用1994年在樞密院勝訴後的發展權,趕及在今年12月18日權益消失之前遞上了環評報告,根據舊例,發展商已不需環諮會及城規會給公眾監察。發展商當然不會願意在12月18日後重新根據既定城規程序重頭申請,由於程序上公眾無路可提交意見,現時只待環保署、地政署和規劃署檢核發展商的報告是否附合該些規劃條件,過程全是內部審核,發展商的環評報告已經準備好,審核日子不明,可見形勢已經相當嚴峻。

然而,自近日恆基地產的南生圍發展計劃在主流媒體曝光以來,公眾似乎不再為此憤怒而敏感,倒是聽到不少說法,例如說計劃拖拉已久,未必會立即落實;有的甚至開始接受一套發展商預設的思考方式,認為發展無可避免,並甘願接受現時發展商開出的一半魚塘用來保育一半開發的所謂平衡方式。

handerson - nam sang wai
圖:恆基2010年9月的發展圖

連南生圍這個香港人相當重視的魚塘濕地生態及景觀也要被地霸建豪宅及高爾夫球場了,究竟現時新界土地的無章開發何時才休止﹖本文會透過回顧相關文件,包括非正式漏出的環評報告、以往官方文件及在地資料,讓關注新界土地問題的朋友了解這個發展計劃的來龍去脈及地區歷史、清楚破壞鄉郊者蕪糊的臉孔。

西北地區魚塘開發簡史

南生圍一帶 (后海灣)的魚塘及人類活動主要始自戰後,以往有馳名遠近的元朗烏頭及基圍蝦 (戰前已有) 就是出自這一帶魚塘耕作文化,一直創造出一種戰後移民租賃魚塘維生、同時兼容了自然生態系統的鄉郊生活方式。現時一些本地五、六、七十年代出生香港人對南生圍一帶的印象,都會以「江南風貌、古色古鄉」來形容。據綠色力量資料顯示,當時香港魚塘的數目由五零年只有180公頃急升至八零年代初超過2,000公頃 (A Green Tour in Fish Ponds),可見當時本土經濟盛極一時。

land_use_change
圖:1924年至1985年后海灣一帶的土地使用轉變,引自A Geography of Mai Po Marshes, 1988

另一種邏輯在七十年代在這片魚塘濕地開始出現:地產。1975年,加拿大發展有限公司在大生圍的錦繡花園填塘開發,引發了一場規劃及保育界的重大爭議。項目最終得到行政局的批准,附近米埔變成生態補償的產物,由剛剛在本地八三年開始在本地設立的WWF 管理,一九九五年政府簽署國際濕地公約將后海灣列入拉姆薩爾(RAMSAR)濕地,南生圍也成為了這個國際認可濕地中的「緩充濕地帶」。然而,濕地作為極為適合豪宅開發的「平地」,自這些填塘及保育事件之後更加引起本地發展商的垂青。參照過錦繡花園例子,發展商發現原來可以平價收購魚塘農地,就可製造天價豪宅,比起要高價競投政府土地簡直是致富的平坦公路。天水圍內680公頃的魚塘也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由長實與政府公私營合作開發,以新市鎮的名義容許了囤積土地的長實興建58座嘉湖山莊樓群。魚塘由戰後2,000公頃變得零三年只餘下1,000公頃,是什麼引致這種發展趨勢大家應已略知一二。

fairview
圖:七十年代錦繡花園(Fairview Garden)填塘時的景象, 出自Roger Bristow, 1984

政府亦在過程辦演了「促進者」的重要角色。花公帑修橋鋪路,馴服原生河道(將河道拉直、變成石屎水渠),使附近魚塘適合地產業衍生。八三年,元朗工業邨政府也有份兒取去98公頃的魚塘農地發展元朗工業邨。隨著鄉郊環境破壞日益受社會關注,二零零五年政府構想了一套「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用以配對地產商利益(私)與及保育團體(公),豐樂圍魚塘帶就是在二零零八年城規會批准以九一比例的保育發展模式,即長實拿出千萬與九成魚塘給WWF保育,將九成土地中本來可以建築面積轉移至留下的一成土地上,興建九座長高及密度相當高的住宅,共同開創出一個「雙贏局面」。

preplanning
圖:后海灣的濕地保育及緩衝區,南生圍則在藍線範圍內,出自規劃署,1999

現時,南生圍正在步這種模式的後塵,有傳私下已找了環團分二分一給它作保育,同時附近已遭各大地產商瓜分的和生圍、大生圍,都在近年試圖過關。如果南生圍再次淪陷,未來米埔以北禁區內的馬草壟、落馬州、新田及蠔殼圍一大片魚塘濕地,也將會同一命運。在最新規劃署有關禁區開放的報告中,政府已經將其中禁區內的蠔殼圍劃作「自然保育及綜合發展用途」,未來將會這種模式亦會在區內的濕地複製。

沒有更壞的方法去對待這些樹

主流傳媒已經將計劃及當中影響大概作出交代:恆基要開發1250座「低密度豪宅」,其中有不少5-8層高,會製造2550個豪宅單位。計劃中設九個洞的高爾夫球場,項目分三期完成。香港第二大面積的蘆葦床、唯一的橫水渡;供侯鳥棲息覓食的空間消失,古屋及拍婚紗照的環境不再,其影響似乎都牽動到一些集體的記憶及經歷。

IMG_4624
圖:不少市民都對南生圍美景留下深刻印記, 攝於2010年10月17日

然而相比起人,這些南生圍內既存的環境、雀鳥與樹木都不會說話,不會帶出自身存在的價值,任人主宰。而且,在現行的環評制度,土地上所有東西的價值全是由發展商自行找的環評公司內少數環境專家來決定,往往在此種關係下,這些環境得不到應有及正確的重視。試想像若果環評公司做了一份足以令發展泡湯的報告,給錢的發展商究竟會否中止合約﹖十年來的環評只有數個工程項目是被拒絕,與環諮會委員們都是看這些「完備」的報告不無關係。

南生圍的環評報告中充分展現出這種對環境任意的演繹,讀畢後會知道報告如何透過專業知識及分類來合理化發展項目本身。報告先形容南生圍內並無任何特別樹木物種,許多都是由耕作魚塘的村民種的。然後,再將樹木用健康程度來分類,在708棵內屬「良好」的竟然一棵也沒有,「普通」的佔七成,其餘「差劣」佔兩成半,有4% 是死樹 (Table 3B)。因此,報告建議要砍伐298棵原生樹木,原因是難以遷移、健康差劣及與計劃有衝突,未來將在新發展內補償近3000棵新樹。透過運用專業分類、健康論述來為樹木蓋棺論定,以什麼準則來判斷樹木的健康情況也沒有交代,這發展的故事就給它說過去了。

難道這就代表把道理說通了嗎﹖報告內紀錄了由2007年直至2010年間,有約400棵在範圍內的樹離奇死亡及消失,這等同每星期南生圍就有2.5棵樹消失的速率,是否反映恆基作為地權人歷來根本不重視任何保育工作﹖我們又如何相信這所企業會在未來真正地保育環境呢﹖而部分死去的樹曾經經歷過有組織的燒樹行為,不少被人於樹木底部及樹幹潑上易燃液體反覆焚燒數次。2007年的某一夜,就有20棵桉樹燒至通心 (見東方日報, 2007),究竟環評有沒有考慮過描述「病樹」以外為何它們會這麼「病」的原因﹖我也不禁要問一句,不論在描述上或者行為上,你們還有沒有一些更壞的方法去對待這些樹﹖

IMG_4613
圖:燃燒的桉樹, 攝於2010年10月17日

官商勾結之路

計劃中除了南生圍會被填塘發展之外,亦要建設一條穿過兩條錦田河道、泥灘及三個區內魚塘的高架公路,去連接這偏遠豪宅區的主要通道 (見上發展圖)。這條道路在環評報告中毫無交代會是誰付賬,究竟是發展商自資的私家路,還是政府付錢的公路﹖若是前者負擔,我們需要監察這種私人利益以建路方式入侵公眾地方是否合理,包括這條滿泥濘、白鷺喜歡棲息的錦田河是否可以容量他這樣建設天橋橫過、路面所製造的噪音對生態的影響與及公路對被剷過的錦田河及魚塘的影響。

IMG_4593
圖:錦田河主水道為許多雀鳥棲息、覓食的地方,也是熱愛攝影朋友的勝地, 攝於2010年10月17日

然而,可惜情況更可能的是後者,這就等於政府協助南生圍項目開發。基本上,若果政府不是為它建興一條連接南生圍的公路,純粹沿用現時單線的車路,這麼大型的發展項目根本並不可行。

政府亦在是次審批中似乎顯得格外寬鬆。在這次政府為南生圍開出那26條的發展條件中,連以往在此計劃提過「不會有濕地淨減少」(no net loss)的原則也不再出現,意味著發展商破壞了多少生態不再需要做等量的補償。南生圍亦是政府劃作「濕地保育區」的一部分,過去文件指出若要發展必須指出發展南生圍的絕對公眾利益,或者是因要生態保存而需進行的發展。政府這次的「放行」,甚至有傳政府半年內已經為南生圍發展項目安排好渠務工程,大大增加了是次申請通過的機會。

生態保育的幻象

發展商答應將甩州及部分南生圍撥出土地製造做濕地保育區,其實是個虛招。從地權上來說,甩州範圍內有近半是屬於政府土地,其餘才是屬私人農地。發展商將官地同時納入在計劃內,是偷去官地來做它的保育。況且,甩州及南生圍本來就是濕地,並不存在「製造」 (creation of wetland)。

環評報告中也有提及,公眾較關注發展對候鳥影響的部分,發展商亦說在計劃裡設計了候鳥飛行走廊開放空間,在走廊旁設計一層高的洋屋,然後向外漸增至五至八層。高爾夫球場也會使用「恰如其分」的農藥來養草地。這些設計與修辭上的生態保育,很可能只會在城規會使用一次,與及說幫候鳥設計飛行航道,更可能的是候鳥會在南生圍絕跡。

拉布行動:書寫意見給環保署、規劃署及地政署

南生圍事件中充分突顯出發展商是長期破壞鄉郊的元兇,而所謂城市土地不足而需要開發鄉郊的說法,根本就是要為地產商的計劃開路的本質。只要公眾能夠爭取到發展商在12月18日後不能通過城規會,舊有發展權將會失效,恆基亦必須要跟從現時法訂的規劃程序重新申請,使南生圍能夠短期內免於發展的威脅。

我們呼籲不同朋友共同就南生圍項目 (A/YL-NSW/12)要求城規會/地政署/環保署不接受這個計劃及報告以及提出理據。能為土地保存生機,功德無量。

規劃署署長梁焯輝 先生
[email protected]

地政總署署長 譚贛蘭女士
[email protected]

環保署署長 王倩儀 女士
[email protected]

更多參考資料:

「救救南生圍」Facebook 群組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31164298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