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布殊連任,貝理雅頭赤

我很同意聰頭對香港記者自以爲“專業”的批評,晚上上網聽一下商台的新聞報道,居然有如下一段:“支持美國出兵伊拉克的國家,例如英國,日本,波蘭及意大利等國家的領導人,都樂意見到布殊連任……”日、波、意三國我不敢講,但如果說英國首相貝理雅樂見布殊連任,那實在是天大的誤會。

貝理雅心裏會希望誰連任,這是很多英國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從競選開始到投票結束,貝理雅一直都沉默是金,那怕是昨天(3日)的英國下議院的答問中,他也僅僅表示無論是誰當選美國總統,他都會與對方緊密合作云云。前天的《衛報》(The Guardian)登了貝理雅的前新聞秘書Alistair Campbell的評論,大字標題《貝理雅騎墻有理》(Blair is right to sit on the fence),指出從國家利益出發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都要與之搞好關係,貝氏不需要爲此表態,好像暗示貝理雅若出來“撑布”給人感覺獻媚,有失身份。說句題外句,這不禁讓我想起《中國日報》上錢其琛那篇無厘頭地批評“布殊主義”的跛脚英文稿,國際政治的游戲規則中國還要慢慢學。

昨天下午當俄亥俄州的結果已大致明朗後,有記者在貝理雅走出唐寧街十號時是問他是否樂于見此結果,他沒有像董健華一樣說很“comfortable”,只是淡然一笑繼續沉默。

貝理雅真的希望布殊連任嗎?其實,在美國大選日當晚,BBC就此訪問了前外交大臣郭偉邦(Robin Cook)與前國際發展大臣商雅麗(Clare Short),這兩位先後離開貝理雅內閣的工黨高層都認爲,貝理雅心裏其實與世界上很多人一樣,希望克里當選。

貝理雅是工党首相,雖然本身走中間路綫,但他的黨代表著傳統的英國左翼力量,這决定了他要是像戴卓爾夫人一樣跟美國共和黨領袖保持親密關係會付出很高的代價。如打伊拉克,很多工黨的人就挑剔英美聯軍幷未取得聯合國授權,在下議院通過議案時有一百多位工党議員倒戈,要靠對手保守黨支持通過!伊拉克戰爭後,在地方議會(district council)的選舉中偏左的選民紛紛把票投給明確反戰的自由民主黨,偏右的選民又嫌工黨不够硬淨而投回保守黨的懷抱,工黨因夾在中間而失利使貝理雅面對黨內傳統勢力的極大壓力。

明年年底英國將會大選,故貝理雅必須在接著下來的一年裏做些事以挽回工党的支持者,眼下主要是兩件:全球變暖問題與修補與法德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分歧。

英國將會主持下一輪的G8會議,貝理雅希望在全球變暖等一系列問題上有所突破以向選民交待。但是,布殊的競選綱領講到明不支持《京都協議》,只用一個《潔淨空氣法案》(Clean Air Act)打發全世界;相反,克里就鬆動得多,表示會“重新加入”(reinsert)國際環保協定。布殊的連任等于宣告貝理雅的這個希望幻滅。

國際關係方面,儘管開戰時無法得到聯合國授權,但貝理雅一直希望在重建、維和方面能把聯合國拉下水,因爲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擊英國國內對他在伊開戰沒有法理根據的指責。要做到這一點,法德的態度很關鍵,而能說一口流利法文的克里又在競選中一再表示如果當選會先修復與歐洲盟國的關係。反過來看布殊,他就講到明國家安全問題無得讓步,與“舊歐洲”的關係不見得會有突破性的發展。從現實的角度講,只要布殊還實行單邊主義,還堅持“先發制人”,法德等國便不會支持聯合國在伊拉克的維和行動,既然如此,對這些“舊歐洲”勢力布殊也沒有誘因去修補關係。布殊的連任使貝理雅想在斡旋國際關係上拿分的願望難以實現。

再進一步講,做第二届總統的布殊沒有了連任的壓力,外界一般估計他有可能會在“先發制人”方面去得更盡。被他稱爲“邪惡軸心”的三個國家還有北韓與伊朗未解决,他會不會像對伊拉克一樣對這兩個國家動武呢?如果他這樣做,那貝理雅還支不支持他呢?

是的,當年一起站出來出兵伊拉克的西班牙前首相已因參戰而下臺,如果布殊這一次也輸了,“挺戰三巨頭”裏面的“死剩種”貝理雅將顔面無存。可是布殊的連任又讓貝理雅在跟著下來這一年將遇到更加多的難題,我相信此時此刻的他一定非常頭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