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擺脫核電集團洗腦,由認清陸恭蕙開始

擺脫核電集團洗腦,由認清陸恭蕙開始

反核之眾 14.9.2012

當國際專家、特區政府、立會議員、本地環團諸「持份者」對委任陸恭蕙任環境局副局長一致滿意之際,一眾不入持份者之流如「反核之眾」等民眾,即使遠的不看,只要翻看思匯智庫(以下簡稱思匯)及其(前)總監陸恭蕙在一年多以來的「核能研討」,就不單對她以中電前顧問背景參與特區政府,將在2013年與電力公司作利潤管制中期檢討時有利益衝突疑慮,更對她穿著的綠色素裝內究竟包藏著與核能集團的那些複雜關係,尤覺深不可測。

陸副局長宣稱上任後會專注於空氣、廢物、保育措施,卻不提她和思匯多年來不斷「關注」(乃至於獲得兩電青睞給予鉅款)的一大範疇——能源/減碳;此種「缺漏」,更覺此地無銀,惹人關注。

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開始後,全球核能工業集團及與之互送利益的政府,都大肆隱瞞事件之嚴重性,英國政府官員主動發電郵給電力公司,提醒注意公關補救,是被揭發的醜聞之一。而近年「減碳」在全球被炒作為「環保第一大事」,有關利益集團藉此訛稱核電是減碳能源*這一商業大計,被福島一役打亂陣腳之後,思匯在陸總監推動下參與此「撥亂反正」工程,做過些甚麼工作?起碼有以下幾項值得深究:

1. 2011年4月29日,思匯遞交一份意見書給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意見書內容稱社會若能「掃核盲」(即成為nuclear literate society),就能更有效審視核電安全,因為各界就會懂得問有關核電廠由選址到廢料處理的問題。「識問就安全」當然是謬論,但此謬論還有一項前題和一項行動引申。

思匯之前題是它不認為香港有可能放棄核能,而在思匯的思維方式中,一貫是「現實=應該=必然」(其實香港目前雖23%用核能,但其整體電力供應中有起碼40%是作儲備之用——堪稱全球罕見地高,可見計算下來根本可以即時放棄用核能;所謂核電必須是電力公司製造出來的恐嚇性假象,而思匯與之正好同調。) 再者,意見書又說,現今就核能的討論不是個instigation (從無到有)、而是個expansion(從有到擴張)的問題——這又比起「必然要用」更上層樓矣。在此前題之下,公眾當然只能做到用「識問」去「保障安全」,真是做個消極臣民也不可以,簡直要做個積極做臣民的臣民了。

至於引申出來的行動,就是由思匯為大家來掃核盲。何以見得大眾是「盲」的?意見書提出的証據是在2010年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的一項意見調查中,只有9%的回應者能答中核電佔香港能源比例是23%,多數人答錯,原來如此﹗

思匯又如何掃核盲呢?文件最後一段指出,是要讓大家認識所有能源使用都有「利益交換、代價、得益與風險」;又,如果要檢討核能的健康與環境影響,就要把一切能源都拿來作「大安檢」——在福島核災突顯了核能的重大傷害後,竟講出這些意含各種能源都「彼此彼此」的話來「掃核盲」,試問居心何在?

2. 上述護核綱領化作一個「掃核盲論壇」,即是在2011年6月10日由中電贊助、思匯聯同幾間大學、香港地質學會、香港風險管理與安全協會、土木工程師學會舉辦,並由陸總監親自主持的Increasing Nuclear Literacy in Hong Kong論壇。「反核@中國香港」(「反核之眾」 前身)曾到場抗議並發表聲明,指出該論壇全面邀請擁核「專家」作講話是偽學術、偽公眾教育。那些「專家」就是全球包括英美法中港藉核生意出糧的「專家」,其中有位曾說「福島意外十天到兩星期就會解決」的美國核災管理專家,還有位說「福島的大量輻射物質安全地坐在原位(即不構成任何威脅)」的英國皇家國際關係專家。

3. 事後思匯做的論壇報告,並沒有任何知識成份,只見暗示福島意外是海嘯造成——這是大謊話,因當時已知地震那一刻即令核廠所依賴的電力供應(包括後備電力)全面斷絕,因而不能冷卻廠內大量燃料,以致造成驚天大災難。文件又說,這次意外牽涉消防車及各種民用、軍事設備的配合問題,總之是顧左右而言他,將核電廠由啟用那一剎那起,其燃料便構成千萬年的威脅這基本的知識掩藏起來,試問這是掃盲還是致盲?

此外,論壇總結中又指出新一代反應爐設計在意外發生時的冷卻能力及隔離輻射物的能力較強,這完全是偽技術說辭。舉一例:那個所謂新設計中的「被動性系統」其實是AP1000反應爐型號的特色,這段時期美國正在向中國熱烈推銷此在美國引起大爭議的型號,據宣傳其被動性系統是發生意外時地心吸力會令冷卻水自動灑下,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意外中冷卻水常常都漏走掉,被動性系統還能灑下些甚麼。

「反核@中國香港」一位成員在當日論壇上曾經提問:Chernobyl: Consequences of the Catastrophe for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一書是紥實的學術著作,其英譯本由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出版,內中引述大量數據指出切爾諾貝爾核災的死亡數字高達一百萬人,這些,論壇為何沒有討論到?結果,他的問題被押後回答,其時他已離場,而這「回答」寫在論壇報告中,說道那本書的學術價值成疑,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後悔出版了這樣的一本書。但這完全是謊話,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是將這本書的版權開放給白俄羅斯的原作者,讓他們得以將全書放在網上讓更多人能免費讀到,這是一項推廣而不是一個後悔。除了這個謊話外,思匯還將指出這本書的數字與WHO(世衛)和UNSCEAR(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的數字不符這「回答」紀錄在案,卻完全不告訴大家WHO與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這賣核機構有協議,WHO不准做和不准發表IAEA不同意的研究;而UNSCEAR是個核工業集團豢養的「學者」的近親繁殖小圈子,數十年不變。

4. 2012年3月10日,思匯又協辦了城大與香港核學會舉辦的名為Symposium on One Year After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 The Way Forward with Safety and Risk Engineering的論壇。論壇主要集合中日台美法專家,去讓大家了解「政府與監管者在福島事故之後有回應公眾對核安全的關注,看看要怎樣有效處理」。前題當然就是「有效處理」核電廠的負面後果是可能的——這個論壇就是要說明以安全工程學和風險工程學就可回應。然而,網頁中引述的幾項新聞報導均未見提及甚麼工程學的突破可令核電變得安全(這其實是原則上不可能的事,參考Gordon Edwards: The Labyrinth of Challenges and Choices),反而一再強調來自中國大陸的專家發表了中國不會放棄大力發展核能這「清潔」能源科技(的「喜訊」),而全部專家一致認為福島意外引起的是「如何好好滿足對核能需求的增長」的討論,真是一個展露核電推銷雖偶遇波折卻已恢復其如虹氣勢的論壇﹗

5. 陸恭蕙本人亦有署名文章談論中港核電(Hong Kong, China & nuclear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rom Fukushima ),大半篇都曖曖昧昧,並鼓勵港人一起曖曖昧昧(這是國民教育?公民教育?),但又說我們「不可避免就核電採取立場,因香港已是一大核電用家」。這話到底如何了解?玄機在最後一句:「香港應考慮發掘她在中國核電管理和發展上如何能有積極和建設性的角色。」思匯及其個人之核能集團代理人角色(這自然亦夾帶著「核能教育/掃盲家」的角色),至此躍然紙上。

這篇文章出現在一份叫Outreach的雜誌上,這份雜誌由Stakeholder Forum(持份者論壇)出版,該組織是英國背景並積極參與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事務,與全球大型非政府組織如國際綠色和平、國際地球之友、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樂施會等互相照應大家作為「持份者」的身份和角色;陸恭蕙是雜誌的特約撰稿員。大家也正好藉此來認識一下國際間所謂環保、可持續發展是怎樣的一個龐大網絡,網絡是由那一些跨國利益交換的前題所牽動,其間穿梭了那些人,她/他們為我們的所謂核心(環保)價值和教育經年累月地、不知不覺間做了些甚麼事。或者從這裡看,大家就比較能夠瞭解何以反核運動雖然明確抗拒核利益集團置人類與眾生於千萬年的傷痛病殘中,卻在不少地方,如香港,總讓人覺得有點模糊,不算綠色,似乎極端,更沒有甚麼必要參與或投身。

* 用核電根本不減碳,有關的科學理據請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