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支持外籍家庭傭工合法爭取申請居港權(聯署聲明 )

如欲聯署,請於意見欄中輸入你的姓名及職業(選填)

盛智文(Allan Zeman),現任香港海洋公園主席,有「蘭桂坊之父」之稱。他於2008年放棄加拿大國籍,入籍中國,領取回鄉卡和香港特區護照,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李安琪,全港首個「星之女」,小學一年級從廣州來港,居於天水圍,去年就讀中五的她以烏龍茶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影響研究,於學界比賽中得獎,並獲國際知名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推薦,由國際天文聯會批准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李安琪星」。

「蘭桂坊之父」和「星之女」,同樣是可以被稱為「新移民」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當然,盛智文甚少會被稱作「新移民」),同樣為香港作出不同形式的付出和貢獻,同樣受香港人普遍接納和歡迎。既然來自加拿大的可以,來自中國的也可以,為何大部份來自東南亞的外籍傭工就不可以?

因為她們「無貢獻」?

有人說,因為外傭對港人沒有「貢獻」:她們不用納稅,賺了工錢大多寄回家鄉買屋買田,甚少留港消費。但事實上,她們真的毫無貢獻嗎?外傭為香港家庭提供廉價家居服務,從而釋放本地女性的勞動力,使港人無需因照顧家人而影響工作,尋找更多經濟機遇。試想想,若不是她們分擔本港家庭繁重的家務,港人今天可以如此全心外出投入工作嗎?這就是她們為港人提供無可取締的貢獻,只是那些過橋抽板的港人將之視為理所當然、視為無物。

司法覆核 挑戰不公

《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四款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的人」。由於外傭持有的是工作簽證,而非旅行證件,所以不符合要求。但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居港七年,為何持有旅行證件的(外國)人可以申請來港定居,但持有家庭傭工工作簽證的便不可?就是因為要挑戰這法例上對外傭不公平的對待,所以便要司法覆核。就算他們司法覆核成功,都只是與現行在港持有工作簽證的非中國藉人士同等對待,需要經過入境處審核資格,證明外傭視香港為永久居住地,方可獲得居留權。絕對不是如建制派所說,司法覆核成功的結果,就是居港滿七年的外傭將會自動獲得居留權。

至於符合審核的準則,並不如葉劉淑儀所說般簡單。如外傭於司法覆核勝訴後申請入藉,將與現今非中國藉人士申請香港永久居留權一樣,需要證明一、他是否在香港有慣常住所;二、其家庭的主要成員(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是否在香港;三、他是否有合理的收入以維持他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及;四、他是否已按照法律繳稅。

即使是有人能符合全部所有件成功居港,也可以減輕本地人口老化以及為香港向行各業作出貢獻。除了要有能力納稅以外,他們還必須要有一定經濟條件才可以申請(及其家人)來港,令濫用社福資源的可能性變得更低。

「陸沉論」不堪一擊

至於坊間時常談及的「陸沉論」,更加是危言聳聽。 陸沉論者認為香港資源有限兼匱乏,外傭成為港人必然和本港現有居民搶飯碗、搶福利;基層草根首當其衝,香港政府及整個社會將會不勝負荷。民建聯是陸沉論的表表者,說了一個跟1999年時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葉同樣的故事,試圖以「最差情況」(the worst scenario)嚇香港人,誇稱「若12萬5千名外傭成為港人,他們即有資格申請家庭團聚……將額外帶來12萬5千名配偶及25萬名兒童,最終香港的人口將增加50萬人」;事實是,1999年預計的那167萬人最終沒有出現,根據統計只有約8000名港人內地子女因釋法而被遣返內地,重新等候來港。

同樣的謊話,香港人要信多少次才會醒覺?12萬5千名外傭都想成為港人嗎?都會申請家庭團聚嗎?全都要拿社會福利嗎?就算拿了又如何?外傭成為港人後便要納稅,社會透過福利進行資源再分配,令剛成為港人的外傭可以適應本港物價高昂的生活,若努力工作(加上社會制度有所改善),更有機會脫離福利網,進而回饋社會,這不是一個求進步的社會應鼓勵的嗎?從來只有當權者會說「香港資源有限」,若我們多加留意事實,便能夠看到真相 --政府庫房「水浸」,香港可發展居屋的土地充足……陸沉論在真實的數據而前,實在是不堪一擊。

強掩法援程序 置公眾知情權於不顧

可是,眼見選舉臨近,建制派政黨為了選舉得利,便無所不用其極去抹黑對方陣營。除了刻意曲解是次司法覆核的原意及將最壞情況無限擴大之外,更將茅頭直指身為公民黨成員的李志喜大律師。香港大律師守則第二十一條訂明,大律師不得拒絕接收由事務律師轉介的案件的規定。貴為全港最大的政黨,身為律師的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絕對沒有不懂該條守則的理由。而李志喜大律師,是以法律援助律師名冊內的大律師身份處理是次案件。假如民建聯的領導層如陳曼琪、周浩鼎、陸勁光、廖佩儀及伍景華律師收到外傭司法覆核案件的轉介時,他們又可以有拒絕受理的合理辯解麼?作為對香港有承擔的政黨,敢問有律師身份的民建聯黨領導層是否全部為法律援助律師名冊內的律師?

政客玩弄民粹 帶頭種族歧視

可惜,這個號稱「有承擔」的政黨選揀挑動民粹,刻意在外傭與本地華人之間製造矛盾。除了上述潛在目的之外,民建聯更於地區層面擺出「製造人口危機」、「損害港人福祉」等類近口號,完全不顧為服務無數香港家庭的外傭感受。除了與該黨一向宣稱關懷少數族裔的文宣背道而馳之外,更將長期服務我們的外傭妖魔化成損害香港及危機的責任者,對他們加以責難。

平等機會委員會的工作,為包括「致力消除性騷擾及基於殘疾和種族的騷擾及中傷行為」。然而,身為委員會成員的民建聯會員陳曼琪律師,竟然在事件過程中保持沉默;同為平機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更在Facebook建立誇張失實、含歧視成份的「反對外傭永久居留權關注社群」,令人質疑他們是否恰如其分,履行族群共融的工作。

政治人物為了吸納「香港人」選票,不惜進行政治操作,牽起種族歧視情緒,破壞一直以來香港華人與外傭的和諧共處。

現時的法律觀點爭端,其實可以在香港回歸前解決。現時香港實施的入境條例,是在回歸前於深圳舉行的臨時立法會進行審議並通過。當時有女傭僱主協會提出與今日司法覆核理由相同的法律疑慮,可惜未被當時由建制派壟斷的臨時立法會正視。形成今日需要以司法覆核解決居留權問題,作為建制派一員的民建聯實在不能卸責。然而,該黨選擇為過去的缺失襟聲,並反稱一個與案件無關的政黨損害港人福祉,實在令人髮指。

做真正的國際大都會

工作無分貴賤,站在人權、平等的角度,外藉家庭傭工實在沒有因為工作性質不同而被歧視的理由;政府可以在行政上控制移民來港的數量和速度,甚至橫蠻得不審批任何個案,但絕不可以剝奪外傭成為永久居民的申請權!香港國際大都會因為建制派和民族法西斯主義者的恐嚇和歧視而蒙羞,我們現在呼籲大家聯署,支持外籍家庭傭工合法爭取申請居港權,令「國際大都會」不流於口號和表面形式,而是一個真正尊重多元和合符公義的文明社會!

聯署人
鍾碩殷 政策研究者
巫堃泰 政策研究及倡議者
容樂其 自由撰稿人
黃之鋒 中學生
黃世澤 居港華裔印尼人、商人
陳顯陽 大學助教
陳倩瑩 大學生
林鴻達 政策倡議者
郭家齊
劉卓文
小保方
Louie Him Hoi
Jamie Picacisso
Sze Chi Fun
黎敬瑋 議員助理
賴遠彬 社區主任
孔令瑜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黃浩銘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生
John Wan 學生
李家樂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本科二年生
Oscar Lai 學生
Anna Chim 學生
Kenneth Tong 香港公民、大學生
楊穎仁 自由撰稿人
張錦江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
鄧建華 嶺南大學社會學學生
Cho Wai Yu 香港公民
曾家豪 物理治療師
馬小玲 澳門居民、文員
Karsum Yeung 香港公民
姜靈彰 香港公民
Jacky Li 編輯、جاكي لي، محرر
羅冠杰 學生
Yang Wenli 相港公民
王廣宇 音樂教師
易汶健 學生
文家傑 恆生管理學院講師
梁志江 學生
楊澤昆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畢業生
金屬 土生土長香港人
伍淑儒 學生
陳敬元 學生
徐傑生 香港公民
梅悅欣 香港公民
尹凱榮 教會工作者
Hui Lok Fai 編輯
彭顯圖 社區幹事
李嘉祐 香港公民
尹潤朗 學生
吳泰旻 香港公民
吳仲達
林郁波 香港公民
Mak Stephen
黎恩灝 關注跨境兒童權益聯席
曾嶸 倫敦大學法學兼讀生
何偉航 職工盟組織幹事
李雨夢 學生
楊文輝 學生
周雪凝
區家寶 主婦
曾湉 第三代(新)移民、天主教徒
黃永高 香港公民
李嘉文 教會傳道人
李喬峰 社會工作者及基督教基層工作者
Lai Siu Mei 中菲混血兒
梁俊彥
鍾智灝 大學生
Leslie Chan 香港物流學會特許會員
Nicholas Chan 學生
Gary Wong 中學生
陳樂怡 研究生
孫永俊 普通市民
錢偉健
徐嘉輝
吳卓恆 金文泰中學學生會外務副主席
張淦賢 政府合約工
Kelvin Sit
Keith Leung 學生
Florence Wong 地球人
黃俊文 字妙才 待業
Chung Chak Ming 香港公民
莫曉峰 學生
Alex Mustaine 勞動者
嚴敏華 無產者
廖明垣 無產者
地通拿 《AV Magazine》編輯
Rice 學生
葉沛渝 職工盟組織幹事
黃飛
戴遠雄 法國圖盧茲第二大學哲學碩士
林偉聰
吳偉業
Xavier Tam
陳奕嫺 社工
何潔泓 學生
何家豪 教師
鄭卓宏 香港公民
Dorothy Hui Sin Ming 香港公民
Kenny C.Y. NG 研究生
潘樂敏 學生
Letitia Wong Native Hong Konger
‎Pasu Wong
葉文希 勞動者
黃進 學生
Manuel Kwong 香港市民
Ming Fox 非原居民
邱嘉俞 學生
謝日基
Julian Li 占卜/心靈治療師
Sammi Ng - HK Citizen
Eric Tsui 教育工作者
吳國偉 教會傳道
Lo Sin Chi 學生
Lo King Wah Reporter
Lee Chung Hei 學生
趙紫東 香港市民
方富潤 中學圖書館主任
劉子濂 教育工作者
Jay Mukaiyama 土生土長香港公民
龍子維 街工組織幹事
鄭家榮 香港公民
林致良 先驅社
Adley Tsang 視香港為家的香港公民
Hudson Yau 香港公民
Don Lecatton 中學教師
馮景恆 媒體工作者
Thomas Chan 香港公民
Kwong GaRy 香港公民
Ray Dy 香港公民
Kenny Kidd 香港公民
梁永達 中學教師
Welner Wo 香港公民
Fish Chan 香港公民
Tsz Man Mak 香港公民
Ben Hon 香港永久居民
Ho Chi Chung 香港公民
Samuel Wong
Yan Kwok 文員
Melody Chan
何智聰 補習教師
Wright Fu 香港公民
林藹雲 編輯
Kwok Tsz Kin 香港永久居民
Herman Chan 香港公民
Andrew Tam Ka Pok, 香港永久居民
煒煒 香港女同盟會
Chiuyee Chiang 現居香港的地球人
Kenneth Chan 香港公民
葉志偉 香港人
Alexander Yan 民主黨社區幹事
孫珏 現居香港的上海人
梁寶山 文化工作者
梁以文
Lau Peter Kee Yun 中學生
LEE MAN MAN 香港公民
david auyeung, retired, chinese-american living in hk.
林森 香港人
Terry KWOK, Normal HK Citizen
苻敷青 學生
Doris Wong, 土生土長香港人,外傭準僱主, 大肚婆及一子之母
Catherine Cheung 香港出生
yuen kiu yan, step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趙崇實 勞動者
伍焯煒 香港市民
葉富榮
terry narcissan (根植香港的舊移民之子)
梁明暉
陳敏儀
倪志達 社工
李維怡 社區藝文工作者
鄭家駒
kathy lam 在職學生
Lai Ka Chun Abraham
楊健濱 香港公民
崔允信 獨立電影工作者
鄧長祐 傳道人
溫文傑 文員
Fermi Wong, Social Worker (Hong Kong Unison)
蔡建誠 全職爸爸
龍樂欣 學生
Eric Lam
蔡淑芳 香港公民
Joanna Tong 香港公民
Lisa Koo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Stanley Cheng 土生土長香港人, 大專生
Lau Fuklik 香港人
erica ling 普通市民
Lai Yi Ting 普通市民
周澄 土生土長香港人
李庭豐
高俊賢 大學生
Queenice Wong 土生土長的香港市民
Jermaine Lo 土生土長香港人
陳嘉螢 香港市民
Jason TOO 香港人
梁國棟 學生
鄭家榆
鄭司律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本科四年生
Joe Sun 香港人
鄧小樺
鄭嘉詠 地球人
Ng Ka Chun 學生
Lionel Te-Chen Chiou
Patrick Lee 記者
楊健偉 文化及錄像工作者、哲學碩士生
蔡嘉儀 香港市民
麥家蕾
Horace Chan 工程師
艾水 文字工作者
葉韻詩 學生
李行健 教師
陶培康
雷永錫
Karl Siu
Sandy Mui
阮行恩 土生土長香港人
林輝
杜振豪 華僑移民後代/土生香港人
四維出世 評論人
戴毅龍 攝影工作者
陳銘浩 香港公民
Rick Wong 香港公民
馮炳德
許永健 商人
陳美紅﹐香港公民
梁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