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盧海鵬的時代意義

盧海鵬的時代意義

前言:
 
「最心痛是,愛得太遲!」

不欲待其身後才懷念,如同當年大家對待老朋友伍晃榮及林尚義(見報導完畢及足球.傳道人)之時;更希望大家可以在經典消失前明白經典的真實價值和意義,如同我們當日細心分析驃叔驃嬸一樣(見不必相送及誰需要肉女──肥肥的時代價值和意義http://www.xanga.com/tommyjonk/643191862/item.html),今天,就讓我們趁著鵬哥盧海鵬首奪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這盛事,好好的思考一下這偉大笑匠對香港社會帶來什麼意義吧!

正文:

盧海鵬之所以經典,並不單純因為他非凡的演技。

事實上,我們只需要花十數分鐘回顧其一生,自會見到一個典型的香港成功故事,及其衰落。

眾所周知,盧海鵬是「帶著文化大革命傷痕」的新移民,而上半生的折騰,讓他明白「從此不談政治只搞笑」的重要性 (見哀莫大於笑死 盧海鵬)。

表面上,盧海鵬刻意轉型成為搞笑專家的故事,正好符合香港人以笑避險的「民族性」(見通俗文化反轉再反轉--從無厘頭年代到冷笑話世紀的啟示),而綜觀鵬哥的「搞笑人生」,除了晚年在亞視參演「香港亂嗡」等節目外,基本上還真能恪守其「去政治化」的「服務承諾」,為觀眾帶來毫無壓力的「歡樂今宵」。

但當我們細心分析盧海鵬的演出,便會發現常以喜劇形象示人的他絕不是天生的「打岔型」人物(見評<春嬌與志明>(上),反而更像薩提亞筆下愛批評的、常否定的、極挑剔的指責型(Blamer)人物。就以他在成名作<蝦仔爹地>中飾演的「朦豬眼」為例,便是一個經常發現並指出別人犯錯的家長型人物。與此同時,他和林建明飾演的「大白鯊」經常互相攻擊,而觀眾往往就是因為他倆的唇槍舌劍而取樂。在很大程度上,他的「無厘頭」搞笑風格背後反映的正是社會窘困下小人物心裡無處發洩的怒火。從<蝦仔爹地>的文化(城鄉)差距到<香港亂嗡>的針砭時弊本質上都是一脈相承。

回顧盧海鵬的前半生,縱然滿腹經綸(熟讀俄國大師巨著)能歌善舞,卻因政治環境而無處發揮。偷渡成功後,他雖能趕上香港經濟高速發展的列車,憑一已之力(爆肚執生的能力)在一個制度尚未確立的時空創出頭上一片天成為一代笑匠 (見蘋果日報 - 盧海鵬專訪)。然而,過去的不快生活經驗卻叫安全感不足的他選擇在當紅之時移民加拿大,因而白白錯過了香港人在後過渡期期間的發展機遇(見事旦男盧海鵬- 明報周刊)。

香港再也沒有盧海鵬

在大時代中,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情節屢見不鮮。如同盧海鵬一樣,在八、九十年代,不少香港人均經歷過「偷渡、發跡、移民、回流」的階段,而這,亦構成香港人獨有的集體回憶。

從外形論,盧海鵬本來就很平凡,頂多只能當個性格巨星,但他卻成功利用調侃、諷刺、嘲弄等方法協助小市民擺脫生活的壓力,令「笑」成為香港人的「全民運動」和「文化圖騰」。

亦正基於上述原因,盧海鵬便成為了一代人的經典。

然而,可惜的是,如果政府一意孤行推行「網絡廿三條」或其他類似法例,盧海鵬式的人物將肯定絕跡市面(見請先檢控周星馳和王晶 http://tommyjonk.xanga.com/750548745/),而香港將必然成為一個沒有笑聲的都市。

原文(附相關文章連結及延伸收看):
http://tommyjonk.xanga.com/761590524/%E7%9B%A7%E6%B5%B7%E9%B5%AC%E7%9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