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認知論 Epistemology (上)

認知論 Epistemology (上)

認知論是哲學的基礎必修課,差不多任何高年級的哲學課,也要求對認知論有所認識。認知論涉及任何有關知識的課題,例如,何謂知識?人如何獲的知識?如何判定知識的真偽?這科的上半部主要教古典認知論,用Bertrand Russell的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為課本,輔以其他古典哲學家的原文作為參考。下半部教二十世紀認知論的重大發展,課本是那些文集式的磚頭書,不過其實可省錢不用買課本,因為那些近代重要哲學的論文也可在網上找到。

在未探討知識的構成和分類,第一課先要確定最基礎的一點,知識存在並且人類可以獲取。絕對懷疑論者,認為人只能憑五官感覺,獲取思想以外的資訊,但感覺並不是真實,所以外在世界亦不是真實的存在,那亦沒有所謂的知識,人不可能知道任何東西。正常人大慨會認為他們的瘋子,不過讀哲學可不能馬虎,先要解決外在世界如何存在的問題。至於用什麼理論去解釋世界的存在,可直接影響上層不同認知理論的架構,從要發展出關於知識的不同觀念。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兒Descrates的名句,便是其中一個回應懷疑論者的途徑。縱使我可以懷疑世界的存在,但我不可能懷疑我自已的存在。從這個可以肯定的最基礎點出發,笛卡兒一層層地推演,讓新的知識建立在已確定的知識上,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基礎論的知識系統中,知識是線性推論,所有知識向上推論,最終歸向最核心的無誤真理。在核心的基礎知識是不證自明,不需要亦不能問其何解。Russell亦是一個基礎論者,他認為最核心的知識便是理性本能。人藉著理性本能,把不協調的知識修正,令知識合乎現實的觀測。Moore用另外一個方法去證明外在世界是存在,他認為感覺存在於思想之外,那有感覺存在便足以論實外在世界存在,而每個人也一定感覺到自已的雙手,存在於思想之外的雙手便是外在世界存在的證明了。

外在世界的存在證明了,但外在世界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我們對物件的感覺,與物件本身的本質,並不一定有任何關連。傳統的科學現實主義,認為物件本質產生我們對物件的感覺,知識便是兩者關係的理論。反現實主義認為知識局限於人對物件的感覺,人並不可能物件的本質的任何東西。結構現實主義,則認為知識並不是關於物件本身,而是關於物件與物件間的關係。Russell認為知識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直接從感覺獲取的知識,第二類是從描述中獲取的知識,通過描述把已知的知識,組合申延成為新的知識。

觀測現實能產生理論,理論構成知識,可是休謨Hume指出了用歸納法的問題,便是不論有多少個觀測結果,在邏輯上還是不能推論出理論,在事實與理論兩者之間,有一道深不可越鴻溝。牛頓從蘋果掉下來推論出地心吸力,我們可以用地心吸力的理論,去推論出蘋果會掉下來,但邏輯上並不能保證下一個蘋果一定會掉下來。若出現一個浮空的蘋果,便足以改寫地心吸力的理論。Russell解決歸納問題的方法,便是認為世界是有規律並有一至性,而這些最基礎的定律,是不證自明的基礎知識。接受普世規律也是人類的理性本能之一,因為若不接受定律存在的話,人根本不可能生存。

康德Kant整合了Descrates和Hume的理論,提出理性為先驗性知識的說法,人類的想思受與生俱來的理性笵疇的規畫,人要通過理性,才能把經驗轉化為知識。Russell認為數學和邏輯屬於先驗性知識,不論在任何可能存在的世界,先驗性知識也是必然為真,而其他後驗性知識,則基於我們這個世界的觀測。他認為抽像的物件也是真實,儘管它們並不存在於任何時空之內,先驗性知識便是所有存在與不存在之物的關係。

參考資料:
1.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Bertrand Russell.
2. Human Knowledge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3rd Edition, Paul K. Moser and Arnold Vander Nat.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