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走向批判──福島災難如何教會我停止擔憂並擁抱核電

作者:George Monbiot,另刊於2011年3月22日《衛報》
原文:http://www.monbiot.com/2011/03/21/going-critical/
翻譯:Glen

譯按:英國著名環保分子George Monbiot在福島核意外後發表的網誌文章引起了一波關於環境與核能的爭議。本文是備受爭議的文章之一,挑起了對於核能的安全性、石化燃料發電問題,以及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可行性等問題的討論。綠色工運分子Martin Empson亦就此文章撰文回應(見另文)。這場爭議也許是我們反思資本主義和環境運動的好機會。

你們不會對於我因為日本的事故對核電的觀點轉變而驚訝。但你們會對於它們如何造成了這轉變而驚訝。在福島的災難之後我不再對核電中立。我現在支持這種科技。

一間粗劣而缺乏安全措施的舊發電廠被一場超級地震及嚴重的海嘯擊倒。電力供應失靈,使冷卻系統停頓。反應堆開始爆炸並熔毀。災難曝露了低劣設計和粗製濫造[1]的常見後果。然而,至今以我們所知,暫時沒有人受到致命劑量輻射的傷害。

一些環保人士瘋狂地誇大了輻射污染的危險。xkcd.com[2]刊出了一副清晰的圖解。它顯示住在三里島災難現場十里內的居民平均受到的總輻射量是美國政府容許輻射工人每年接受劑量的625分之一。相應來說,這是能被確切證明與癌病風險增加相關的劑量的一半;而這相應來說,是確實致死劑量的80分之一。我不是滿足於此,而是要提供恰當的視角。

假如其他的發電方法不會引致傷害,這些影響也許更需被重視。但能源和藥物相似:如果它沒有副作用,它大概也沒有作用。

如同大部分環保人士,我支持大幅擴展可再生能源。我亦能夠同情他們的反對者。除了靠近海岸的風力發電場,新的供電網絡(電線竿和電纜)亦使人困擾。當可再生能源佔的比例增加,我們便需要更多抽水蓄能電站來維持電力供應。這意味著設立更多山上水庫:而它們也不受歡迎。

可再生能源的影響和代價隨著他們的供應比例上升,因為儲存電力和提供後備的需要亦會上升。很有可能(我暫時未看到有比較研究)直至可再生能源佔發電比例到一定水平為止──或許是50%或70%?──它們的碳排放會比核能低,但超過了這個水平,核能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便會低於可再生能源。

如同其他人,我支持可再生能源被用於取代石化燃料和增加能源的總供應,取替用於交通的石油和用於加熱的燃料。但我們是否同樣要求它取代目前的核電?我們越是期望可再生能源做到更多,它們對自然景觀的影響越大,說服公眾也越加困難。

但把電力網絡擴展以把人們和工業與豐富、遙距的環境能源(ambient energy)亦被大部分不滿我上星期所寫的文章[3]的環保人士所反對。他們說,他們所想要的是相當不同的東西:我們應減少電力供應並在本地生產電力。有一些人甚至支持棄用電力網絡。他們的田園生活想像聽來很可愛,直至你看清細節為止。

在英國這些高緯度地區,大部分環境能源生產注定失敗。在英國以太陽能發電需要浪費可觀的稀有資源[4,5]。它效率低得令人絕望而且與需求模式毫不切合。在人口密集地區以風力發電大體上毫無意義。這一部分是因為我們在有遮擋的地方聚居;一部分是因為建築物造成渦流影響風的流動並瓦解整個發電機制。小型水力發電機對在威爾斯的小農戶可能有用;這在伯明罕則無甚作用。

而且我們怎樣推動紡織機、磚窰、煉鐵爐和電氣火車?更不要提更先進的工業程序了。難道靠屋頂太陽能板?當我們考慮到整個經濟體系的需求,便會對於本地能源生態感到失望。一個全國性(更理想的是,國際性)的電力網絡是大規模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應的必要條件。

一些環保人士更進一步:為何要浪費可再生能源把它們轉為電力?為甚麼不直接用它們來提供能源?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可看看英國在工業革命前發生的事情。

在英國的河流設立水壩推動水車是小規模、可再生、如詩如畫,卻具毀滅性。透過阻擋河流並堵塞魚類產卵的河床,它們促使了曾經是英國自然奇觀之一,並曾養活了大量的人口的龐大遷徙性魚群消亡:鱘魚、七鰓鰻、鯡魚,還有大部分的海鱒和三文魚[6]。

拖拉機與飢荒關係密切。我們使用愈多土地餵飼工業和運輸用的役畜,便留下愈少土地養活人們。它是今天的生物能源危機的十七世紀版本。燃料的情況也是一樣。如EA Wrigley在他的新書《能源與英國工業革命》中所指,1800年英格蘭開採的1100萬噸煤生產的能量相當於1100萬畝林木(全國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可生產的能量[7]。

在煤被廣泛利用之前,木材不但被用作家居燃料,亦用於工業程序:Wrigley指出,如果英國有一半的土地被林木覆蓋,英國每年可產出125萬噸熟鐵(目前消耗量的極小部分[8])而沒有其他產品[9]。即使當時人口遠低於今日,在土地為本的經濟體系之中,享用工業產品也是精英的專利。深綠的能源生產──分散、以土地產品為本──對人類的破壞都遠超核熔毀。

但大部分經濟體系停用核電後將會回歸的能源並不是林木、水、風和太陽,而是石化燃料。在每一個面向(氣候轉變、開採影響、本地污染、工業傷亡,甚至輻射量)煤都比起核能壞一百倍[10,11]。隨著頁岩沼氣生產的擴展,天然氣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亦正在快速追上煤[12]。

沒錯,我仍然憎惡經營核工業的騙子。沒錯,假如有無害的替代方案,我更希望看到整個行業倒閉。但我們並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每種能源科技都有代價;放棄能源科技也有代價。原子能正面對最險惡的挑戰,而它對人們和地球的影響仍然輕微。福島的危機令我轉投核能發電。

相關文章:核災難:不是假如發生,而是正在發生

1. http://www.guardian.co.uk/environment/2011/mar/14/nuclearpower-energy
2. http://xkcd.com/radiation/
3. http://www.monbiot.com/2011/03/16/atomised/
4. http://www.monbiot.com/2010/03/01/a-great-green-rip-off/
5. http://www.monbiot.com/2010/03/12/the-german-disease/
6. Callum Roberts, 2007. The Un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a. Gaia Thinking, London.
7. EA Wrigley, 2010. Energy and the Engl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pages 37 and 3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英國在2009年的鋼需求量是1560萬噸。 http://www.eef.org.uk/uksteel/About-the-industry/Steel-facts/Steel-marke...
9. EA Wrigley, 同上, pages 16 and 17.
10. 在輻射污染方面,100倍並非比喻:根據《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燃煤發電廠產生的灰燼「對四週環境帶來的輻射達到同樣產能力核電廠的100倍」。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coal-ash-is-more-radioa...
11. Mark Lynas剛對於國際對福島危機的回應可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了首次估計http://www.marklynas.org/2011/03/176/
12. 見 http://www.gaslandthemovie.com/

「左翼21」是由一群有志於推動社會平等及進步的朋友所組建的平臺,以凝聚香港的左翼力量,建立和推廣左翼分析及主張。我們將透過討論交流、學習、出版等,介入社會時政,參與和支援勞工運動及社會運動。我們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必須顧及廣大勞動階級的福祉,維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消除性別、族群之間的不平等,同時尊重不同性取向群體的權利。這一理想社會,必須依靠群眾自下而上的民主參與和推動,同時需要不同群體透過共融互助來合力創建。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left21.hk/
facebook: bit.ly/lef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