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長期罷課,Are we ready? (反國教之七)

文:K.T.

經過長時間的蘊釀,9月11日有8000人不辭勞苦,到中大百萬大道參加大專罷課集會,以腳步和汗水抵抗國民教育,勢將令反國教運動推向令一個階段。反對國民教育運動已到關鍵時刻,在政府堅決不撤回的情況下,全港罷課似無可避免。有見現時坊間對罷課的討論比較分散,筆者願意拋磚引玉提供一些構思,希望更多有心人認真思考罷課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以及如何實踐罷課。

我們有多大決心?

如要要將這次運動轉化為長期的罷課抗爭,那就不再是短暫不上課這樣簡單,筆者隨意舉兩個例子:2010年英國學生反對削減高等教育經費的運動,升級行動持續超過一個月,中間至少發動三次數以十萬計人參與的大遊行,學生佔領校園罷課長達一個月;2006年法國學生反對修改勞工法例的抗爭,持續兩個月,部份大學罷課超過一個月。香港的抗爭氣氛不如歐洲,但筆者想告訴讀者,罷課的重點在於要將現行教育制度完全停止運作,來向政府施以最大的壓力,因此罷課的時間愈長,規模愈大,才愈有可能迫使政府態度軟化,撤回課程並與民眾對話。

因此,現時反國教運動的組織者和參加者,都必須共同思考:到底我們是否願意犧牲?而犧牲到那個程度呢?這不再是穿黑衣、放工放學來政府總部靜坐、停課數小時去集會這樣簡單,而是切切實實以自己的付出作為賭注,拒絕執行任何教育官僚的指令和計劃,停止一切原定的教學日程及時間表,來達到撤回國教科和迫使政府與民眾平等對話的目標。在策略層面上,也有數之不盡的事物需要仔細考量:例如每天罷課多少小時?不少高中及大專生都要兼職幫補學費及日常開支,每天往往需要工作半天甚至一整天,他們也需要思考是否罷課之餘也要罷工;例如極多中學生在原屬學校放學後,繼續去補習社「上課」,或者參加課外活動,他們會問,罷課是否也要罷補課呢?若罷課期與測驗或考試期重疊,是否也要罷考?面對種種問題,組織罷課者能否向猶豫的家長、教師和學生提供出路呢?

由於現在所有身處求學階段的青年人,都已經深深被鑲嵌於整個社會制度之內,課內課外都充滿壓迫,因此,筆者才希望所有人都認真思考犧牲多少的問題,簡言之,我們其實不止要罷課,更要罷補課、罷考、罷工等等,這樣才能真正停止教育和社會運作,集體向政府施以高壓。

罷課要體現民主精神

即使我們都承諾作出這樣的犧牲,實踐罷課也有很多不易克服的行政困難。首先,我們需要成立全港性的罷課籌備委員會去作統籌,單是這個委員會由多少人以及由什麼人組成已不易解決,筆者更關心的有:如何籌得足夠款項去舉辦各項有關罷課的活動?有多少糾察義工去統籌罷課工作?如何解決罷課期間眾多參加者的膳食問題?我們屆時還需要找地方作行動中心(不建議在政府總部),來處理大量日常工作,包括集中和傳遞資訊、聯絡、資源調配、訓練糾察、物色罷課集會或活動場地等等,籌備委員會也需要在這裡作出有關罷課的日子、地點及規模的決定,並應付一切突發事件。

全港性的罷課絕不可能只由一個籌備委員會統籌,最理想是應該每一間學校都成立自己的籌備委員會(或由學生會籌備),大學和中學的委員會(或學生會)應該由學生主動透過民主選舉產生,而非由教師及管理層一手包辦。而發動罷課也需要符合民主程序,筆者認為要「先公投,後罷課」,每個(臨時)籌備委員會都要在學校發起投票,按以下議案逐步確認委員會/學生會在該學校正式發動罷課:

(一) 是否反對在XX學校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二) 是否支持以罷課形式迫使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三) 是否授權XX學校罷課籌備委員會/學生會執行一切有關罷課的工作和決定

三項議案是要分開(但可同時投票)點算的,以確保所有學生的總體意願能清楚呈現(筆者不反對教師和管理層參與投票,但前提必須是一人一票),而委員會/學生會也可藉此真正得到民意授權去發動罷課。當然,若然結果是(一)反對國教但(二)不支持罷課,那麼委員會/學生會也必須尊重和遵從學生決定,以體現民主精神。

限於篇幅,上述建議還有很多技術細節未及處理。例如:每間學校的罷課委員會是否應該委派代表加入全港性的罷課委員會?可是若然參與學校數目太多,全港性委員會便會過於臃腫,有陷入官僚化的危險。另外,抗爭曠日持久,如果罷課委員會長期由同一班底運作,他們在個人層面上的犧牲會很龐大,有失去職位、學位或教席的可能,所以筆者建議委員會應定期更替,可以由不同團體輪流擔當核心工作或透過由民主方式推選新成員,這裡便要思考如何在輪替的同時確保罷課工作暢順。

很多讀者也許會質疑筆者把事情弄得太複雜,但筆者深信,若大家希望透過罷課實踐真正的公民教育,那麼我們必須深思熟慮,盡量將民主精神體現在每一項工作和程序之中。反國教運動正好是考驗我們能否把口號轉化成現實的最佳機會,將民主精神貫徹到底。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告訴政府和教育官僚:「沒有你們的壓迫,我們會更努力學習,也活得更好!」,這就是罷課的另一層意義。辦好一場罷課,就是學習擺脫管理主義和規章制度壓迫,展示我們具備獨立、自主、自理和創造能力,成為自由與平等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