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林鄭撐教育局取消教師註冊:揪出喺教育界嘅害群之馬

(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舉行行政會議前記者,主動回應昨晚教育局宣布取消一名小學教師註冊。她重申「教育唔可以係一個無掩雞籠」言論,需要有人把關,支持教育局「嚴肅處理」就教師的投訴,指「呢個工作喺會繼續做落去,揪出喺教育界嘅害群之馬。」

她發言時先談及疫情,稱不少市民在國慶及中秋假期期間外出,理解市民的「抗疫疲勞」,但指每一次社交活動均有風險。林鄭月娥提到過去一周有十宗本地個案,七宗源頭不明,又指一宗涉及酒吧,而「酒吧裡面嘅行為係更高風險嘅。」林鄭月娥表示第三波疫情難以徹底結束,將延續目前的社交距離措施,食物及衛生局今日下午會詳細交代。她又提到連日不斷有輸入個案,指難以完全避免,但形容措施是滴水不漏。

對於「港康碼」及兩地人員往來,林鄭月娥稱正研究身處內地的香港人,能率先豁免強制檢疫14日。她提到上周修訂的檢疫條例,能就入境人士分類,指名哪些人士才需要進行14日檢疫。

屯門民政處拒討論青山灣中心 民主派堵塞會議室阻官員離席

(獨媒報導)屯門區議會下午舉行會議,民主派提出關注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被羈留人士絕食事件,屯門民政事務專員馮雅慧以議程不符《區議會條例》,拉隊離場。民主派議員斥民政處做法可恥,多名議員堵塞區議會會議室門口,阻止官員離場,最後有官員被迫滯留。

P1019938

會議在下午兩點半進行,在完成討論皇珠路擴闊工程後,馮雅慧立即「發功」,指秘書處曾就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被羈留人士絕食事件是否納入議程,向區議會主席陳樹英提出意見,要求對方慎重審視和作出決定。

在會議前,民政處已拒絕將該份文件上載至區議會網站。馮雅慧表示,因應陳樹英將文件納入議程,政府官員會即時離席,和民政處不會提供秘書服務。在馮雅慧發言期間,陳樹英一直搖頭表示不同意。

【專訪】殲滅妖魔變成公仔 13日暴動罪審訊 社工陳虹秀苦中尋找甜

(獨媒報導)「我在船艙將要被困7日,期間遇到妖魔的傷害,本來成功逃脫,但因為自己與惡魔扣連,即使離開也會被吸回,所以決定折返,後來有人的靈魂被吸去,突然我用劍把妖魔的武器風火輪打破,妖魔頓時變了可愛的公仔。」

「陣地社工」陳虹秀生動地形容自己在審訊期間一個晚上的夢境,她的朋友為她解夢,說這也反映了現實中她面對香港困局的心態。「意思係我無認輸,反而用意志超越恐懼,將妖魔變成公仔,即係代表笑話,反映背後政權問題,但公仔同時都係安撫心靈。」她笑稱自己從來沒有發過類似的夢,「我諗返起,應該係睇完同案被告受到警暴嘅片之後好嬲,所以夢到呢啲嘢」。

假定無罪的「犯人欄」

去年,陳虹秀在雨中拿着咪,在灣仔現場勸警方保持克制卻被捕;一年後,她在雨中撐起傘,步入法院,走進庭內的「犯人欄」,接受暴動罪的審訊。提起「犯人欄」,她無奈說:「我一直都唔知呢個叫犯人欄,我哋假定無罪架嘛......」這個想法,她由被捕一刻至今都沒有改變。陳虹秀在去年8月31日被捕後被帶回新屋嶺,警方將一張寫著「暴動罪」的文件遞給她,並要求她簽署。陳虹秀拒絕,只因心中的聲音堅定:「我係做緊社工嘅嘢。」

8.31半週年 荷蘭男與42歲經理承認拋紙張入火堆助燃 判囚4月

(獨媒報導)今年太子站半週年,有示威者於旺角一帶聚集及焚燒雜物以作路障。42歲採購經理及持旅遊簽證來港工作假期的31歲荷蘭藉教師,當晚將紙張丟入火堆中助燃,後者在警誡下承認不認同中國政府。兩人早前承認縱火罪,今日(5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各被判囚4個月。

被告鄧振強(42歲)及De Bruin Edgar Willem Aart(31歲)承認於本年2月29日,在旺角山東街與洗衣街交界,無合法辯解而用火損壞屬於香港政府的一個垃圾筒,意圖損壞該財產或罔顧該財產是否會被損壞。

裁判官梁嘉琪指,縱火罪行性質是嚴重,雖然兩名被告事前並不認識,但是案發時夥同犯案,為了公眾安全,必須判處阻嚇性刑罰,考慮到兩人認罪及願意就燒毀了的垃圾筒賠償,以監禁6個月為量刑起點,認罪獲得扣減後,最終兩人各自監禁4個月。

兩人自今年3月提堂起還柙,直至5月,控方突然不反對兩人保釋。據了解,負責拘捕首被告的反黑組警員因涉嫌販毒而被停職。

【武漢肺炎】確診泰裔主婦疑提供不正確資料  張竹君稱或違599D:有需要會起訴

(獨媒報導)武漢肺炎今日新增11宗確診個案,單日確診重返雙位數。當中4宗為本地個案,累計5,125宗個案,另有少於10宗初步陽性。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其中一名初步確診者稱曾與早前確診的泰裔主婦一起逛街,惟該主婦早前未提供正確資料,或違反第599D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披露資料)規例》,可能會被起訴。

初步確診患者為35歲。衞生防護中心查問後發現,這名初步確診患者曾與第5111宗患者(27歲泰裔主婦)到旺角及尖沙咀逛街,並曾與今日確診的第5123宗的38歲女患者同住。

第5123宗患者於3月中由泰國來港探望朋友,來港後和5名友人同住在尖沙咀豪麗大廈一個單位,包括上述的初步確診患者;她們於本月2日得知有泰籍人士確診,由於擔心而搬到仕德福山景酒店。同住的另外3人已被送去檢疫中心,衞生防護中心正在聯絡餘下的1人,亦會向豪麗大廈的住客派發檢疫樽。

泰裔主婦的兒子於保良局曹金霖夫人幼稚園就讀,幼稚園今發通告表示會停課兩天。張竹君回應指,該泰裔主婦並未有進入幼稚園內,防護中心沒有建議幼稚園停課。她指泰裔主婦的兒子現正在檢疫中心,但現時未確診,「連懷疑個案都未係」,若真的確診會再作感染追蹤。

《港式臺派》以異鄉為故鄉,寫給彼此的筆記

「雖然人在臺北跑步,但我思我想的,還有香港。我雖然是一個人跑步,但家卻不只一個。」讀著劉亦修在《港式臺派》中關於跑步的文字,我突發奇想,將來這篇題為「時速八公里」的文篇成為中文課的必修文章,學生會怎樣從文字出發,分析和理解今天的香港,例如「家」是什麼?作者為什麼會强調自己以台北、香港為家?當年的香港,兩地皆為家普遍嗎?全球化下,適逢香港巨變,有多少人以異鄉為故鄉,有兩個家?

《港式臺派》是兩位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畢業生吳心橋與劉亦修的作品。二人相識與港大,心橋曾在台南一家共同工作室工作,亦常到台北,舊同學亦修則在台北研究台灣音樂、閩南語音,是台大音樂所博士生。兩位港大同學在台北見面,總覺得有許多兩地的事情可以分享,慢慢他,他們嘗試以日常生活用詞為題,從臺港兩地三種語言出發,把自己的體驗和心得寫下。

日常包括從「芭樂」、「番石榴、「菝仔」水果名字的語言身世,了解兩地的歷史文化。水果因大航海時代,被船員由出產地帶回歐洲,又由殖民者帶到亞洲,在不同地方,因語言文化關係,相同的水果,不同名字的又豈限於「芭樂」與「番石榴」呢?香港的「菠蘿」在台灣是「鳳梨」,閩南人因水果的顏色,稱為「黃梨」或「王梨」。

亦修抒寫在他在台北的家附近跑步:六張犁、大安森林公園、台北教育大學。他又回想在香港的家附近跑步:鰂魚涌、「大酒店」、海濱公園。

北區青年教友組網媒  報導社區專題:「因為我哋住喺呢度」

(獨媒報導)一班北區的基督徒大專及中學生,有感社區議題較少被主流媒體關注,兩年前創立網媒「Spark • 撻著」,主力報道粉嶺、上水的社區議題。成員Yan和Koey指,最初加入Spark是抱著「好玩嘅,join吓啦」的心態,後來卻越做越認真,希望能透過報導關心社區 :「因為我哋住喺呢度。」她們亦表明不接受警方修改後的「傳媒定義」,會繼續採訪:「無理由咁就唔做」。

街坊支持成採訪動力 盼填補主流媒體空缺

Spark全部成員都是北區教友,來自基督教九龍五旬節會粉嶺堂,年齡介乎14到22歲。最初成立團隊,源於教會討論推動少青發展時,教會媒體部的負責人Ball隨口提議做社區專題。Yan憶述:「本身佢好似係講吓啫,點知越搞越大,牧師又覺得呢個方案好work喎!」之所以「越搞越大」,是因為他們第一條製作的短片(有關本地與跨境學童文化差異)有很大迴響,在Facebook的社區群組間不斷被轉發,至今共52,000次觀看,推動他們繼續認真做下去。

拒絕麻木的力量 舞台劇《兒欺》側寫社會工作者

劇照Credit: Kit Chan @KC Creative

(獨媒報導)一直以來,社工都是聆聽別人、給予支援的角色,但是社工自身要面對的壓力與掙扎,又有多少人正視過?

由香港戲劇協會製作的《兒欺》於10月2至4日,香港文化中心上演。劇情講述一對吸毒的父母在社工的協助下,試圖改過自新,期間把嬰兒交給祖母照顧。

會場

作為這宗個案的負責社工,Caroline被夾在外婆與吸毒母親中間,面對兩方各執一詞,她嘗試盡力調解;但是此時,Caroline的上司卻因為社署資源問題向她施壓,要求她盡快「close file」,息事寧人......

荒謬的體能標準與共和國官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七十一年前夕,中國大陸體壇又傳來奇聞。全國游泳冠軍賽中,多人(包括傅園慧、王簡嘉禾等)雖然在初賽的成績名列前茅,卻無緣決賽。原因是賽例規定,晉身決賽選手是在游泳成績最好的十六人之中,挑選體能測試成績最好的八人。換言之,就算游得最快,但體測不入八強,也可以無法晉身決賽。而體測項目有垂直縱跳、引體向上、軀幹核心力量、30米跑和3000米跑五項。消息傳出後,外界才知道原來類似的規定和要求早已在多個運動項目實施,而且體測要求對各項目選手大同小異,連象棋選手都不能倖免。

體測要求源於今年二月國家體育總局的一份文件:《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文件訂明:「確定各項目基礎體能達標標準,不達標者不得參加奧運選拔。」於是一眾運動員就要為體能達標而訓練,而全國游泳冠軍賽就出現了如此荒唐的規則。常識告訴我們,對精英運動員來說,改善體能總不是壞事。但不同運動項目自然應有不一樣的體能要求。據說百米跑名將蘇炳添早前就因為三千米跑的項目不達標而失去比賽機會。但要求短跑運動員在中距離成績有所提升,對他的短跑成績又有何好處?

警見記者採訪即截查  帶走一未成年網媒記者及兩市民

(獨媒報導) 今日是國慶日兼中秋節,入夜後有網民發起「月夕行動」,一度號召於荃灣福來邨路德圍一帶集結。大批警員到場巡邏,截查多名年輕市民。約晚上7時05分,約30名防暴警員於龍門冰室外拉起橙色封鎖線,截查至少10名記者,其中未有登記政府新聞處發佈系統的2名網媒記者被截查約30分鐘。有被放行記者表示,橫巷內亦有兩名市民被搜身,惟在場傳媒聯絡隊禁止記者上前採訪。警方最後帶走一名《澤禮時報》未成年記者,以及該兩位市民到荃灣警署。

20201001 實時新聞+Jak Lai Times記者被截查

期間有街坊欲到場旁觀,遭防暴警員警告:「上返行人路,呢度馬路嚟架 !」隨後有車輛於旁邊行車路慢駛,防暴警隨即向其喝罵:「行啦!停喺到做咩啊?」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181
  •  1182
  •  1183
  •  1184
  • 1185
  •  1186
  •  1187
  •  1188
  •  1189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