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K.T.:對抗財團要勞動消費兩翼齊飛

2010年10月下旬,職工盟屬下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揭發大家樂雖然為兼職員工加時薪,但同時在新合約上將用膳時間剔除於工作時數之外,經計算後,每月薪金不增反減(註一) 。事件透過傳媒曝光後,公眾群起聲討大家樂,更有網民自發成立組群揚言罷食大家樂。11月初,職工盟及學界等20多個團體宣佈發起11月9日「全城罷食大家樂」行動,當罷食事在必行時,大家樂於11月6日自行宣佈撤銷扣飯鐘錢的安排,但加薪幅度保持不變,職工盟也宣佈取消罷食行動,風波才暫告平息(註二)。

在大家樂扣飯鐘錢事件的過程中,社會輿論的探討焦點,在於反思最低工資實施後,到底僱主應否向僱員「開刀」 (包括減薪、減福利及裁員) 解決因最低工資帶來的成本上漲問題。但主流評論的結論似乎不外於「企業要肩負有社會責任」及「企業不可賺到盡,要與勞工分享成果」之類。然而,關於是次罷食行動對未來爭取勞工權益策略的啟示,則鮮有探討。

工會稱大家樂事件是勞工界在最低工資打贏的一場勝仗,這說法的意義在於,資方已不能隨便以壓榨勞工待遇來抵消最低工資成本上漲壓力。可是,未來形勢仍然險峻,原因有二:

(一) 大家樂扣飯鐘事件激起民憤,部份肇因於主席陳裕光身兼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旗下集團卻首先將員工原本享有的飯鐘錢取消了,作了極壞榜樣,才引起公眾強烈反彈,要以罷食作反擊手段;可是後來工會和傳媒接連揭發其他連鎖快餐店及食環署外判員工同樣剋扣飯鐘錢(註三) ,但因員工本來就沒有這樣的待遇,故未能引起公眾同等程度的憤慨和行動意識。這可能預示了,將來若是其他集團加強現有形式、或改變方式壓榨工人的話,市民未必會再次願意以消費者力量與資方抗衡、保障勞工權益。

(二) 除了向工人開刀外,企業還有多種方法減輕成本上漲壓力,另一種典型方法就是加價,將工資上升成本由消費者負擔。近期港鐵以配合最低工資為名大幅增加旗下屋苑管理費 (註四),但若市民想以消費者身份作出反抗時,便要面對以下難題:若果企業撤銷加價,那成本是否再次改由勞工承擔呢?消費者是否願意以犧牲荷包來保障勞工權益呢?想到這裡,我們好像語塞,無力反擊了。

可是,這種想法正好掉進了資方設下的圈套:消費者和勞工的身份好像是勢不兩立、互相矛盾的,要加薪就要以加價作代價。我們必須盡快透過檢視勞工運動和消費者運動,發掘兩者相通之處,加以整合,打破現時勞動者和消費者的隔閡,戳破資方非此即彼的謬論,才可以在日後最低工資和其他勞工議題的各項戰役中,防止被財團牽著鼻子走。

一直以來,香港市民的消費者意識大致停留於兩類:第一類是關注權益,包括投訴經營手法、產品質量優劣、交易的合約條款和法律問題等;第二類是關於消費習慣,部份團體提倡減少浪費奢侈品、選擇環保產品及改變消費文化等。透過消費者運動去彰顯社會公義的事例較少。罷食大家樂事件最珍貴之處,在於香港市民意識到,自身的消費力量可以延伸至直接保障勞工權益上。即是說,消費者與工人兩重身份重新連繫一起。

是次罷食行動,消費者願意與勞工站在同一陣線對抗資方,如果能配合飲食業員工發起罷工,兩翼齊飛,那同仇敵愾的意味更重,效果也許更佳、更震撼。這樣香港市民更能意識到兩重身份唇齒相依的關係:打工仔既在職場上受盡老闆刻薄,消費時人工 (勞動報酬) 也遭財團肆意巧取豪奪。而我們若能爭取更佳的勞動報酬,其實同時加強了作為消費者的議價能力。

勞工和消費者兩種身份的聯繫,至今仍非常脆弱,急須加強和鞏固,而因為香港的消費者運動的持久性和組織性較弱,所以我們需要組織能力較強的獨立工會,去將兩者結合。以這次罷食運動為例,雖然先由網民發起,但串連、策劃和動員工作就主要由工會承擔。所以,在長遠策略上,一方面工會要繼續向公眾教育和向政府爭取集體談判權,扭轉現時職場中,利益分配嚴重向老闆傾斜的狀態(註五) ;另一方面也需要網民和消費者提昇勞工身份意識、關注勞工議題、加入獨立工會、或至少大力支持工會,讓工會作為兩重身份溝通和融合的平台,當未來出現類似勞資糾紛時,工會和大眾兼用工業行動和消費者行動,左右開弓,同時發揮兩項運動的優點,從資方身上奪回主導權,這才是抵抗大財團的有效應對之策。

註一:《大家樂加時薪卻扣飯鐘錢 工會轟陳裕光帶頭剝削 摑政府一巴》,10月27日蘋果日報。
註二: 《大家樂投降恢復飯鐘》,11月7日東方日報。
註三: 《食署刻薄藍領 衰過大家樂》,11月26日東方日報。
註四: 《藉口配合最低工資港鐵屋苑偷步加管理費》,12月6日蘋果日報。
註五: 此所以現時職工盟正大力推動恢復集體談判權立法,近日也舉辦一次大型遊行爭取,詳見:《200人遊行要求財團加薪》,12月6日蘋果日報。

「左翼21」是由一群有志於推動社會平等及進步的朋友所組建的平臺,以凝聚香港的左翼力量,建立和推廣左翼分析及主張。我們將透過討論交流、學習、出版等,介入社會時政,參與和支援勞工運動及社會運動。我們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必須顧及廣大勞動階級的福祉,維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消除性別、族群之間的不平等,同時尊重不同性取向群體的權利。這一理想社會,必須依靠群眾自下而上的民主參與和推動,同時需要不同群體透過共融互助來合力創建。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left21.hk/
facebook: bit.ly/lef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