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小販到梗位–見證觀塘工廠區二十年的賣衫阿姐

從小販到梗位–見證觀塘工廠區二十年的賣衫阿姐

寫在阿姐退休之前

2008年6月28日將是阿姐榮休的日子。女兒己長大成人她, 沒有了擔子, 面臨加租50%的壓力, 阿姐決定提早退休。不過說到為何提早退休, 阿姐第一件事提到的是: 這裏空氣差了很多, 特別是建了那麼多商業大廈之後。究竟觀塘工廠區的發展發生了什麼事? 還是在2008年, 我們應該叫它作”觀塘商業區”?重建後的觀塘市中心會令這情況惡化嗎?

從工廠妹到小販

盡管阿姐現在租梗位賣時裝, 八十年代末, 阿姐在這區打工時正是這一帶的工業興旺期。A廠要人便到那兒車衣, B廠要做加工, 便到B工工作, 據阿姐所講, 真的”唔休冇野做”。阿姐性格開朗, 在工作期間認識了不少廠家, 而剛巧當時的巧明街兩旁有不少流動小販, 與其四出替人打工, 不如自己做一個小老闆, 於是便跟各認識的廠商買辦, 在巧明街擺檔賣衣飾, 一做便做了二十多年。

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出現的小販

一說到當年的小販, 阿姐便露出喜悅的神色, 說過不停。在駿業里和開源道短短一節的巧明街, 每逢12:00-2:00的時間, 沒有約定, 沒有張揚, 小販們推著車仔, 從附近出租擺放車仔的工廠單位, 來到這裏擺檔。

怎樣才可以在這裏擺檔呢? 阿姐說, 外面都說要交什麼”砣地”,又品流複雜之類,可她一直都沒有見過。一開始時是”見有空位,迫下迫下,大家又沒出聲,便擺下來了!”原來,就是這麼簡單!(還是我們想得複雜了?!) 相比”現代化”的今天,我們都慣了講程序和步驟, 但在這裏, 顯然有他們的另一套邏輯。

小販、道友和市政的共生關係

今天的食環(食物及環境衞生署的簡稱), 以前的, 叫市政(前市政局負責管理小販事宜)。今天, 我們拉人封艇,充公物品。被市政捉過的阿姐說, 以前只是閒事, 市政會沒收部份的東西, 最多也是給數百元的堂費, 做小販的待遇還不算太差。阿姐會用”有人情味”來形容以前的市政, 大家都”揾食”,不會做得太過份。只要在市政走過來之前用綠色帆布蓋著貨品, 那便沒事。

更何況有人負責”睇水”:他們就是附近的道友。小販們夾錢”請”他們幫忙在小販檔的外圍睇水,一有市政來便大叫”走鬼啊”,他們便收拾行裝。阿姐稱這些日子”好好玩”。小販們一檔夾五元找道友睇水, 而他們又有一份另類的工作, 各有各揾食。

在工廠區變天和重建在即的今天

聽著阿姐說著當年的事而眉飛色舞, 聽著她說現在生意很難做、各樣條件都不利在街上工作時皺著眉頭, 究竟街道的空間是為誰而設? 我們杜絕小販在街上; 我們在四圍建盡是玻璃幕場的高樓把熱氣都排在街上; 我們的高地價把工業都迫走, 工廠區人去留空; 我們重建舊區, 將小店子趕走, 連鎖店佔據各大商場…

我們還留了什麼在街道? 我們還有讓人們在街上行走的空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