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大埔龍尾系列一

編輯室周記:大埔龍尾系列一

自然生態論壇版友獵隼在龍尾潮下區發現的豹鰨(Pardachirus pavoninus),香港新紀錄魚種。其中一種民間發現了但沒有獲政府顧問報告承認的生物紀錄。

十一月十日星期一,負責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審核工程環評報告的環境諮詢委員會出現罕有的爭辯,會議的焦點是應否接納土木工程及拓展署就是否在大埔龍尾海岸堆沙建人工沙灘所作的環評報告。這份報告的第一版去年年底第一次提上環諮會,指龍尾的潮間和潮下生物加起來僅三十多種,生態價值低。報告引起了香港自然生態論壇一班生物發燒友的關注,馬上自組考察團到龍尾點算物種,一年下來,找到的物種超過二百,包括多種瀕危魚類,受到傳媒廣泛報道。政府顧問在壓力下被迫再做補充報告,這次居然又找到一百三十種生物,也包括一些瀕危動物,但報告的結論仍然是龍尾的生態價值不高,可建沙灘。

建沙灘是大埔地區組織、鄉事團體和區議會的主意,希望推動大尾督附近的消閒旅遊,又得到曾蔭權巡區時答允,自然生態從二零零一年至零七年也不是主題;對陣的則只有在網上組織起來的生態愛好者,再加上少數環保團體,介入的位置只有環諮會和城規會兩次公眾諮詢。兩種民間的對立,各有不同的想法和想像,一方看見生意一方看見海星,各自又牽動起不同的組織網絡。單以這個個案為例,協商其實不是沒有可能,因為根據環保署的水質調查,龍尾水域全年接近五分一日子的水質差得不宜游泳,與其斥巨資趕盡殺絕生物搞一個水質欠佳的「泳灘」,不如興建一些讓人能欣賞和認識潮間生態的設施,如濕地公園。但,強勢一方並沒有意思坐下來談,「大埔各界社團」星期一在開會地點拉起「可恥 環保人仕假借保育為名 打壓政府修復大埔龍尾泳灘為實」橫額。昨晚跟自然生態論壇其中一名發言人黃志俊傾談,他說不敢在大埔區宣傳反工程,「怕被人打」。

因此,環境諮詢委員會成了角力場。環諮會十八個委員,十一人出席了會議,根據明報報道,「環保署發言人證實,連同副主席在內共10名委員,首輪投票出現五對五局面,在會議規則容許主席或副主席投下決定性一票的情況下,黃玉山再投一票奠定大局」。投反對票的五人,有四人的身份已確定,我很想把十一人逐個找出來﹝如下﹞,請他們向公眾交代一下投票支持/反對的理由。身為旁觀者,實在搞不清楚委員判斷的準則在哪裏?他們到底要判斷龍尾潮間區的生態價值是高是低、還是要進一步做埋「平衡發展和保育」的工作,即明知龍尾生態價值高但也及不上市民游髒水的需要?

﹝反對﹞何小芳女士 長春社主席
﹝反對﹞劉祉鋒先生 香港地球之友署理總幹事
﹝反對﹞吳祖南博士 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長春社理事、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
﹝反對﹞邵在德先生 世界自然基金會主席
﹝中途離場﹞潘智生教授 理大的環境科技及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其餘六人中有五人投贊成票,一人反對。
黃玉山教授(副主席) 科大副校長、生物系教授、人大委員
林群聲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
文志森博士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
黃家和先生 金百加發展有限公司集團主席
邱榮光博士 大埔環保會主席
黃耀先生

像這樣的對奕愈來愈多。聽黃志俊說,之前劉皇發計劃在元朗下白泥搞「生態哥爾夫球場」和「生態酒店」,自然生態論壇的朋友分不了身組織反對,結果卻冒現了一班專影風景相的「龍友」在網上大串連。他們為保住下白泥的日落美景,向城規會發了四百多個反對申述,最終發叔要臨時抽起申請。坪洲居民反對鄭大班在島南手指山起發射站又是另一種對奕形態,但居民這次連城規和環評系統都進入不了,只能更快地主動出擊。家住大埔鳳園,我之前也是玩「遠距離對奕」的,一邊寫文章一邊動員蝴蝶迷向城規發意見,也真的令長實暫擱了申請。最近開始放下怕「俾人打」的恐懼,跟村民談鳳園的過去以及對發展的看法,跟我談話的老村民,面對即將的大改變,似乎是無奈多於擁抱,特別是曾經離開村子到歐洲打工幾十年的,不要說將來蓋滿豪宅的鳳園,現在疏離的鄰舍關係早已令他們心灰。

愈來愈覺得「遠距離對奕」,尤其是網上那種,只能生一時之效,最終地頭蟲power bloc還是會節節勝利;但弔詭的是,「遠距離對奕」的出現正正是對大型環保團體與鄉紳和地產商結成聯盟﹝按照政府提出的新自然保育政策﹞的反彈。出路仍然不見,但對於地產商如何瓜分新界農地、如何以綜合發展區規劃保證利益﹝如灣仔的mega tower攞番九四年的plan出來用﹞、面對發展壓力/機遇的新界鄉民對土地不同的態度、新界發展有機農業的可能、丁屋制度如何收科等,還是有着認識的熱情。

想看自然生態論壇網友對政府顧問報告的批評,可到這裏,文章包括網友提出判斷生態價值的準則。很快會把與黃志俊的談話寫出來,探討目前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缺失。

龍尾潮間生物圖鑑

●邀請大家看兩套關於零八年夏天日本北海道八國峰會示威的紀錄片:《洞爺外傳》之 祝君安好(Good luck, Comrades!)and 僵局盡處(Where the impasse ends)。本星期六晚七時半,灣仔軒尼詩道365號9樓獨立媒體工作室。獨立媒體自去年開始積極拓展多媒體報道,編輯間做得最上心就就是陳浩倫和周思中兩位。希望大家一起來分享成果,一起討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