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藝術村在香港的角色」座談會後感

(警告:本文極悶)

上上星期五請了假聽「藝術村在香港的角色」,也是第一次去藝術發展的座談會,會中有百多位藝術家,大家在談願景及方向,場面對我這個行外人來說,實在令人感動,我也有一點意見供大家想想.

香港是全球智力最高的地方(平均商數達 109),在這樣的城市要推廣藝術,”藝術教育”對於小朋友來說當然可以,但對成人就行不通.有人說藝術品是成人的玩具,要一個成年人全力從事一項活動,需要有一定的誘 因,這個誘因起碼可以讓自己給朋友或家裡人解釋,為什麼把房間變成工作室,或每月用幾千元來買些“沒用的東西”來佔領已經很小的地方.

香港的藝術家很少能夠全職,能全職的都是做行政工作,而不是創作.藝術村冷清其實原因只有一個:藝術品沒有買賣市場.東方社會的儲蓄率一直都偏高(香港超過四成),偏高的儲蓄率代表有很高的投資需求(西方社會則是有很高的消費需求),藝術品作為投資品並不新鮮,在古中國幾乎甚麼都有收藏專項,發展極為細緻.

套用“炒股票”的邏輯:香港藝術品的需求不足,而由於需求不足就沒有足夠的交投量,沒有足夠的交投量對藝術品的估值及“出貨”困難,藝術品的流動性(Liquidity)很低,投資價值大減,更沒有二手市場.

我有買過一些上海水彩畫,上海各級政府都有收藏那畫家的作品,而且是越貴越買!他們的官員附庸風雅,常常在康泰路出沒,問有沒有甚麼新作,我不知他們用的是自己還是政府的錢,但又有甚麼關係呢?

香港的公共建設費全球最高,一條西鐵只有幾十公里要上千億,需知道京九鐵路共二千公里長也只要幾百億元!!浪費在甚麼地方,我不知道,但只要所有公共建設中,有千份之一用作買藝術品,美化建築,或放在公共空間也好,甚或 commissioned art,都可以“買起”現存所有的香港藝術品.

西九龍項目中不是有二十億作買藝術品的 Purchase fund 嗎?之後每年還有三千萬美金的.那些 Purchase fund 是由誰及用甚麼準則來買藝術品的?我曾經電郵查詢而沒有回覆,其實只要這個準則清楚公佈出來,半年之內藝術村會滿人,所有都會去尋寶.是用政府的資金來帶動私人的投資資金流向藝術品.

上述的說法很多藝術家都很反感,但藝術品多人討論了,就會有人由炒賣的心態轉化成對藝術的欣賞及愛好,起碼買藝術品的人會了解自己在買些甚麼,為什麼那件這麼貴,我這件差不多的價格卻差那麼遠,沒有點藝術根基根本就分不出來.以一項嗜好來說(對不起,以普通人來說,藝術頂多是一項嗜好),會漸漸培養出一批“專業級玩家“,那麼整個結構上中下就完備了.

我對於那麼高質素的香港藝術家及藝術品沒有人理,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可以很平就買到)但又很傷感.我最近多了解香港的藝術,和香港藝術家接觸時,他們都說我“很有心”,令我很多感慨,我不是來做善事的,我在很自私地尋寶,反而好像做善事般,有收藏品,又可以得到名聲,在香港做業餘收藏者實在很化算.

可是,和藝術家接觸多了,有點受他們的使命感感動了 … 所以寫了這篇文章.

http://www.artreview.com.hk/artist-village-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