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增加“特岗教师”的目标是什么

教育部日前宣布,今年我国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计划设岗增加到5万,实施范围由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扩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从各类媒体的报道观察,大多数的意见都认为这将能解决一部分今年夏天毕业却难以在沿海城镇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然而,值得回过头来重新关注的问题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非而且也似乎不应该是“特岗教师”计划的政策目标。2006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下发文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该计划由中央财政支持,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的农村学校执教,目的在于提高贫困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可以清楚地看到,“特岗教师”这一政策推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付我国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普遍存在的教育水平落差巨大的问题,希望通过推出这些“特设岗位”招揽人才,以改善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可见,“特岗教师”并非一项针对劳动力市场的政策。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经济经历了好几年的高速增长,虽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使得大学生失业问题一直不绝于耳,但愿意放弃在沿海地区的工作机会,去投身贫困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大学生并不算多。过去三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1400万,但只有5.92万成为“特岗教师”。统计资料也显示,“特岗教师”不到岗和中途离岗的情况并不鲜见,每年流失数以百计。必须承认,在贫困落后地区整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大学生群体在过去两三年里对该计划不太感冒并不奇怪,也无可厚非。

去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相当严峻,“特岗教师”名额在这个时候“扩容”,主要目的则变成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值得留意的是,教育部准备扩大的5万名“特岗教师”并不仅限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这些名额也同时向其他大学毕业生开放,包括了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一些应届专科毕业生以及取得教师资格、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解决大学生失业的用意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教育部还规定,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教师补充将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

在这项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关注。首先,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的规定会否对其他群体的就业造成影响?如果有关规定的结果是高校毕业生挤占了其他群体(例如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的教师岗位,那么,大学生失业问题就有可能转嫁为中师生失业问题。虽然中师生的群体越来越少,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个群体也只在欠发达地区才有竞争力,如果名额被挤占,将出现另一类就业问题。

其次,允许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成为“特岗教师”这种降低教师入行门槛的做法,也令人担忧会否影响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政策原意?没有太多人会怀疑一个取得大学学历的毕业生,其知识结构理应足以胜任教育中小学学生。但是,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的掌握、对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和对教育事业的热诚等,都相当影响最后的教学质量。因此,人们要问的是,这些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上岗前会接受多少培训,与此同时,心里总想着“回城”的他们又会花多少心思去做好这份工作呢?提出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该政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吸引这些大学毕业生长期留在农村学校中,为期三年的“特岗教师”只是这些毕业生职业生涯中的一块跳板,各种三年后“回城”时能获得优惠待遇的承诺,更加强化了这种跳板含义。例如,今年的措施包括教育部正在论证的把“特岗计划”的实施与“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结合起来,亦即入围“特岗教师”的学生,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免试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取得其报考学校的学籍,三年“特岗”服务后就可以开始硕士课程的学习。换言之,连政策也在引导这些人才最终回到沿海发达地区,或者说“回城”工作。教师队伍的这种流动性,对于长远提高贫困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特岗教师”扩大名额的问题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把提高落后地区教育水平和解决部分就业这两个政策目标结合在一起的良苦用心,但是目标叠加的结果很可能只会使政策实施失去了重心,迷失了方向。此外,贫困落后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在教育水平上的差距,也不能仅仅通过增加教师数量的方式解决,而需要其他配套设施的配合。打个比方说,一个从大城市里来到贫困山区希望教农村儿童上网的大学生教师,他还需要一套支持这种教学方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均需要政府投入,只增加教师数量而不增加教育投入,就相当于让士兵上战场却不发枪支,仗该怎么打?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严峻,对社会政策应对措施的思考就应该越完善和全面,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让其他政策都暂时放下其政策目标,转来为缓解失业服务。

(作者系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載:2009年03月26日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