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小班教學的檢討

剛過去的25日,香港教育學院舉行小班教學研討會,就小班教學的推行,作出了一次歷史性的檢討,此事,備受教育界的關注。小班教學的推行,自049月迄今已經有年餘的日子,筆者以為實該來到要進行檢討的時候了。 

小班需照顧學生,但不能忽略教師 

所謂小班教學,形式上強調的是人數上的轉變,即扭轉傳統約三十五人一班,而以二十至三十人一班的教學模式,其重要的意義在於教學素質上的增強。小班教學普遍以為師生人數比例的收窄,有助老師以較多的時間對不同學生作出更針對性的照顧,可是,小班教學在具體實行以來,卻並非如想像中簡單。余若薇女士曾經指出小班教學當以學生受益為前提,以為小班實該為學生而推行。余氏的觀點或許就是廣大巿民的心聲,只是作為教師身處其中,理應感受到當中的辛酸。坦白說,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無疑有助於學生的成長,然而,個別的差異卻造成老師需要賸出更多的時間來照顧這種「差異」。基本上,小班教學的出現,就是要更好地掌握學生當中的差異,並好好作出針對性的教導,無奈,就是因為這種差異卻又造成教師不得不更具體地進行「因才施教」,如選取適當的學習材料、按學生的能力調適學習內容、照顧能力稍遜的學生使他們不會感到過分艱鉅的作業、採用多元化的教學、增強與學生家長彼此的默契等等。筆者以為這些綱領都相當正確,可惜空空而談,卻又相當繁重,實踐不易,甚至很可能有礙了科任小組預設的教學進度。只是教學進度,又必須緊緊跟從,否則脫軌,便不利適當增長的「整體」進度。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是必然的現象,在小班教學底下則更為明顯,在處理差異與追趕進度上,教師許多時候都會顯得百上加斤。學生人數減少,壓力卻無減反增,沒有更全面的考慮,到頭來只會影響教學素質。 

優化教師配合小班,理應慢慢推行

教師進修早已是一個普遍現象,基本上沒有一個老師在職期間是未曾進修。程介明教授曾言小班教學推行之餘,教師亦當進行優化。教師進修的目的最終仍在於加強教師的教學能力,以作出更好的教學,可是小班教學並非像實用性課程,很大的情況底下,是需要經驗,或者個人的教學觸覺來判斷和處理。這個優化二字,若就小班而談,似乎不是一件容易落實的事情。筆者以為近年教統局頒布的教學指引都有一個過分抽象的缺點。指引內許多時候都只是滔滔而談的一些綱領或過案,既沒有明確而具體的方針,然而,教師要適應小班的轉變,優化還是要進行,可是實該從長計議,不必急於一時。 

高素質的教育需要師、生、家長三方面互動配合而成,而小班教學亦不無例外,在照顧學生的時候,理應也考慮教師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