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某人,別扮懂經濟

XX又"市場萬歲!規管不對"地背誦市場原教旨教條。

XX說:
/乜都等政府,死得喇,搞唔掂市場嚟仲快,果啲規管狂明唔明架?/
韓國政府不去跟隨通脹而去發新面額鈔票,和規管狂有何關係?

南韓上次印大面額紙幣已經是1973年了,36年後政府才印新鈔,這政府在這方面看起來的確很無能;但另一方面,為甚麼在香港,幣值會比較穩定,韓國的貨幣卻會貶值到10000won才等於60元?

答案:
在97金融風暴下,東亞各國都出現了貨幣貶值,而韓國(貨幣貶值36%)在其後為了取得IMF的貸款,就跟隨了IMF的芝加哥學派式改革方案,就是緊縮政府開支、減少社會福利、減少勞工保障、放鬆金融和外匯規管等。

在這些改革下,韓國的經濟的確好轉了,但在這一次08年的金融海嘯下,由於沒有了外匯管制、限制熱錢流入流出的政策,在這十年間因為主權評級提高、經濟數據改善而進入韓國的熱錢大量流出,結果韓國的貨幣再次出現貶值,在貶值下造成通脹,再加上近五年的高油價導致高通脹。

因此,南韓的幣值是經過重大的貨幣貶值下才會變成現在這樣子的。

那為甚麼南韓之前不印銀紙,而要現在才印?

1997年之前的我不知道,我猜是因為貨幣的購買力還不算太低,但是97年後的原因卻很簡單。

政府這次是在印銀紙,除非南韓有能力印多少銀紙就收回多少,不然就會導致通脹,而在IMF改革下,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穩定幣值,防止高通脹阻礙經濟增長,所以南韓在之前經濟好的時候不會隨便印銀紙;但在金融海嘯後,幣值比較穩定,而且全球經濟都在通縮威脅下,印銀紙卻是一個刺激經濟復蘇的手段。

南韓政府印不印銀紙,不是因為政府規不規管,而是因為一大堆經濟上的考慮,所以請XX不要明明不懂經濟,卻硬是要扮懂,扮的時候還要以為經濟學就是"不是市場,就是共產"的意識形態、就是只要高舉市場、批鬥他人為規管狂就代表自己是正確的。不過,不這樣的話,他如何能煽動民粹主義,要人聽他那可笑的一套?

香港就是這樣反智的一個地方:明明是不懂經濟、不懂環保的人,只要拿著一些行內人的資料的小片段來上綱上線一番,就能把自己包裝成懂得經濟、懂得環保。更不幸的是,這些半桶水的行外人,卻能吸引得到一堆水平甚低的支持者跟著起舞,或形象化地說,更無知的跟著無知的起舞。這群支持者跟著這種半桶水跟得太多,甚至到了看到比較深入地討論,而且和他們立場不同的人的理據時,他們卻竟然可以反過來說別人水平低、不懂經濟 / 環保,自己卻除了背誦無知的派出來的意識形態教條外,就說不出甚麼像樣的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