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電視台檢討公聽會 資料及意見

近日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舉辦了一個”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中期檢討公聽會”

http://www.hkba.hk/cn/ph/

一部分重點片段可以到這裡看: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791314-1-1.html

社民連向陳志雲抗議 2009-07-1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lhbV3NTcA
事旦男再惡搞 CCTVB 陳志雲 無蟹新聞 人人可擊 2009-07-1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Jxn-KhgUOw
蕭若元指控 TVB 壟斷 違反廣播條例 2009-07-1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LPUsY7Ru4I
阿牛 - 轟廣管局 要求開放大氣電波 2009-07-1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H3vUd18ybI
長毛 - 廣管局失職 造成壟斷 2009-07-1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CG1FPHoufU

另外有位有心人用心地搜集了各種有關的資料。

http://bachlau.com/blog/2009/07/%E6%B8%AF%E5%B3%B6%E5%8D%80%E5%85%8D%E8%...

胡恩威發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IbEDLrKsxA

不完整的錄音可以到這裡聽: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791248-1-1.html

完整錄音未來也可以到以下連結聽,但現在未有。

http://www.hkreporter.com/myradio/channel_list.php?channelid=260

----------------------------------------

有線向youtube投訴,說有片斷侵犯了它們的版權,但網友認為這是公共紀錄,不屬侵權。

這次youtube又自我審查了,它早有前科。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791919-1-1.html
無恥有線向 youtube 告發,刪去愛明教主的發言影片

章:
528 標題: 版權條例 憲報編號: 22 of 1999
條: 58 條文標題: 公共紀錄 版本日期: 01/07/1997
附註: 具追溯力的適應化修訂─見1999年第22號第3條
(1) 開放予公眾查閱的公共紀錄內的材料可予複製,其複製品亦可供應予任何人,而該項複製及供應並不屬侵犯版權。
(2) 在本條中,“公共紀錄”(public record) 指在立法會程序、司法程序或行政事務的過程中製作、收到或取得的屬任何性質或類別的紀錄,並包括構成紀錄的一部分或附連於紀錄或在其他方面與紀錄有關連的證物和其他具關鍵性的證據,而該等紀錄是由任何政府部門或須由任何政府部門保管,或可能轉移給政府的任何部門或由其取得的。 (由1999年第22號第3條修訂)

-----------------------------------------------------

犬儒與病態—一個前TVB記者的自省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90715_76_122316.html

...

  新聞獨立是新聞人以生命捍衛的防線。一九二六年在內地創刊的《大公報》雖是民營,但在抗日和國共兩黨拉攏的動盪時期不偏不倚,總編輯張季鸞提出四不方針:「不黨、不賣、不私、不盲」贏得各方尊敬。張季鸞給同仁的信中說:「假若本報尚有渺小的價值,就在於雖按著商業經營,而仍能保持文人論政的本來面目。」

  無綫新聞編輯方針的「獨立性」出現根本變化,與其推諉予管理層,首先還要躬身自問。年前《星期日檔案》在美國採訪「中國熱」,記錄中外人士熱衷孔子學說。節目播出後總監帶著記者們,與負責海外市場的高層去探討「商機」。去年十月開始,所有跨境採訪,近如深圳、東莞,都要由總監親自向老闆娘匯報才得拍版,重大新聞亦然。新聞突發事故多,賺大錢的企業努力約制成本之餘,並沒有對新聞編輯政策獨立有起碼的尊重。這大半年已經有眾多採訪計劃,因為「不被告知」的原因而泡湯,當然包括今年《星期日檔案》倡議的兩集「六四」專題,計劃往美國和台灣採訪。

  總經理陳志雲掌政後,打破歷年「總經理」的定律。隔天散見於各報娛樂版,不單對娛樂及資訊節目事事參與,《志雲飯局》間中還會在新聞時段出現。《新聞透視》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的《地質公園》專輯中,陳更以「保育人士」身份隨香港大學師生團參觀深涌、茘枝莊、赤洲並暢談生態保護。

  五年前我為《星期日檔案》拍「六四」專輯《離家十五年》,是工作生涯最艱難的採訪。難不在題材而在後面的拉鋸。我們建議採訪王丹、丁子霖,主管以「沒有新意」為由否決;反建議採訪吾爾開希及柴玲等主線,但前者形象負面,後者早已離開民運從商,為我們拒絕。「擦邊球」最後僥倖通過但層層審視,六月七日的檔期,為加強審稿時間一度建議推遲一周播出。新聞和敏感之間取態明顯。

  離開無綫半年,看見自己的犬儒,對偏頗報導也「習以為常」。「事事旦旦」以後TVB前線記者備受攻擊,是無辜的受害人。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大氣電波屬於公眾,群眾的忿怒可以理解。但監督社會公器更有效的方法是出席廣管局本月十四及廿四日舉行的公聽會,發抒己見。若還起不了制衡?那可能要學效內地廿二位媒體人、律師及學者聯署公開信《抵制央視,拒絕洗腦》。將謊言和洗腦拒緒門外。

-------------------------------------

而我自問也說不出甚麼像樣的東西,因為我差不多三四年沒有在電視前看過電視了,不過也就在舉極手也沒機會發言時,順手寫了一點意見,在會後e-mail給廣播事務管理局。

不過,其實寫了又有可用?因為兩台差劣,問題的根源在於香港電視台的發牌政策,再加上政府有意無意的縱容和無視,讓香港的無線一台獨大,在沒有競爭下,無線只要不是太差劣的節目都能播出街、亞視只能偶然改進一下節目,一時搶得高收視率,然後就打回原形。

但是如果要改動香港電視台的發牌政策,又不得不回到改變香港政治權力集中在既得利益階層的現實上了。

我的意見:

1. 有關兩台的新聞:兩個電視台的新聞水平都相當低,只能勉強地稱為可以一看的資料來源,而非讓不在場的觀眾能夠了解到事情的新聞節目。

兩台對前線新聞工作者及資源的投放之少,連觀眾都能看得出,因為,近年兩台越來越依賴外地新聞社或政府新聞處的資料,而越來越少派出前線記者去作出深入的調查和訪問,甚至連引用的資料都不夠深入,這樣報導出來的新聞,在懂得上網自己看外國新聞網的人來說,根本就是差劣不堪和浪費觀看時間。在報導中國新聞時,這種” 縮皮” 的現像更加明顯,而且看來遠不只是因為資源問題,而是害怕政治不正確而作出自我審查。

2. 有關紀錄片和時事節目:

亞視所拍的紀錄片:西藏 / 新疆並不神秘的視角十分偏向中共,而且能非政治化就非政治化,放太多時間在旅遊節目式資訊,而非中立客觀地介紹疆藏人民的真實生活和他們如何看漢人和中共、及疆藏地區的發展;而其他疑似紀錄片,例如恩雨之聲、影音使團之流,根本就是傳教節目而非紀錄片。

因此,我很懷疑為甚麼亞視能夠聲稱自己每星期有5小時播放紀錄片的時間。

亞視的時事節目的觀點也相當偏向中共,絕大多數都根本沒有看的價值。

亞視唯一足以稱許的,只有近日所增加的,抄襲自台灣的時事諷刺節目香港亂噏。

而無線所拍的紀錄片,一來時數只有每星期1.8小時,二來由無線所拍的紀錄片的知識含水量甚低,而明星出鏡時間、飲飲食食式旅遊資訊介紹時間之多,再差一點點就能用” 明星旅遊節目” 來形容了。

無線唯一足以稱許的,也只有普遍被視為” 明星下凡、富人驚奇地觀賞窮人” 的”了解‧關懷一百萬人的故事” 了。

而無線的時事節目,也只能有些時候勉強企及香港電台的鏗鏘集,它經常性地播放一些中產生活故事,而非香港社會各階層發生的事;其對時事的觸角更是有意無意地慘不忍睹的差,例如在六四廿週年前夕,無線根本沒有做過有關六四的時事節目,而六四前夕的一集星期日檔案,說的卻是對嬰兒用閃字卡教學法;其知識的深入程度,簡直就是膚淺,例如星期日檔案的”y世代” 和“港男港女” ,其學術水平,例如對本土的世代分層的不了解、對電車男、港女、御宅族的不了解,簡直連一般網民也不如,其水平只是等如一個在稍為涉獵過社會學的一些術語的新聞傳播系畢業生的水平。

3. 有關兩台的劇集:亞視近年基本上不拍劇集,只播日韓愛情、親情劇。

而無線所拍的劇集,則只能用脫離現實來形容,因為它們所講的內容,千編一律地講衣著光鮮、俊男美女、完美化了的中產故事,連古裝劇也是如此。而內容不外家庭爭執、警匪鬥智等,只有在極為偶然的情況下才會說到現實社會的問題,還要次次都大團圓結局。而其對人性的刻畫,也不過是像木偶一樣忠奸分明、看完頭幾分鐘,就能猜得出他結局時會做甚麼的程度,而非如現實一樣,在面臨不同的考驗時,會展現出來的行為千差萬別。

這種劇集,如果把語言、場境和服飾換了,香港人也就只能憑其千編一律、了無新意的劇本來認出這是無線的劇集了。

這種了無新意、套套一樣的劇集根本沒有反映香港的社會現實,或是香港的特色,甚或是對人性的刻畫,它們根本就是在名為無線的工廠生產出來、毫無特色的文化罐頭罷了。

反觀外國的劇集,例如美國的six feet under,所講的就是從儐儀業看美國的社會,例如這個劇集每一集都有人死,例如有人在忙碌的工作時,在巨型絞肉機中被切成十四段而死;有一對老夫妻,丈夫在妻子死後也跟著死了。

而故事中,第一集死的就是主角家庭的父親;大兒子是同性戀者;二兒子腦生瘤,隨時會突然暴斃;母親在父親死後就去找新”男友”……

這些故事看起來有點黑暗,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的現狀,讓觀眾想一想自己以外的人是如何地生活的。

香港的兩大電視台,自問近年來有沒有拍得出一個像six feet under一樣,足以代表香港的劇集,讓人覺得” 這是香港的劇集”?

結語:兩台的節目之差、之脫離現實,其根源就在於無線一台獨大,缺乏競爭;而缺乏競爭的根源就在於廣管局的無能,及發牌政策違反競爭原則上。因此,兩台的表現的確要很大改進,但是,如果不改變廣管局及政府的政策的話,這種現象很難作出根本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