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教育的至暈困局

香港教育的至暈困局


陳大文部落


http://hkgal-today.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02.html

本部落網誌《給學生開學的兩篇文章》我特意轉載了時事評論員兼暢銷書作者鍾祖康先生的文章,他的著作包括『來生不做中國人』、『中國比小說更離奇』及新作『中國,你憑什麼』,個人認為,他的著作是應該納為大學生通識教材之一,尤其年青人應該要看他的書,因為他的言論就是要讓我們龍的傳人對生活反思,傳統龍的文化自小訓導我們,知書識禮是人生必備條件,懂道德是優良哲學,中國人是這樣的:書本上有數之不盡讀之不完的仁義教條,道德偉論更是嘴邊日常話題,但當要身體力行實踐道德便有心無力,甚至不願意去做有道德的人,何解?因為中國人自古喜歡舞文弄墨,說多過做,現今社會則有不少人喜歡純技術性辯論,舉一反十,還有「眾人皆醉我獨醒」這種結合中國人自命不凡和香港人醒字派的心態,所以中國人心底裡認為自己是人中之龍,但吊詭是華人在世界上只屬二、三等人民,不好的事都有華人份兒,這是否很悲哀也很奇怪?

不奇怪,退一百步再套入反思的態度去看,其實不難明解為何我們在世界舞台上總是屈不得志,龍的智慧只顧嘴唇邊的道德,但不會反思,當有錯就會用一萬個文采飛揚的理據去辯護,此為『死不認錯』,如要認錯,就會丟臉,此謂『人要面樹要皮』的大忌,認錯和反思也會令龍的傳人失去面子,著名影星成龍說:「中國人是要管的!」,他應補加一句「中國人總要面子的!」才能刻畫中國人的風采。

香港九十九年的英國殖民管治,英國政治家在本港教育政策上,從沒義務要培養華人成為優秀民族,只是把高等教育貴族化,其餘大部份人做順民。從升中至中三淘汰考試 ( 在八十年代中已廢除 ),到中五會考大家爭得頭崩額裂,預料班是中學精英秀才勝地,然後再上學額少得不成比例的大學,入到大學即代表閣下是未來社會才俊,才俊代表前途無限,也等同『錢途一片光明』,除非你在大學期間竟然犯法被捕,否則大學畢業就是人生的極致光明路。其他入不到大學的大多數人,只能做平凡工作,收入受到限制,當然我指不包括中六合彩橫財爆發者,香港的教育生態,就是金字塔式,在頂尖的小撮人,縱使橫行霸道還是好食懶飛,他們都是精英,在中國人純奴隸智慧裡,精英群是要受敬仰的,精英說什麼你不能反駁,因為你不是精英,既是凡夫俗子,思考只是井底之見,難登大雅之堂,連高等教育也無資格問津,何以見得有真知卓見?這是香港教育特色,要教育必先要提拔精英。

回歸後香港從商人治港到現在的官員治港,也沒為社會帶來絲毫進步,口號是有的,例如自稱國際金融都會之類,甚至香港人自稱世上最優秀民族也無妨,喊口號而已。現在的港式教育,學生在校不會感到有成功感,只有不斷受挫,政策和師長時刻提點每位學生『求學真是求分數』,諷刺莫過於推行公民教育但實則盲目擦鞋,學生每日被洗腦,要空泛地『愛國愛港』,然後引伸『共創繁榮』,再推至『一同打造和諧社會』、『齊心全方位達致社會共融』這類肉麻當有趣的擦鞋文化。董建華時代搞出母語教學大頭佛,學生變白老鼠,中文差勁英語文盲獨立思維欠奉,莫說做社會棟樑,讀完書連搵工也危危乎,今時今日中學畢業生見工,企業老闆會覺得你是幾乎沒讀過書,因為就算連大學畢業生也不見得很有知識。

孩子自小學開始由父母費盡心力催谷補習、啟智、學這學那,一心成為拔尖兒童,有點家底的可遠洋留學,留在本地讀大學的人,大學四不像,似商場多過學府,新生入學第一件事並非關心課程而是申請信用卡,女同學快要學習打扮靚靚,參加在五星級大酒店衣香檳影的迎新生活動,沒錢買晚禮服大可租來穿個飽,男同學個個要扮中產才子,即使閣下一家八口住公屋父母打份牛工,也要行出來夠型夠格夠英夠串夠醒目,靚電話型人衣著是基本要求,要不然同學們認定閣下是「柒頭一名」,祝你好運,到畢業前你都沒運行,不單止媾女無望,同學仔上蘭桂坊歡樂春宵沒你份,胡混幾年,畢業前夕校方有所謂的「就業小組」,教你水蛇春寫大篇 C‧V 求職信,連幫阿媽洗過碗去過樓下茶餐廳做兼職清潔也寫下去,大學生搵工艱難,因此越來越多稍為有點美貌的大學女生未畢業也兼職做 Model,寧願靠姿色搵食( 希望妳有 ) 也好過靠知識 ( 如果有的話 ) ,這就是今日香港教育的寫照。

中學生情況更差,很多少年升上中學容易學壞,指的壞是吸毒、濫交、援交等等,並非上課不守規矩這等小兒科。教育政策搖擺不定,大財團老闆只望盈利到達最高指標,打工仔一天工作十多小時,沒時間看管孩子,電視台又鼓吹低級文化,屎尿屁淫賤猥鎖肉麻八掛節目每日為大眾徹底洗腦,慘得過這個大台壟斷了全港收視,財雄勢大,連高層也發明星夢,每周請來他認為很有趣的嘉賓搞個『志暈焗飯』清談節目,芙蓉風雅之餘,又有個『靚女爆廚房』的賣肉烹飪節目,一群表現極度猥鎖邊看美女流口水像餓狗搶屎的男主持,以調戲美女為樂,奇詭的是竟然有現場觀眾,師奶阿叔年青男女共聚一堂齊聲叫好,家庭觀眾又把這類節目當為家常娛樂,很難想象這個國際都會是怎麼搞的,他媽的反智,也他媽的諷刺。

有讀者在網誌《給學生開學的兩篇文章》留言,說:『挪威教育是出了名的差,美其名讓孩子自由發展,但學生到中學可以連個位數的乘數也不懂,聰明的同學被迫跟笨同學步伐走,挪威沒有天才培訓,因為沒有考核,就算你是天才也不會有人知道,結果很多有天份的人早被埋沒 ……』

該讀者說他很清楚挪威和香港教育系統,因為他是在兩地的教育下長大。

我想引述一位文化界前輩對的說話,他對歐洲的教育素有認識,他曾指出,歐洲國家包括挪威,其教育制度是反精英的,但這些歐洲先進國家的發展依然傲視全球,把包括香港的許多信奉精英主義社會比下去,這就值得我們反思。他還說一個社會能做到無痛快樂學習,而社會的發展又領先全球,有何不好?

我想補充一點,香港常說培育精英、拔尖、選拔資優生,但家長以至教育官員從沒反思過應如何介定尖子,大前提是沒有一套真正科學和客觀的拔尖標準,小孩剛學懂叫爸媽就上啟智班,總之認為自己子女必然很有『智』,不啟不成,怕不啟智會蝕底,中國人的「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又跑出來,怕兒女不成尖子,日後搵錢少了,錢少無助養父母,這正正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心態。

但拔尖也不是自由發揮的,在香港,拔尖是指『有助晉身高等華人』的範疇,例如成為鋼琴家而不是西餅師傅;讀金融經濟投資而不是觀星象;如有孩子想父母買本天文學書籍,父母首先考慮不是書的價錢而是『天文學人才月薪多少』。如此類推。

問讀者一個問題:小孩學彈琴通常首選蕭邦曲目,何解?

因為大多數啟智班的音樂課,那些半桶水妹妹仔導師都只識蕭邦這名字。信不信由你。

相關閱讀:

給學生開學的兩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