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徵稿]齊來書寫我的中大記憶

讀子路的〈記憶中大〉,讀到「中大的環境,塑造出中大人都是質樸無華、愛寧靜的特質。我們不愛刻意競爭,卻擁有非凡成就;我們身處山城,卻跟社會的脈搏一同跳動。凡此種種,都是源自中大的環境,沒有中大的花鳥蟲魚,就沒有今天的中大;沒有中大的山水傳奇,就沒有今天中大人的成就。中大的一草一木,見證著中大自1963年以來在馬料水的成長,它們是我們的寶貴資產,也是我們的長輩,可是,在大興土木之時,中大卻開始變得庸俗,庸俗化的舵手,竟是一眾的管理層,更可惜的是管理層當中,不少是中大的校友呢!記憶中,大學的建築物及內部陳設,都很切合教育所需,沒有多餘的奢華,卻有一種叫人努力堅持的感覺,當年潤昌堂、碧秋樓、人文館、鄭棟材樓、太古堂內的一檯一椅,都有深重的傳統與歷史,雖然座位不見得很舒適,但又有甚麼問題?學習就是要刻苦,要堅持」,實在清晰的寫到我心底裡的話,而我相信這也是不少中大人心底裡的話。

近來有關中大斬老樹的爭議,焦點往往落在「發展」與「環保」、「安全」與「環保」、「發展」與「保育」之間的張力之上,而不少的論點都把「斬老樹」化約為一個技術問題,卻避開了更根本的「價值」問題,而這種價值叫「人文價值」,是中大之為中大,大學之為大學的命脈所在。說得更明白一點,這一次的爭議,其實是「發展主義」與「人文價值」、「中環價值」與「中大傳統」之間的再一次的短兵相接,是去年有關偽國際化爭議的延續,與此同時,跟即將殺到的新書院大計,更是一個銅板的兩面。

要知道,「記憶」、「價值」、「傳統」從來都不是無中生有的,它們往往跟地方、建築、物件、人物等緊緊結合,保住老樹,其實就要保住我們的「記憶」、「價值」與「傳統」。而在一所以樹人為本的大學中,這才是所謂「保樹立人」的真正意義!

「記憶」、「價值」、「傳統」從來都不是一些可以科學量計,却又實實在在的東西,為此,我誠邀各位以「我的中大記憶」為題,齊來以文字保住記憶,保住價值,回到過去,迎戰未來!

各位可把相關文章自行上載,亦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由本人代為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