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記憶中大」後一篇

走進中大的新聞組,看看同學對「保樹立人」行動的留言,本來以為自己會對同學的看法感到憤怒,怎知道,心情只有無奈,卻沒有半點憤怒。

或許真的畢業太久,或許世代真的不同,中大要追趕亞洲一流,作為校友,我沒有多少認同。要說追趕,即是認同中大未入流,但看看國際間多少學者,都是來自中大;又有多少學者,也來到中大,中大真的如此不入流嗎?

一所大學,目標是放在培育一流人才之上。

母校校訓「博文約禮」,就是要求中大上下都以修己為任,從來都沒有刻意要求甚麼亞洲第一、世界第一。

追趕虛名,從來都不是中大傳統。

現代社會講競爭、講效益,但大學作為培育人才的地方,不是應該多講理想、多講傳承嗎?一所大學的靈魂,就是她的歷史、就是她的傳統。港大百年,「精英」、「貴族」就是她的傳統,因此,她的舍堂文化都注重傳承。

中大呢?

中大的傳統就是樸實,多少新亞先哲,艱苦辦學,要奮進、要多情,自農圃道時代至今,承傳中國文化,矢志不移;聯合前輩,努力把平正、華僑、廣僑、文化及光夏五所書院辦好,由堅道到馬料水,他們費了多少心血,才把聯合發揚光大;崇基一直緊守馬料水,為中大立下奠基之功,等待新亞、聯合也入來後,中大組成,加上後來的逸夫書院,形成了今天的山城。

我們有幸成為中大的成員,當然都希望中大向前發展,但發展不一定要犧牲,中大的一草一木、一檯一椅,都是我們寶貴的資產,從來都不應該為追求浮誇而放棄。

在新聞組留言的同學們,你們在批評校友、同學為了保樹行動而「破壞公物」時,有沒有好好先了解一下他們行動的背後原因?有沒有好好認識一下中大的歷史?中大有今天的名聲,不是靠多建幾棟冷冷冰冰的高樓可以成就的,而是靠全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默默耕耘而來的。地上塗漆,尚可洗去,讓行人路回復原狀,大樹倒下,卻不能回頭,均之二者,如何權衡,還待大定奪。

te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