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台灣屏東海生館遊記

台灣屏東海生館遊記

圖:海生館雕塑Blue Whale

(獨媒特約報導)臺灣也有一座以海洋生物生態教育的「海生館」,表面上,與香港的海洋公園所標榜的宗旨類似,但仔細看,「海生館」裡的海洋生物不用「表演」,動物游走的空間遼闊,更研究「野放」鯨鯊……這一些,都不是香港海洋公園可以比擬的。

臺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簡稱「海生館」),位於臺灣屏東縣車城鄉,地處墾丁國家公園西北角龜山山麓的臨海地區,是一所以海洋生物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館。此館佔地約96.81公頃,1991年籌備成立,於2000年2月25日開放,全館有三大展館「珊瑚王國館」、「台灣水域館」、「世界水域館」。

若將海生館與香港海洋公園相比較,海洋公園這個名為公營機構,實卻往往著眼「利益」的矛盾之處,往往金錢掛帥,為了增加收入,海豚表演加場、昂貴的熱帶雨林天地計劃、老大街風情、各類商品店鋪林立、晚間煙火表演、不停引進新物種以至海洋魚缸過份擠迫等等,這全背叛了海洋教育義意。當上月報導海洋公園園內海豚「自殘」消息傳出後,海洋公園的兩點回應,無論是海豚 Pinky 猛力衝向池邊再翻身直插池底的動作是「貪玩」,還是自小已有衝向池邊的「慣性獨特動作」,海洋公園均沒有積極處理問題,予人非常不人道之感。

_DDK9297
_DDK9580
圖:海生館水池供人隨意嬉水

明確海洋教育方針
在屏東,整個海生館純粹以海洋教育及保育為主題,成立的為「非牟利」,而館內展出的海洋生物只有標本及虛擬幻象,即沒有任何活生生的動物呈現,然而感覺也看似回到真實的海底世界。「世界水域館」內有四大展區,包括古代海洋、海藻森林、深海水域、極地水域。除海藻森林以傳統之水族缸展示外,首創電子生態缸展示,以虛擬實境手法呈現古代海洋、深海、極地等生態環境。

三大館內每個小場館有個別導賞員講解,沒有冷場,內容多提及保育重要性,例如專展出鯨鯊的大地館,導賞員講述鯨鯊特性之餘,也指出台灣原是愛吃鯨鯊民族,後來成立鯊魚資源管理工作小組,建立「鯨鯊漁獲通報制度」,從2002年開始每年減少捕獲限額,至2008年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鯨鯊。對於誤入定置網之活體鯨鯊,將以標識放流方式進行科學研究。

_DDK9529
圖:「世界水域館」海藻森林

低密度飼養的海底世界
與香港海洋公園的大魚缸相比,當進入海生館「珊瑚王國館」海底隧道時,海底隧道長約81公尺,是目前亞洲最長的海底隧道,感受大大不同,為了塑造一個與自然更接近及更能貼近生態平衡的海底世界,將沉船沉在大魚缸中,形成珊瑚礁,遊客進入沉鋼船底部,穿梭於甲板船之間觀察各類珊瑚及生物。遊客可能覺得視野不夠清晰,看似很多浮游微生物在游來游去,這就是真實的海底世界,我身為一個潛水員,也感覺到海生館的心思,能將無機會潛水的巿民帶進海底世界。反觀香港海洋公園,每天清洗魚缸還加了很多化學東西入大魚缸,根本不是海底。

_DDK9340
圖:沉船景象

另外,海生館的魚類數目不似香港海洋公園魚缸數目之多;根據立法會記錄約6700條。海生館採用低密度飼養,每條魚有足夠空間活動,館內只餵養少量鯊魚及其他品種魚類,例如蝠魟(Manata Ray)、虎鯊、錘頭鯊等等,每種魚類只有一條,遊客要細心觀察尋找,有緣才看到,就像潛入大海一樣,不是次次能看到想看到的品種。這帶出了另一種海洋訊息,「物種的珍貴,珍惜你所看到的資源,牠們來到你身邊絶非必然。」想起早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香港宣傳海洋日時,左擁右抱洋洋得意,視海洋生物為玩具,這類令人討厭的訊息,只有現存「劏房」式的香港水簇舘才會發生。

_DDK9339
圖:沉船形成珊瑚礁

_DDK9398
圖:海洋教育訊息

死亡實錄公開透明
到過白鯨館的朋友一定不會忘記,門口樹立了一條白鯨標本,牠是從莫斯科經香港再運往台灣時,水土不服未到海生館已死亡。令我佩服海生館的是,坦白地公開死亡實錄[註1]。另外展館中無論是鯨鯊還是白鯨,都沒有用作表演,任由牠們自由地玩耍,當然牠們有用作研究用途,海生館旁是東華大學研究所,還有一個全天候濕地公園,牠們海洋學術研究論文堪稱世界第一。在香港這麼多年來,我還未看過香港海洋公園公開園內動物之死亡筆記!

_DDK9363
圖:白鯨死亡實錄

_DDK9380
圖:沒有白鯨表演只有隨意玩樂

研究野放鯨鯊
走到「台灣水域館」大洋池,其壓克力觀景窗有16.5公尺寬、4.85公尺高,池邊玻璃厚度約有33公分厚,開館時豢養三尾鯨鯊[註1],今年剩下一條,由於水池面積有限,鯨鯊日漸長大,不能容納其中,另外野生鯨鯊棲息地可達500公尺,若長期處於5公尺,等於將鯨鯊困養在水面。另外,在拍攝鯨鯊館的短片中,平均繞圈遊一趟只須40多秒,若計8小時,等於繞圏超過300次,鯨鯊尾鰭還有明顯傷口,甚不人道!有鑑於此,當局7月正討論野放鯨鯊,重生圈養幼鯨鯊,或改用虛擬實境手法呈現。

這麼多年來,我只到過日本、加拿大、台灣及香港的水簇館,除了香港,其他地方海洋主題公園均沒有表演,還努力地為動物爭取權益,不受金錢所誘惑,但願香港能效法其他國家,停止動物表演,立法管制出入口海豚數目,成立公眾監察機制。

文章發表後收到緊急通知:

今天(7/10)清晨五點三十分左右被屏東海生館野放的鯨鯊,在離開箱網游入海洋後,仍不斷維持著在館內窄小水缸繞圈圈的游行模式,而且繞圈的幅度很小,猶如仍在缸內。由於海生館及海景公司選擇解網的地點離岸太近,因此鯨鯊在不斷重複小幅度的繞圈後,竟發生驚險萬分的「擱淺」。所幸在徐華遜博士、公視柯金源導演及其他人員的緊急處置下,利用潮水奮力將鯨鯊推開,才免除了危險。徐博士柯導演,加上已離開後來才又緊急返回的海生館人員,隨後又再花一小個多小時,一路以繩牽引、護送鯨鯊遠離岸邊。

不幸地,大約在十一點多,鯨鯊被漁船發現再度擱淺在岸邊礁岩上,漁民通知岸上海巡人員,目前研究會及相關人員均已趕到鯨鯊擱淺處,正在搶救中。

註[1]
根據海生館發表聲明內:
「1號鯨鯊」於93年4月入館,96年3月因體型過大,經獸醫評估健康無虞,爰進行野放。
「3號鯨鯊」於94年7月入館,96年5月因病死亡。
「2 號鯨鯊」於94年6月入館;引入時之體長為2.3公尺,體重為200公斤,經本館近8年來之畜養,現已成長至體長已至6公尺左右,體重約為2,500公斤。目前之體長及體重已接近海生館大洋池缸體之最大負荷,本館目前規劃本年度6月底前進行野放,並擬再引進2尾體型較小之鯨鯊進行畜養及教學展示,所有程序依照現有法令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