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治人物會如何看政治道德?

政治人物會如何看政治道德?

華人社會形容政治人物,離不開政治家、政客和政棍這三個稱謂。

政治家,代表著擁有著卓越成就和高尚品德,不計較個人得失;政客和政棍則帶著不同程度的貶意。政客,代表著只關心自己選票,社會利益不會是第一位;政棍,最為負面,代表著嘩眾取寵,只說不切實際的空話,欺騙市民。曾蔭權2005年參選特首時一邊自媲政治家,一邊說要做好呢份工,當時已令人啼笑皆非。到他完成特首任期時,已只聽見人人皆痛罵他貪曾和政棍。政治道德,每每是衡量政治人物的重要準則。

東西方古今哲賢,從孔子、孟子、柏拉圖、阿里士多德,到洛克、盧梭、康德和馬克思等,都在建構公正理想的政治道德和秩序。社會大眾總認為政治人物需要有政治道德,比白還要白;但政治人物自己會如何看代政治道德?

政治人物除社會利益外,總會有個人和政黨利益的計算,所以他們沒甚麼可能會把最真實的想法宣之於口,總會有很多方式去包裝它們之間的衝突。筆者同時身處金融和政治事業,雖然兩者不盡相同,如金融不是零和遊戲,可以把餅造大;而議席上,很多時候則是零和遊戲。但如面對對個人、公司/政黨和社會間的利益平衡和衝突,社會大眾對金融業和政治人物的不信任,金融和政治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金融業把個人及公司利益的追求達到極致,背後的信念基本就是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簡單而言,就是把利益最大化,賺取最多回報。金融海嘯後,打倒華爾街、金融大鱷,要求改革金融監管不絕於耳。最現實的金融業亦醒覺若不再提高道德水平,便不能取得社會信任。所以,從金融業對道德操守的研究或許對政治道德有些啟示,了解到政治人物對政治道德的真實看法。

特許財經分析師協會 (CFA Institute)是設立金融業最推崇的專業資格-CFA的組織,它要求其會員及考生遵守金融業一系列最高的職業道德標準,如客戶利益永遠放在個人及公司利益之上等。11月底,該協會發表了委託經濟學人智庫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進行金融服務行業道德及知識的調查報告(A crisis of culture valuing ethics and knowledge in financial services),訪問了全球382位金融服務業的總裁級管理層,得出以下結果:

  1. 他們認同道德操守的重要性。
  2. 他們自我感覺良好,有59%受訪者認為金融行業形象正面,有71%受訪者認為所屬公司的道德操守較行業一般為好。但諷刺的是,Edelman Trust Barometer 2013年一項公眾對各行業的信任調查,金融業為最不受信任行業。
  3. 但多達53%受訪者表示,嚴格遵守規條對事業發展有害無益。
  4. 行業很難看到提高員工道德操守令金融機構有實際利益,56%受訪者認為只有助金融機構抵抗突發及激烈的風險。只有30%受訪者令金融機構收益及市場份額提升。

綜合來說,對金融業只有兩條路,要麼循規蹈矩,過得自己過得人,個人仕途何足道哉?要麼放棄道德底線,於合規與違規之間游走,令自己步步高升。

當了解極現實的金融管理高層「道德覺醒」後對行業的看法,類比一下,政治人物對政治道德真實的想法可能是:

  1. 認同政治道德重要。
  2. 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我合乎政治道德,卻不受市民信任。
  3. 嚴守政治道德對個人政治仕途沒有幫助。
  4. 提高黨員的道德操守只能有助政團抵抗政治衝擊,但不太能令政團的議席或政治資本有所進帳。

對政治人物又會否如金融業只有兩條路?筆者不敢莽下判斷,但肯定期望香港現時的政治制度,能出現政治家是有緣木求魚。因為政治家既要有卓越成就,亦需要高尚品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但走這兩條路都成為不了政治家。

與其望天打掛等待政治家的出現,倒不如切切實實建立良好政治土壤,減少政棍出現的可能。捍衛尚算健全的司法和改革現時不公義的政治制度,以司法監察政治人物道德水平的最低要求,並讓普羅大眾自己評定政治人物的道德和能力,親自決定他們的命運。沒有篩選的特首普選,正是建立良好政治土壤的開始。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