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工藝保育

在理工大學的設計大樓舉行一個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發展服務舉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名為「民間學堂:工藝乜料」的展覽,小攝和項目统籌Melty為這次展覽作了一個訪問。

Melty :民間學堂,這一個計劃是為文化保育,做一些活動等香港人關心社區重建帶來的破壞,今次展覽利用軟性的方法把香港工藝宣傳,也希望了解香港本土意識、本土價值。傳統工藝的東西不止是手製和舊,例如花牌,是代表一個社區團結性,心意,禮物,但是現在的banner或是 poster 不能夠是代取替花牌的意義。這次活動是由工藝師傅和學生crossover,新舊東西交合,令到傳統工藝得以用第二種方法續繼傳承。

香港的保育意識是存在很大的分歧,保育的一方而要極度保育,支持發展的極度發展。香港人十分喜歡的消費懷舊,很多人利用消費去保育,香港人好多人相信這個是消費能夠保育,例如:海洋公園建立一條舊街道,人們都付了錢就以為保育;或是做了作品出來賣錢就是當了保育,有一些商人出了一個白鐵皮貨品,出售了就當是保育了。當產品周期消失了,保育的意義也會outdate忘記了,這對保育是完全沒有幫助,本質上是沒有保育,是消費。

另外主流媒體,那些節目說什麼香港工業已死,Melty親身去接觸過這些工藝,發現其實香港工藝未死,香港的工藝還有生命的。但是主流媒體都是叫人去觀賞他們的死亡,而不是叫人去延續他們的生命。香港存在十分奇怪的意識形態,成日嘈地產商,但是因為方便日日都是去大公司購物,沒有改變自己生活習慣,經常說什麼老鋪要關門大吉,可是好多香港人一生人都不會接觸那些東西,只是聞到結束消息才去了解一次。

這些工藝是香港本土意識重要一環,有著香港味道的工藝,這些工藝主要是移民潮,從當時的中國大陸流亡到香港的,代表香港起飛的標誌。工藝不只是單一傳統的價值,這個本來應該是香港人伫得自豪的地方,但是這些東西並不只是香港獨有的,在大陸也有相關的技術,許多香港覺得消失就讓它消失,不重視這個能代表香港人身分的工藝。加上香港人一直以來沒有什麼本土意識,但是近來本土意識抬頭,香港人開始關心香港人的身分,這個也令到愈來愈多人關心保育。某程度上著傳統小店和傳統工藝是分開的,一旦消失了這些工藝,這些小店也會相續消失。保育不是大叫口號和買兩件東西就能保育的,大家要深入了解這種文化先會覺得香港的傳統文化的價值的重要才是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