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反佔中,不讓發生;保普選,不容變質

39位來自社會各界、代表非常寬闊政治光譜的人士於上週四(8月7日)發表了聯署聲明,呼籲「各方共同營造一個可以平心靜氣商談的社會氣氛」,並對近年來「特區政府管治困難,各種發展政策舉步維艱,社會對峙情緒和行動不斷升溫」,深表憂慮。[1]

直至8月10日凌晨,「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宣稱,自7月19日開始的簽名行動已經收到逾116萬個簽名。大聯盟舉辦的一連串活動,顯然是衝著「佔中」而來,並且有意在數字和聲勢上把「佔中」比下去:你全民投票、我簽名;你毅行爭普選、我萬人跑步上中環。

前此,逾72萬人在「6.22民間全民投票」中支持有公民提名的方案,另有近70萬人支持「如果政府方案不符國際標準讓選民有真正選擇,立法會應予否決。」[2] 雖然政府一再強調«基本法»和香港法律中「不存在『全民投票』或相關制度,因此這次『投票』並沒有法律效力」,[3]但單從政府後來既高調又破格地支持大聯盟簽名,就可以知道,逾72萬個立場清晰的民意確實對政府已經構成巨大壓力。[4]

「佔中」和「反佔中」兩大陣營最終很有可能正面對撼。無論現時雙方的數字有多少水分,對撼所涉及的仍會是數十萬、以至上百萬的市民。然而,「佔中」和「反佔中」是否真的有如大象和鯨魚那樣完全無法溝通呢?是否有如傳媒所報導的,完全沒有共同的關注?為了香港可以有更美好的前景,「佔中」和「反佔中」人士為什麼不能齊心協力,共同「反佔中、保普選」呢?

「反佔中」,因為大家都不願意「佔中」發生。「佔中」口號喊了近20個月仍尚未發生,甚至有可能最遲明年6月或7月才發生,只因為「佔中」發起人和絕大多數支持者都不希望「佔中」會發生。[5] 「佔中」絕對不是「佔中」運動的目的,「佔中」一旦發生,意味著超過一年半、甚至兩年多的努力完全失敗,沒有達到整個運動的預期目的。既然如是,「佔中」和「反佔中」人士為什麼不可以坐下來彼此對話,大家齊心協力「反佔中,不讓佔中發生」呢?

「保普選」,因為大家都不願意看到政改拉倒、原地踏步。正如7月29日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佔中」三位發起人會面時指出,參與「佔中」投票的市民和響應大聯盟簽名的市民的共同願望都是一致的,就是熱切期盼2017年能落實普選特首。[6] 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我們必須相信香港市民絕對有能力和智慧選出一個可以帶領香港繼續前進和發展的特首,我們必須相信只要有誠意,政改各方可以克服歧見,努力達成為大多數市民接受的政改共識。如果2017年仍未能實現特首普選,香港將淪於亂局,前景不堪設想。既然如是,「佔中」和「反佔中」人士為什麼不能互退一步,避免正面衝突,認真回應市民訴求,落實有廣泛認受性的普選,使政制發展穩步向前,大家齊心協力「保普選,不容普選變質」呢?

政改成敗,匹夫有責。「反佔中保普選」不應該流於一個空洞口號,而是中央政府、特區政府與全體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和責任。不幸的是,如果今次政改因無法達致共識而拉倒,許多人會即刻把所有責任都推向某一方,而今天許多的姿態和論述,似乎也都是為那一刻而預備。「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7]

事實上,今次政改討論自揭開序幕以來,各方之間真正的聆聽、對話和協商甚為罕見。然而,政治的智慧和能量不應該僅表現為動員和造勢、凝聚支持自己的力量;也在於聆聽和對話、建立各方溝通的橋樑;更在於協商和共營、化解矛盾和危機、締造共融的空間。「當前政局的核心問題,是各方有否誠意去努力達致普選共識。繼續原封不動地堅持己見,就難以有協商談判的空間。」[8]

請給七百萬市民一個轉機,為香港未來帶出希望。

[1] 〈尋求共識 實現特首普選〉。聲明全文載於
[2]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6.22民間全民投票」結果〉。
[3] 香港政府新聞網,〈所謂「全民投票」沒法律效力〉。
[4] 已經簽署「反佔中」的問責官員包括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食衞局局長高永文、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以及若干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等人。行政長官和政務司司長都曾經公開表示會在適當時間參與簽名。
[5] 〈戴:佔中最快下月最遲明夏〉。
[6] 政府新聞公報
[7] 〈馬太福音〉7: 3。
[8] 〈尋求共識 實現特首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