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葉劉的問題是談環境卻忽視政治

原圖:新民黨

本來只一則Facebook Status批評葉劉之謬論,卻牽起了不少有關環境決定論的討論,有的更開始質疑有關說法「對地理環境因素不屑一顧」。

其實......讀地理的人不會愚昧到連「地理環境因素」也否定,甚至我們常說「紐約城內沒有什麼不是自然的」,對自然問題的重視超乎大家想像,但必須指出的是,葉劉文章中以純粹的環境決定論來合理化帝國強大,在方法學上一定是有問題。以往日本右翼會把二戰日本侵略東亞歸因於日本是活躍地震帶,故需要開拓東亞生存空間,這種說法不是順不順耳這般簡單,而是將「環境」想像成合理化政治行徑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因素,實質上卻是參與了將純粹環境因素融入在一套政治論述的建構。

而葉劉引述的美國智庫Stratfor,也就是一所服務美國全球國安任務的帝國官學系統,亦曾被wikileaks爆出內部email指公司對阿拉伯世界的種族主義言論、在印度聘用間諜跟蹤示威者,與及接受可口可樂公司款項研究有多少美國人會到加國奧運會抗議它,可見這種研究純粹環境地理因素的智庫有幾純粹。

事實上,二十世紀的傳統城市社會理論的確有一種urban bias,忽略了環境的積極因素,故此學界開始流行一種〔城市〕政治生態學(Urban Political Ecology)的研究進路,目的並非因是鋪陳兩種因素來說明問題,而是一種透過重新發現社會與自然之間的代謝化學(metabolism)關係,將「環境因素」重新問題化。沒有再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環境」,透過自然環境的政治化(politicizing the natural)與政治問題的自然化(naturalizing the political),建立既往排除政治的「環境」及排除自然的「政治」的新樣〔批判〕分析框架、提倡具政治效力的環境論述及基進城市環境運動的新起點。

「環境」不能再是自然地理as such,恩格斯談及這種社會/自然互動關係:...[w]hen we consider and reflect upon nature at large... at first we see the picture of an endless entanglements of relations and reactions, permutations and combinations, in which nothing remains what, where and as it was, but everything moves, changes, comes into being and passes away". 而對馬克思來說,這種社會/自然的代謝作用(socio-natural metabolism)更是人類歷史的構成基礎,並且是充滿著人與非人改變與演進的可能性。

按此來說,葉劉真正的問題,不僅在於只以「環境因素」定斷一個國家為何強大起來,而是她談自然地理環境的同時,根本沒有理解什麼是「環境」與及當中的自然/政治互動作用,更向公眾植入一套學界史前「純粹化」的環境概念。不是不學無術,就是愚弄諸眾,難為還有不少香港菁英要跟她搵食。

以下文章亦豐富了有關環境決定論的討論,深深令人感到公共知識辯論的社群正逐漸冒起,如此氛圍,會否就是我們經常構想「民間學院」的雛形?

地理人的包袱——再看環境決定論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