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在爭取民主的旅途上

歷史在告訴我們:爭取的必要性

大家好像還未知道,為什麼自己生活得如此的艱苦,一些人仍選擇不理政治,有些人更選擇獨善其身。社會的改變,從來也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當你翻開歷史書上細心閱讀,你會發現改變是因為之前的人、上一代人的努力而獲得。古代希臘的選舉,只有「公民」才可以投票的,為什麼是「只有」呢?因為「公民」只是男人,不包括奴隸及女性,但隨著年代的進步,今天的希臘以及西方民主世界,公民已是整個社會,基本上包含所有人,除了外地的遊客及未滿歲數的青年人。

歷史在不斷演變,我們今天得到的權利,在昨天或許是遙不可及的奢想,亦因為昨天的人努力爭取,才有今天的我們,一些重要的事件,如法國大革命使議會的三級制度變為平等的選舉、美國黑人爭取黑人與白人的平等權利、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度、柏林圍牆的倒下等等,爭取不是一朝一夕,沒有昨天的爭取,不會有今天的社會,一個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孫中山、馬丁路德金、金大中、曼德拉、昂山素姬等等,他們名字的背後,是一段段不屈服於強權的經歷。他們的行為,除了改變了自己的生命,也在影響其他人的生命,他們的堅持,使他們身處的地方,甚至是整個世界有所改變,歷史在告訴我們,只有親手去爭取,才會有屬於自己的權利,或許我們有軟弱的時候,或許我們感到爭取改變的困難,但當回望你的信念,當再觀察身邊的每一位,是年過八十的長者、是失學的青年人、是剛畢業前路茫茫的大專生,為了他們,為了自己,為了下一代,我們會做些什麼!?

民主是為了什麼

或許民主不會使經濟急速上升、不能保證有一個安定的生活、也未必能夠即時處理貧窮,但民主讓人可以選擇,讓人有機會參與,亦使當權者面對群眾,民主是對一個政權的「認受性」以及「正當性」的確認。完整的「提名權」及「投票權」,才是公平、公正及平等的選舉,社會上有人表示選舉不需要「平等」,但沒有平等的選舉,其實香港只如1789年三級議會制度下的法國,人民的聲音不能參與決議,香港人、普通的平民,只能成為次等公民,既得利益者仍把持當中的決策及利益。

當問及這個制度出現什麼問題之時,我們需要同時反思社會的問題,以及思考其因由,而我們可以問得到手上的這一票可以如何改變香港呢?但更應該問沒有這一票,當中包含「提名及投票權」的一票,如果沒有了,是否會容讓既得利益者在制度內為所欲為呢?當沒有提名時,是否代表沒有選擇,我們是否仍舊難去監察政府呢?

民主或許不是為了什麼,只是讓執政者知道人民的存在,以及需要在施政時顧及人民的需要,要不然人民將給予其後果。

社會現況及問題

接著的一些問題希望大家認真思考,「大專生畢業,為什麼只有很低的人工?」、「長者為什麼要執紙皮幫補生活?」、「樓價、屋租為什麼會這樣昂貴?」、「副學士學位為什麼會要令我負債?這個債為什麼要還這麼多年?」、「為什麼我好像沒有力量去改變?」、「為什麼特首是如此偏向商界的利益,在競選時他不是承諾了大眾港人港地嗎?」、「為什麼幾個特首候選人,也有商界的背景……!?」這些問題,在朋友的口中,也在我的心中。而問題在香港仍不斷繼續,並未得到處理,到底是我們個人的問題,還是這個社會有些地方出現了問題?

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過去被一些政團歸類為「民生」的問題,與「政治」及「民主」無關,可是這些「民生」問題,如果真的與「政治」及「民主」無關,為什麼在現制度之下,仍不見在社會上有所「改善」呢?簡單去看,為什麼長者仍舊在「執紙皮」及「收報紙」呢?「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又為什麼會遭到如此大的阻力呢?而副學士生等大專畢業生,他們在就業方面,在歸還讀書的借貸時,又為什麼面對如此大的財政壓力?眼下的香港人,他們不夠勤力嗎?為什麼他們工作這麼多小時,仍然不足夠維持自己及家庭的生活呢?相反地,為什麼一些對富人的稅項,紅酒稅、遺產稅等稅款,會在2010年被取消?而退一步再去思考,無論你是支持或反對上面的措施,對於政府的決定及決策過程,你是否也存在著質疑呢?你是否感受到你的意見,無論是支持或反對也不會被當權者參考,也沒有影響,感覺自己很渺小及無力呢?這個質疑會否就是由於對這個政權的「正當性」及「認受性」存在疑問呢?

政治制度影響什麼

以上的問題,是社會的民生問題,其實更牽涉到香港社會的政治制度,當看到特首提名委員會的組成,以及立法會功能界別的存在,他們代表的又是什麼人呢?這樣的代表與香港的普羅大眾是否存在分別,存在背景上的差異,他們能否看見及了解大眾的需要呢?我們的制度,存在的是少數的「精英」,還是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包括你和我呢?而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這些精英是以什麼原因可以代表「大多數人」呢?如果基於他們是「精英」,熟悉政治的運作,是否更應該放寬參與,使更多人熟習政治,共議政事呢?

眼下這個制度是傾向於一群既得利益者的時候,今天我們生活得如此困難,沒有工時,工資不夠養家等等,是由於我們的個人的原因,還是這個制度出現了什麼的問題,而問題的改變,又會否是容讓大眾也有表達及參與的空間?平衡各方的利益呢?

引用一個比喻,大家會喜歡親自到商店購物?還是以郵寄的方式購買?在購買過程之中,大家喜歡自己選擇貨品,還是別人分配貨品呢?或許貨品與我們的直接關係不大,而如果那是你的伴侶,你又喜歡可自由地選擇,還是被精英分配呢?再回到領導人的選擇方面,你又會喜歡那一個方式呢?

政治制度與社會運動

社會上有一種對不和平的恐懼,當一個運動被描述為「暴力」、「不和平」的時候,社會上就會有很多人前來反對,我不是在這裡提倡暴力或不和平,而是想大家細心思考這些描述是否正確,而且我們又有沒有去再理性思考運動是為了什麼?

以上提及的種種社會問題,是社會當前的景象,也是社會的分配問題,當我們以不勤力等個人原因去概括總結的時候,其實會否不能夠解釋我們的處境?為什麼當權者要阻止制度的改革及建立一個更為平等的選舉制度呢?在細心思考之下,一個有篩選的「提名制度」,是誰人獲得較大的利益呢?而保存這個制度,又是讓少數人操控整個香港的未來呢?

文章的開首,跟大家講述了一段段關於民主的歷史,政治制度的改變需要人們的參與,需要大眾的不斷爭取,而這個人們及大眾不是其他人,正正就是你和我。或許這一刻我們的爭取未必能夠帶來即時的成功及改變,但是為了個人的未來,為了上一代人晚年的生活,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社會的長遠發展,我認為社會上的我們有責任挺身而出,我們需要堅持改變的決心,因為能夠成功爭取一個民主的政治制度,會是香港未來的一線曙光。

參考資料
Dahl, R. A. (2006). 民主及其批判. 台灣: 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周保松 (2014). 政治的道德.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