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走在時代先端──悼龍剛導演

向龍剛導演逝世,在此向他致敬。大家最有印象,可能只是電影的奸角或小角色。60-70年代活躍於影圈,承先啟後,與著名導遊楚原在片場跟秦劍學藝,與當時片廠制度截然不同,自成一派,走出作者風,為香港新浪潮打下基礎。

1967年拍下第一代的英雄本色,入選百部不可不看港產片之一,記下剛開發的觀塘,社會問題叢生,木屋環境惡劣,黑幫橫行,小市民走投無路,主角是釋囚謝賢,被迫黑幫壓迫再作馮婦,內心愛惜當警察的弟弟,卻形勢所迫,弄至反目,突出社會無出路,人面對困境,只會悲劇收場,是吳宇森作品〈英雄本色〉的原型,而吳宇森則側重兄弟感情,較少社會的刻畫。回想67暴動前,拍下此作,可見前瞻性。醉心意大利寫實主義,刻劃低下階層的苦況。〈應召女郎〉講述妓女之苦,香港第一套觸及相關題。走在時代的先端,深信國際主義,與蕭芳芳和秦祥林拍下廣島廿八,留下反核的種子。77年隻身到伊朗王國,參加影展,拍下愛情故事〈波斯夕陽情〉,今天看來還是前衞。

龍導演在電台訪問中,自言從事股票,幫補電影拍攝,片場都會買股票。經濟自主,走出自己的道路,可惜當時社會還停留在「拳頭」與「枕頭」的年代,暴力和色情充斥影業。人文關懷和國際主義未能為他換來票房,只有離開影圈,移民美國。回首今天,龍導演揀選的題材依然前衞,為香港與國際留下時代印記,拍下昔日基層生活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