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罷課之必要與好處

對於罷課的反對意見,主要是以「影響學生學習」為理據,除此之外也說不出其他有點說服力的,即使是「影響學生學習」也是站不住的理據;但罷課的好處卻多的是──

一)學生上課的首要工作就是追求學問;學問不只俱有名詞的意義,更指出知識的獲得與累積,是源自作為動詞的「學問」其主動學習發問的求知過程。發問是為了訴諸人的理性思維,培養與訓練學生成為俱有質疑與思辯能力的獨立性格。於是對於罷不罷課這件事,學生首要的工作是學習向校方提出問題;然後比較正反兩方的理據,再做出自我獨立的觀點立場與取態。這無疑是一種正確、積極與雙向的教育與學習方式。但以推崇單向灌輸式洗腦教育為己任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一定不認同,相信他還是會堅持這種積極主動性的求學過程會「影響學生學習」。影響學習什麼?當然是影響學生學習盲目地愛黨愛利益愛效率呀。

二)於是李飛堅決強調「集體意志」與「少數服從多數」。什麼是「集體意志」?不外就是扼殺個人意志,扼殺個人獨特性,扼殺任何北京所代表的「集體意志」以外的任何可能性,扼殺任何威脅「京官與權貴集體利益」的異議者,並以「顛覆國家政權」把異見者入罪的極權與專制意志。而「小數服從多數」就是「人多可以欺凌人少」,「強者可以支配弱者」,「我爸是李剛」。不知道局長與教師會的家長,在孩子上學前的訓導,是不是灌輸他們要「見風使舵」?教他們哪邊得勢依那邊靠、哪邊有利益往那邊站、哪圈人多可欺凌人就加入欺凌人的一圈?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世界呀!當這樣的人拿了大學學位以後,只會跑到社會去拼命地製造更下流更腐敗更墮落的社會。

三)當一個人失去了個人意志、個人獨特性與個人選擇權利,就如同沒有自由意志的工蜂,只服從於以蜂后為支配的集體意志而生存。但人比蜂更悲哀的是,蜂后不吃工蜂,工蜂也不會吃工蜂;而有些人卻樂於吃人。而罷課就是一堂讓學生學習對於不合理的權威與理念說不的課堂。培養學生的個人獨特性與獨立能力,也學習拒絕、學習堅守良知與道德的信念、學習不盲目服從、不「見風使舵」、不助紂為虐、不冷眼旁觀。

四)社會上有一種角色,叫「擦鞋仔」,也就是那些依風向來決定立場的人未來投身的職位。這些在求學期間潛在的擦鞋仔,其主要的個性特徵就是沒有個性,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缺乏自信、缺乏拒絕的勇氣、缺乏自我的信念。而罷課所傳達的就是一種對於不合理、不公義事情的不合作態度。透過這些不合作態度,從而激發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讓學生重新自我審視與自由反省自身的信念與其價值觀,並在這一或遭遇困難與質疑、或遭遇情感的困擾與苦惱的思辯過程中,獲得堅定的自信、拒絕的勇氣與堅韌的信念。而我相信任何對於孩子有所期望的家長,大概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畢業後成為見風使舵助紂為虐的「擦鞋仔」。

五)罷課除了讓學生在堅守公義的信念中、在學習付出與犧牲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讓學生促使尊嚴的養成,也促成學生對於生命意義的認知與價值判斷能力。罷課也讓學生認識到談判的資本與談判的溝通方式,並學習如何在談判的拉鋸之間學習堅守信念與底線的妥協。這種談判、溝通與妥協的能力,對於學生未來出到社會工作有著重要性的幫助。

六)罷課給予了學生一次突破框架、突破腐舊傳統、挑戰權威與界限的課堂,它提倡了勇於擺脫腐舊傳統與勇於創新的積極意識。而這將是對香港的腐敗的填鴨式教育一次極俱批判精神的反思與反抗的機會。這種勇於創新與突破框架的創造性精神與品質,也是帶領本地的藝術文化走出荒漠唯一可能的出路。

七)罷課並不是消極的罷學。罷課是更積極主動性的學習方式,是一節通識課,是一次公民教育,它透過介入社會、關注民生、質疑與雙向思考、聆聽、吸收與反應的行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判斷與自我學習的能力,覺醒公民意識與社會責任感。而對於罷課會否導致學生失去某些課堂的學習機會,有關人士也表示學生可以在日後透過補課的方式追回失去的課程進度,也就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但我個人認為,特別是大學,「呆坐在課室上課」根本就學不到任何有用的東西。首先,大學是一個強調主動性自我學習的地方,而課本上的內容,用功的學生通常都在上課前就做足了充分的預習;如果只依靠教授在課堂的講課就期望能學習到某種知識,也是空洞徒勞的。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罷課正是走出課室,以尋找個人獨特性為出發點,進而尋找信念、公民權利、民主意識、社會公義、與社會責任感的「行萬里路」的實踐與覺醒的求學旅程。

原刊於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