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灣仔保育路難行

(獨媒特約報導)自天星、皇后碼頭以來,政府創造出「保育」一詞,由官方推行的「保育」配上「活化」,把舊建築物保留並改變用途。然而不少建築物「活化」後,卻失去原有意義,旁邊的建築物則因為歷史價值帶動樓價起飛,繼續推土機式市區重建,剩下「被活化」的建築物獨在一隅。灣仔區有眾多被活化的著名建築,如和昌大押、藍屋及動漫基地。灣仔區是從前華人主要的聚居地,區內仍有不少戰前唐樓保留至今。如何真正保育灣仔整個舊城區,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同德大押面臨清拆

活化計劃只能保留極少數極具價值的建築,如何保育私人建築仍無清晰具體的政策。建於一九三零年代,位於軒尼詩道與馬師道交界的同德大押(三級歷史建築),亦有傳業主有意清拆改建。據《蘋果日報》報導,經營已達60年的大押已在去年獲屋宇署批准,改建為23層高商廈。大押屬三級歷史建築,據《家屋所有權登錄申請書》記錄,物業最早擁有者為潘康氏(Pun Hong Shi)和潘梁氏(Pun Leung Shi),現時的業主則是富商高可寧家族的德成置業有限公司所擁有。

早在2010年3月,灣仔區議會的《灣仔區市區更新願景研究終期報告》中提到,軒尼詩道367-371當舖同德押為需要保育的「有型文物建築」,應考慮保育,這類伸出行人路的騎樓而形成的迴廊,以及由右至左寫成的招牌,截至今日已十分罕見。

單楝式轉角大押罕見

香港生活故事館的秀萍指出,在現時的典當業中,類似於同德大押這種獨立一層,並位於轉角式大騎樓的當舖現時已相當少。同德大押亦有不少部分仍然保留從前當舖的設施,例如當舖的吊扇側門、正門舖內的擋鐘。由於當時的當舖會存放較多貴價物品,防盜設施相對亦比較多,例如屬五六十年代常見的防盜設施太陽型鐵枝、露出街外的天井位亦會把圍牆加高並用上鐵線。

DSC02069

同德大押與同區的和昌大押一樣,有兩條石柱突出行人道,建成「騎樓」,是早期的廣州、南洋等地區主要的住屋風格,唐樓(Shophouse)以商、住為混合用途,在地區不斷發展、更新之下越見越少,而371號的同德押至今仍大致完整保留其面貌,成為灣仔區歷史的見證,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

同德大押下曾有咖啡店

騎樓下方的走廊位置除了可作通風之用,更是當時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據秀萍記述,當時馬師道有很多咖啡店,而現時同德大押大騎樓下的空間,正是當時咖啡店擺放桌椅的地方,大眾會利用騎樓底,經營各類小本行業,例如,寫信、線面、睇相等。她補充,自1935年起,政府對於唐樓的高度和密度作出相關限制,同德大押及和昌大押這類唐樓,其對出的街道需要有15米濶以上才可以興建石柱。對於一些設於街道比較密和窄,不少於7.5米的街道的唐樓則只可以興建露台(如「藍屋」)。對於同德大押將來或改建為23層高的商廈,秀萍對此感到可惜。

「動漫基地」假保育

DSC02089

穿過軒尼詩道,經過298電腦商場後,你會看到前身為「綠屋」的「動漫基地」。綠屋前身為住宅,於1916年建成,比石水渠街的「藍屋」更早建成,位於茂蘿街與巴路士街,經市區重建局進行保育活化後,「動漫基地」於去年啟用。

「動漫基地」只是保留綠屋的外牆部分,內部經過重新粉飾後,變成以玻璃門窗為主,更加建兩條天橋連接茂蘿街與巴路士街兩邊的外牆。秀萍批評市建局的「綠屋」項目,只保留露台部分其實等同拆樓,變成一幢白色外牆的大樓,與普通商廈沒有分別,完全是改頭換面的設計,是「假保育」。

秀萍指出,由於以前的樓宇密度高,樓宇之間的距離少,明窗成為採光的一個重要設備,但如今所見「動漫基地」未有保留此建築特色。通往露台的木門,如今是新舊並存,部份失去從直最原始的垂直式而改成摺疊式。秀萍又指露台的地板原本沒有花磚,如今以新舊物料互用的方法,利用「假古董」支撐外圍的真古董,連接茂羅街、巴路士街外牆的兩條天橋更是破壞建築物。

DSC02076

據秀萍憶述,「動漫基地」展覽區正是當時唐樓共用廚房、厠所,以及所有床位擺放的位置,現時的保育卻無法如實呈現當時景況。她又指從前的唐樓,上落經過木樓梯時的腳步聲很響,每個房客上落所有住客都一清二楚,現在的木樓梯經改裝後變成實木,一如活化成「動漫基地」後,建築物雖存,但已經失去與整個社區、空間以及原本「綠屋」的生活形態的連繫。

一百四十年的教育中心列賣地表

圖:蘋果日報

再往山方面走到皇后大道東269號的呂祺教育服務中心,原址作教育用途原來已經持續140多年,前身分別為灣仔學校和呂祺官立小學。早於1872年建成的灣仔學校屬早期官辦學校,直到60年代年清拆後,再由當時的富商呂祺出資政府,興建為呂祺官立小學,經營約廿多年後改建為今日的呂祺教育服中心。

灣仔呂祺官立小學的舊生李先生,得悉呂祺教育服務中心納入今年度賣地計劃後,與其他舊生聯署去信發展局,希望當局予以適當保育。據李先生記述,當時的呂祺官立小學一直保留在原址,而建築物亦大致保留原樣,唯操場位置今日變成停車場,出入口亦因而有所改變。呂祺官立小學附近的石水渠街,亦是灣仔一個重要的舊城區。李生指,當時這一帶從事的行業與今日的類近,亦更草根一點,以車房、鐵閘舖、五金舖為主。今日所見,高級食肆或將於慶雲街興建的酒店,都是藍屋建築群在發展局的「活化歴史建築伙伴計劃」下出現的效應。

李先生曾收到發展局的回應,指由於該幢建築物沒有任何歴史評級,因此拒絕李生的要求。李先生對於政府在保育角色上的被動感到遺憾,認為政府應採取主導角色,而不是以利益作主導的發展商控制。城市功能雖然日漸改變,但沒有必要把城內的所有一筆鈎銷,他認為應把皇后大道東一帶列為相關的歴史城區。

「藍屋」建築群獲保留,一直被政府宣傳為成功的例子。秀萍則指出政府一方面把「藍屋」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另一方面卻不斷在舊城區興建酒店、商廈,將街道「士紳化」。「藍屋」雖然實行「留屋留人」政策,但在附近的舊城區高速發展下,「藍屋」愈來愈給孤立起來。秀萍認為,舊城區是基層一個重要的喘息空間,舊城區保育並非只是純粹保留建築物,應同時保留個人生活、行業和居住空間的使用。

記者:姚梓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