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的中大記憶]司南地 :綠山城記——有關中文大學校園發展之爭論

 文:司南地

   …… 當時年幼,確有感如此自然美境,鳥獸魚蟲,是為中大地靈人傑,與別不同的學院風味。其後中大四處大興土木,高樓處處,沙塵滾滾,烽煙四起,漸漸由郊野公園般的優美環境,變成「現代化大都會校園」其中之一。當日赫見刺蝟之處,今日已另修築備至,燈火通明,天然草木不再,人工植被代之,刺蝟母子亦不知去向。學校積極發展,修橋築路,本當感到高興,但想起刺蝟野猴等似乎不可復見,卻竟不知是喜是悲。

    拙作《中大動物》,收錄於《中大四十年》

中文大學,識者皆知其實無甚出眾之處。僅可為人津津而道者,一為其學運傳統,二為其優美校園。前者在此不贅,後者於此略論。

老爸乃崇基畢業生,畢業後常帶家人重遊校園,故我自少已不時園遊中大。園遊一詞,並無誤用,兒時印象中,中大校園實與園林無異,草木綠蔭,建設依山,綠水荷花,兄妹倆嬉玩其中,不亦樂乎。其中尤其深刻者,乃老爸指著路旁一樹:「這就是你老爸當年親手種下的。」

自己後來有幸入讀。入讀之初,確仍能感受校園的優美,建設的樸實,仍舊點點散發著「我們神聖的工作是拓荒」的文人氣息,感受建校的先賢們的心意。心中想著:「這才是讀書人的地方。」但在校五年期間,校園急速發展,工程建設,舉目盡是。草綠之地漸失,灰黑水泥代之,老爸種下的樹亦不復見。

固然,隨學校發展,學園人口增加,確有建築需要。但每每新落成的建築或裝修都越發「新潮」,像極那大都會的建築模式,放在樸素的舊建築旁,格格不入,更莫論著山水景致的破壞。

我有幸參觀外國一些著名大學,不少都以積極保持學校原貌,統一風格為目標。甚至不少新建的高科實驗室,外觀上仍舊與旁邊建築混然一成。至於本就古舊的建築,只有更珍而重之,甚至於翻新時刻意保留原貌,鮮有隨意拆改。

試想當年艱苦建校的先賢看到大學圖書館的大堂竟是雲石所建,感覺是什麼?「這是做學問的地方嗎?圖書館不花錢買書,卻買雲石?」,真丟臉。

其實中大校方對校園建設什麼,如何發展,並不只是外觀或環保的問題,而是由上至下對「學校想怎樣發展」的問題。現在校園的發展,是東一片西一片的,這處有這處風貌,那兒有那兒特式,全看不出有什麼長遠統一的發展方向,連「希望全校走向都市化」這庸俗目標都說不上。結果斑雜不堪,四而不像,而且破壞山水,風格零亂,更常重覆施工,浪費資源。

若校方實在有長遠統一發展方向,有意保存校園外貌,繼承校風,外國大有可供參考的經驗。從校方混亂無方的校園發展可見,校方既不認識或認同己之傳統所長,一味對傳統建設日削月割,有如有意抹掉歷史一般。而且盲目跟風,年晚煎堆,玻璃雲石,人有我有,毫無個性。

中大校園建設發展之問題,其實亦不過中大發展欠缺方向之一例而已。近年中大發展的模式,一味只會追求無內容的「亞洲第一」,以及事事與港大看齊。堂堂一所大學,竟無法承傳其傳統價值,卻以某某雜誌評分準則為發展方向,以獲得一小本雜誌的認同比另一大學為高而興高采烈,豈不悲哉?

文首提到中文大學能引以為傲者,一為學運傳統,二為優美校園。前者越趨式微,後者旦夕難保。此二者皆盡後,莫非我們都要手執一刊,高呼:「你看,他說我是第一呢!」

相關文章:
齊來保護我們的山城 - 中大校園環境關注組
眾志綠山城
還中大以山水和人文
保樹重要,但立人更急切,我親愛的大學生。

拙作:
中大動物 刊於《中大四十年》

原文見司南地

[徵稿]齊來書寫我的中大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