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偏袒窮人的偽命題

偏袒窮人的偽命題

(圖:2012年3月,梁振英到深水埗唐樓天台,對基層街坊說:「香港700萬人,是一家人。」)

梁振英在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彷彿吃了誠實豆沙包,指提名委員會的「廣泛代表性」並不在數目上,而是要涉及各個界別,又說如果只追求數目多,政治和政策就會向月入少於一萬四千元(個人每月收入中位數)的人士傾斜。梁振英企圖用這種似是而非的歪理,來合理化一個偏袒工商界、金融界、地產界、專業界等特權階級的提名委員會,實在是荒謬絕倫。

政府的其中一個存在目的,是要確保所有公民的基本權利能夠得到滿足。一個建基於平等政治權利的選舉制度,才能夠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權利」。請留意,是保障「基本權利」而已,例如是教育、房屋、醫療、福利等基本權利,不要誇大。「真普選會令政策向窮人傾斜」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梁振英將「保障窮人的基本權利」扭曲成為「偏袒窮人」,企圖包裝小圈子提委會。

再者,就算每個人的政治權利平等,政府又可以怎樣「偏袒」窮人,抑或是「偏袒」月入少於一萬四千元的人士呢?難道政府興建足夠的公共房屋給予合資格人士、設立低收入人士津貼、設立全民退休保障等政策,就是「偏袒」窮人嗎?我們並非在爭取共產主義,每個人的私有產權和社會權利在現行的法律下均受到嚴格的保障,政府不可能「偏袒」窮人,容許他們將李嘉誠的財產攤分,也不會立法禁止有錢人使用公共圖書館、入讀公立學校。

1200人的小圈子提名委員會,就是偏袒特權階級的最佳例子。當提名委員會的組成無法真正反映社會的實況,工商、金融界和專業界等中產以上的人士在社會上的人數明明比基層勞工少,但他們卻在提名委員會內擁有更多的票數,即少數人擁有更大權力,這根本就並非民主。親勞工、親基層的特首候選人隨時會被篩走,但支持他的人數卻可能佔了社會大多數,即是說有一大部分人在政治上被排除在外。

梁振英鬼拍後尾枕,讓大家明白到具有『廣泛代表性』的2017年假普選方案,其實只會繼續成為權貴的遊戲,政府會偏袒權貴與特權階級,政策繼續傾斜大財團,到時候根本就不會理會「月入低於1800美元那半數香港人」的基本權利,不用花精力解決香港的貧窮懸殊問題。

月入少於一萬四千元的人士,還不立即出來參與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