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區旗與佔中的組合

區旗與佔中的組合

近日在網上傳媒流傳這麼一張意想圖。

假如此意想圖的創作意念是取材自硫磺島戰役的話,那很難令人不產生以下其中一種聯想:即使曾經烽煙四起,並負出沈重的代價,最終戰勝敵人(why),或最終透過運動(插旗)取得地方主權/控制權(what)。


圖為美軍於1945年2月23日在攻下硫磺島的折鉢山(Mt. Suribachi)上升上國旗

看似很合理,但仔細一想,便會發現很多問題。

硫磺島戰役目標是撃退日軍,而佔中是爭取民主。前者是必須要打倒敵人,後者是爭取人權,即佔中的原旨。既然是為爭取人權,那打倒敵人就非其目的。推論下去,即使跟執法者有衝突,但畢竟他們既非運動之目標亦非敵人,這種偏離公民不服從「社會良知及正義」軌道的盲目抗爭,對整個運動不帶來任何好處。

既然目標不是要打倒敵人,那該圖片之目的,就只有剩下爭取地方主權/控制權的聯想。

用什麼代表爭取取得主權/控制權?是奮力插在地上的區旗。但是,香港區旗除了是香港的代表外,它實際上是帶有非常濃厚從屬意義的政治工具。

洋紫荊花瓣中的五星,與五星國旗是相對應的,寓意與國家關係密不可分;而區旗的紅白兩色,就象徵著一國兩制。

但是,《基本法》第十條上提及香港區旗中的花是紫荊而非洋紫荊。究竟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到香港最早成立,隷屬漁業署的香港植物標本室的網頁查證,1965年被官方宣布為市花的洋紫荊(Bauhinia x blakeana),(1)屬於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於1880年在香港首被發現。洋紫荊的出現可以算是個奇蹟,基於其獨特的混種無子特性,它的出現是透過自然的異種雜交(紅花羊蹄甲 Bauhinia purpurea 和宮粉羊蹄甲 Bauhinia variegate),因此屬百年一遇。現在香港的洋紫荊,是透過百多年前的「老祖宗」接枝繁殖出來的。儘管它並非獨有品種,但其對香港確有一定無可取代的獨特性。


圖為洋紫荊

那紫荊花又是什麼?

紫荊花(Cercis chinensis)又名裸枝樹或紫珠,(2)是豆科紫荊屬,為中國特有植物,遍佈中國湖北西部、遼寧南部、河北、陝西、河南、甘肅、廣東、雲南、四川、廣西、山東、江蘇、浙江等地。


圖為紫荊花

官方花名的更改,無論是由於時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CY曾表示「某些情況下,洋紫荊及紫荊花兩個名字是通用的」,(3)還是回歸後要避諱「洋」字因而要改寫為紫荊花,兩者用意其實都有著一個共通點,即有回歸後的香港是中國香港 - 保留洋紫荊的接枝繁殖(單非雙非?),抹去殖民政府的色彩(改名),並要(與中國)團結一致(紫荊花的寓意)之意。

再看透徹一點。花名改變了,但區旗上的花樣仍然是洋紫荊,寓意就更不言自明 - 表面上外型依舊一樣,但名字和性格卻要跟在大陸各地落葉開花的紫荊花 - 融合。

假如以這帶有極濃政治意義的區旗,作為爭取主權/控制權的象徵工具,那麼真是錯得啼笑皆非。

這圖片的靈感可能不是取材自硫磺島戰役(但願如此),亦顯然是筆者一個自玄其說,發揮無限「創作力量和幻想」的機會,但這兩個聯想相信並不只局限於聯想,而實實在在是來自社會的不同訴求,而這些訴求亦成為推動運動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今天的局面,與這兩種主流聲音所產生之極大迴響不無真接關係。

註:
1)http://www.herbarium.gov.hk/subpages.aspx?id=8328
2)http://www.herbarium.gov.hk/subpages.aspx?id=8053
3)信報副刊<紫荊花與香港>,2013年3月9/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