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參與佔領區投票的意義

參與佔領區投票的意義

《明報》今日以〈佔區投票題目變強硬〉為頭條,透過「政界中人」的口批評「立場較強硬的民間團體」推翻了前晚「較簡單」的投票題目,改為「強硬」題目,因此「有人其實是不想學生撤離,目的是想逼政府出手清場」。本文是想簡單說明,為何修定題目是必須,並呼籲佔領者明天踴躍參與投票。

星期日投票的背景,是因為第一次「官學對話」中,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提出了由特區政府撰寫「民情報告」予港澳辦,以及建立討論政制發展的「多方對話平台」。輿論普遍認為這兩招並沒有實質回應民眾訴求,但同時也期望領導運動的組織能夠表明立場,包括是否希望繼續和當局對話。為了把握佔領者的取態以確定立場,「雙學+佔中+泛民+民間團體」決定於星期日舉行佔領區投票,並共同擬定兩條題目:

第一條「港府向港澳辦提交的民情報告必須包括建議人大常委會撤回八月三十一日的政改決定」﹝前晚的版本為「特區政府向國務院港澳辦公室提交的報告,必須包括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重新考慮831決定」﹞。

第二條「政府設立的多方平台,需要確立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要廢除功能組別,及二○一七年行政長官選舉需要有公民提名」﹝前晚的版本為「處理政改爭議的多方平台,必須處理2016年的立法會產生辦法及2017年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

《明報》標題說現在的題目「變強硬」,如果我們只比較前日的第一版本和昨日的第二版本,確實如是;然而問題的核心,也是佔領者最關心的是,第一版本的立場為何突然較過去一個月「軟化」(而不是《明報》說的「較簡單」),第二版本只是回復到一貫的立場,並沒有「變強硬」。

筆者不猜度主事者的動機,但必須指出,如果讓第一版本的投票題目付諸表決,將有可能令運動陷入深重的危機。

學聯和港府的第一輪對話,學聯的策略是秉持「香港事香港了」原則,希望逼香港政府以「補充報告」再次啟動政改五步曲,隔山打牛,令人大常委會有下台階撤回八月三十一日的決定。「港府報告」是手段,最終目標是人大撤回決定。港府的策略則是一方面承認自己沒權決定政制框架,另一方面又引導學聯在接受人大決定前提下繼續討論政改細節。

「第一版本」兩條題目的危機在於門檻太低,若果得到多數支持,林鄭月娥很有可能會答應,並馬上邀請泛民主派加入「多方平台」,一起按照題目二「處理2016年的立法會產生辦法及2017年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到時港府可以高調地拋出多個改革提名委員會方案(即原本在第二階段政改諮詢也可能提出的方案),譬如取消一些邊緣界別的席位(漁農界60席),或者如梁振英所說將部份界別選民由公司/團體改為個人等等。如此一來,處身於對話平台的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將有可能因應新形勢和民情,贊成通過二○一七年的政改方案。萬一事情真的這樣發生,我們等於連否決人大政改框架的最基本目標也失敗,那「遮打運動」就真是白搞一場,名副其實的「贏粒糖(第二輪對話)、輸間廠(政改方案通過,萬劫不復)」!

輿論總說有對話比沒對話好,但運動的組織者必須清醒,我們只應該跟有權落實目標的人對話,否則只是自欺和浪費時間。現在是中共攔住香港民主路,香港人反對的是人大落三閘的決定,因此,要對話就直接跟中共對。學聯已經給了一次機會香港政府表演,請官員「有魄力地」為香港人爭取民主,但結果林鄭真的在香港人面前「自斷雙臂」,講明自己沒權給港人民主。如果運動組織者繼續與之對話,只會陷入對方設定的議程,結果連自己為什麼走上街頭也忘記了。

幸好經過一晚爭論,「雙學+佔中+泛民+民間團體」放棄了港府求之不得的「第一版本」,回到與佔領者較為相呼應的立場。兩條題目的立場一點也不強硬:要求「港府報告」明確要求人大常委會撤回八月三十一日的決定,立場和全國政協劉夢熊今日在《明報》論壇版的文章〈維護人大權威避免憲制災難〉完全一樣;要求多方平台「需要確立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要廢除功能組別,及二○一七年行政長官選舉需要有公民提名」,也是學生過去一年多來的基本立場,沒多沒少。

參與星期日的佔領區投票,贊成兩個題目,就是向運動組織者表明,千萬不要「贏粒糖、輸間廠」,為了第二輪對話而放棄基本目標。現在已有太多人恃着自己的社會地位向組織者放話,宣傳「見好就收」和「必須對話」之類的信息。明天投票的立意就是將話語權還給運動參與者,愈多人參與,就愈能鞏固組織者的心,繼續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