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Wtsapp藍剔與fbk實名制

Wtsapp藍剔與fbk實名制

圖:蘋果日報

Wtsapp新增藍剔功能,不但可知道對方有無看訊息,更知道對方什麼時間看過訊息。

有些人因此慨嘆或不滿科技對私人空間的影響。我想起以前中化科一些文化人對科技如何影響人際關係的批判,這些抗拒科技的文化人總愛說科技只會擴大人類慾望、破壞人際關係,令人倫關係變得更為疏離與冷漠。但這類推論難以不犯滑坡與流於主觀的想像,社會科學對即時訊息與網絡媒體的研究都充分顯示出這些媒體的出現改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形式而非質的下降,無論如何,這些訊息或交友媒體的影響力都會隨著它們的功能形式、使用者使用的目的與心應之不同而有所改變,情況遠比我們一般想像中複雜與多面向,因此一廂情願地慨嘆或責難這些媒體如何蠶食人心未免過於簡化,是科技的保守主義者。

不過,同一時間我也不喜歡「媒體本身沒有好壞,影不影響取決於使用者的態度決定」這個結論,因為它太過空泛,無法解釋這些媒體的出現確實影響到人們的溝通方式。像今次wtsapp的藍剔功能,很難說只靠個人的意志就可以忍著不看對方觀看訊息的時間。因為人性太人性了。人有窺秘心,在日常生活中,人總是在窺秘與尊重他人私隱之間不斷作出掙扎與選擇,譬如想知道朋友的秘密、想窺探戀人不在自己身邊時的生活,而除非客觀的條件根本無法或難以實現窺探的可能導致成本上漲,否則一有機會,脆弱的人性通常都會選擇窺探別人的世界。因此窺秘他人的外部條件愈容易得到滿足,人性就愈傾向選擇窺秘,甚至是監視,就像wtsapp以前的last seen功能,有誰真的不想知道對方有無看自己的訊息或有那麼強的自制力去無視這個功能給予的訊息,別忘記,這功能就是為了滿足使用者的窺秘慾才設計出來的。

而今次wtsapp新功能最大問題是wtsapp沒有提供相應機制或功能保障人們自己選擇保障自己私隱的可能,像「最後上線時間」這個功能,至少人們可以選擇對方與自己都無法看見,但今次的藍剔功能似乎沒有這個可選擇的機制,它先天地令私隱公開,令用家無法保障私人空間。

我主張,假如一個功能無可避免地會產生用家無法保障自己私隱的可能,它就應該被禁止,無關用家是否可不用這媒體,而是我們應該爭取私隱權利在任何地方都應該得到保障,就像fbk的真實姓名制度一樣,它是不應該存在,就算連現實交友也不一定要告訴對方真實姓名(就像我在球場打波交友也不會告訴對方自己的全名),為何facebook可以強逼我這樣做?雖然說我可以不使用fbk,但在給定這個社會大部分人都用fbk作為上交友與交換訊息的平台,我放棄fbk等同需要放棄大部分接收訊息的渠道,那麼「你或是不要出聲乖乖接受fbk的無理功能vs.你或是就有『骨氣』不要用fbk」這非此即彼中要我只能兩選其一,難道就不是一種很明顯的強迫嗎?因此我只能邊無奈地使用邊鬧,難道在這個網絡訊息媒體發達與無可避免的時代裡,這個就是我們真的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