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民意就是一切?思考香港公民應有的質素

民意就是一切?思考香港公民應有的質素

昨天是香港電視的開台日,話題多的是,也極具象徵意義,包括開台劇《選戰》與現時香港政制背景和形勢相似、開台日與無綫電視台慶日「相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亦在開台禮現身支持…

其中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在日前接受報章訪問時指出「依家成個文化,年輕人都係聽平輩講嘢,唔係聽Authoritative(權威性)講嘢,所以我哋完全降低咗電視台嘅身價,決心打造一個有民意嘅電視台」,而他口中的民意,其中一個實踐的行動,就是上面提及由市民選出開台劇,整個投票總數約有20萬人。而筆者在這裡先提出一道思考的題目,這樣的民意就是一切?就是作決定的絕對指標?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布最新的佔領行動民意調查,以及較早前香港中文大學發表的第三輪政改意見調查也顯示,較多的受訪者傾向不支持佔領和認為應該清場或全面撤離。(註一)

那麼從以上的「民意」看,佔領者應該如香港電視一樣,根據市民的意願,放棄現在三個的佔領區,停止佔領的行動?對此學聯常委梁麗幗曾回應說,民意不斷流動,認為突發事件會激起民意,現時民意回落,並非單一指標。(註二) 那麼,如果民意非單一指標,有關組織或政府之後的決定,還有什麼的指標在當中呢?

當然,民意相當重要,相信無人能如前行政長官曾蔭權般視民望如浮雲。民意是有一定的指向性,反映出某個地區在當時形勢對某些人或事情的看法。當然受訪者的背景和人數多寡亦反映該民意結果的可信性和參考價值。但值得我們關注的不只是表達民意的表面數據,更應該關注的是數據背後的原因和情況,否則民意只會成為市民大眾的盲公竹,民意只是民主的假象。

再以香港電視開台劇為例子,《選戰》得票10萬多,大家都說結果是受近來香港政制問題及佔領運動的影響,可能這推斷是完美無誤的,可是選票本身真的有這樣表達過嗎?當中每一位市民選擇這套劇集不可以有其他原因?可能因為有演技超凡的廖啟智坐鎮、可能因為市民不喜歡其他劇集…? 到了今天,港大民調指認為應該停止佔領者接近八成,原因是什麼?人們為了什麼而反對爭取真普選的佔領運動?當然,港大民調將於下星期初發放相關調查的數表、圖表及原始數據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知道更仔細的結果,但此刻的數字並未說出背後更多的真相。

香港公民需要參考的不只是表面數字,更要發掘及明瞭的是其中的真相,這是讓民意變得有意義的條件,是香港公民應有的質素之一。

民意、投票、少數服從多數,是否能真的帶來一個更公平、更適合的選擇呢?「是」的條件是我們清楚知道我們選擇背後的原因和理據是什麼,這些原因和理據亦有足夠的合理性及說服力所支持。如果香港公民沒有這種質素,就算今天我們成功爭取到廢除功能組別,有更大民主成份的提名委員會、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我們沒考慮清楚我們的選擇,民主制度只是空殼,政府在強大的選舉機器下,仍然可以得到民意的支持︰令人慨嘆的有無限選舉資源的建制派,令人感到可悲及荒謬的有「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提交的「183萬」個簽名……在這些同樣稱為民意的基礎上,政府仍然能在正道上缺席!

雖然現時民意不支持佔領運動,但筆者認同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包致金對佔領運動首次的評論,他指出民主思想已植根香港,不應叫作為香港未來的學生放棄爭取民主,也認同很多評論指這次的運動正推動香港人在多方面不斷的覺醒。所以在這有利環境下,香港公民更要好好裝備自己,讓自己能擁有看懂民意和懂得選擇的質素,讓自己有力的一同說出李心潔在《選戰》中的一句對白︰「香港人,值得一人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