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故事:《早期香港的猶太人》

香港故事:《早期香港的猶太人》

提起猶太人,大家當然會想起聖經時代的歷史,猶太人流離失所,被羅馬人壓迫。如果近的歷史,自然不能不提二次大戰時的奧斯辛威集中營,德國人屠殺猶太人。總之哪段歷史都好,總覺得猶太人比較遙遠。千想萬想,都不覺得香港與猶太人是有關係。事實上,猶太人在香港的事跡非常有趣,對香港的發展及建築甚有貢獻。

還是說少許猶太人吧!當以色列亡國之後,猶太人流離四處,主要分為兩大支派。第一個是散落歐洲的猶太人,稱為「Ashkenazim Jews」;另一類則是「Mizrahim Jews」,指的住在中東一帶的猶太人。至於香港的猶太人,「Mizrahim Jews」是為生意而來,他們看到開埠香港的發展潛力,於是在開埠不久就來到香港。這批人非常有錢,比較著名的人物有沙宣、庇理羅士。據統計,在1871年左右,來港的猶他人大概只有46人左右。不過,到了1890年代,「Ashkenazim Jews」都開始來到香港。這群人並非來做生意,而是逃難來香港,因為其實不單德國,一戰前的歐洲都出現過不少的「排猶運動」。所以,在1897年的香港,猶太人只有163人左右。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人暗殺,政府堅稱是猶太人所造,追捕猶太人,於是他們逃離俄國,某部份來到香港。

猶太人人數雖然少,甚至他們目標也不在香港,而在中國,但他們在香港亦甚有影響力。


猶太教莉亞堂。莉亞堂是沙宣兒子興建,紀念母親莉亞。


猶太人墳場,最值得看的是墓碑上死者由哪裡來到香港。這些資料可以推敲出猶太人來港原因。

首先介紹的是沙宣家族及沙宣洋行,這個家族並不是賣洗頭水。沙宣家族在印度在自己的鴉片種植場,來香港主要是主要是賣鴉片及棉花,傾銷到中國。今日見到最多人認識的猶太建築,包括猶太墳場及猶太廟,其實都是沙宣家族分別在1855年及1870年出錢興建,甚至匯豐銀行在香港籌備建立,都有沙宣家族的人在內。從年份可以看到,猶太人在開埠早期在香港甚有勢力。不過,在1956年左右,沙宣家族全面撤離香港,在上海發展,今日只留下一條沙宣道。


庇里羅士住的大宅,叫「kingsclere」,即今日的堅尼地台,非常豪華。


1980年的堅尼地台,斜路上的石璧,是不是與「kingsclere」有關呢?

至於庇里羅士,他初期不是在辦學,初期其實與沙宣家族一樣,在印度有鴉片場,來港是將鴉片傾銷至中國。當鴉片生意息微後,庇里羅士大力發展地產、金融及銀行業,他更曾經是匯豐銀行的主席及董事,亦擔任過立法會議員,掌握香港的銀行業及政治。庇里羅斯住的地方叫「Kingsclere」,即是今日的堅尼地台。庇里羅士在山頂亦有自己的物業,叫「The Eyrie」,裡面養了很多古靈精怪的動物。據說庇里羅士會騎着駱駝,從山頂走到中環工作。不過,庇利羅士在香港勢力只是曇花一現,兒子死於1894年的鼠疫,1905年自己也死於倫敦。今日的猶太墳場,依然葬着庇理羅士的兒子及妻子。時至今日,若不是庇里羅士學校,相信更少人認識庇理羅士。


The Eyire,昔日庇里羅士的山頂住所,大得離譜,的確可以玩駱駝。

最後,我們提一提嘉道里家族。由於比較多人認識,所以不太多提。嘉道里家族並不是來自安靜的農場,而是來自近年打仗打到顛的伊拉克巴格達。嘉道里家族最多人認識是建立了尖沙咀半島酒店及中華電力。嘉道理家族不同於沙宣及庇理羅士,他們家族在戰後才非常蓬勃。

1927年的半島酒店,同現在無太大分別,外面是尖沙嘴火車的鐵路。

下次上聖經堂,如果說猶太人的故事,可不可以不要說來說去都是被羅馬人逼害的故事,可不可以說說香港的猶太人呢?就算說說盛智文也好吧,總好過聽哪些看不見、早已消失又與香港無關的故事。

原文刊在此

阿群帶路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