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序——《旅行,不只看見美好》

序——《旅行,不只看見美好》

我相信,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有些事是想去完成的:有些人希望飛黃騰達,有些人希望結婚生子,有些人希望只要快快樂樂就好。而我,比較貪心:我希望可以看清這個世界、和令更多人生活得更好。

此外還有一個小願望,就是可以出版自己寫的書;而這個小願望,終於成真了。《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主要記錄了我在2012年秋天到2013年秋天,在亞洲和中東的旅程;而在整個差不多兩年的旅程中,我還去了歐洲和中南美洲,並將記錄在下一本書中。這次出走,無疑是我生命中一次重要的經歷。

從亞洲到歐洲、從中東到南美,二十二個月時間,四十多個國家;在這段旅程中,我經歷了許多人、地和事;這些經歷既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有的能寫出來,有些卻不足為外人道。在接近三十三歲的年紀,把所有東西放下往外闖,機會成本其實蠻高的;別人看我環遊世界風流快活,其實我只不過是放棄了一些旁人緊緊抓住的東西,要有得著,總有付出。而這付出到底值不值,各有前因,終歸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而我,從同時打幾份工變成了沒有全職工作、由在香港生活變成了漂泊在外,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身份也在改變。記得出發不久,在某國邊境辦入境手續,表格上有著「職業」一欄,我在想:我該寫 Traveller(旅行者) 呢,還是 Writer(寫作人) 呢?突然發現,原來我同時擁有了兩種相當浪漫的身份,浪漫得甚至有點虛幻。可以將旅行的見聞寫成文字與讀者分享,並透過寫作賺取旅費,讓我可以持續旅行下去;對我來說,這種生活模式實在有點太超現實了。

然而這種超現實的身份,卻一直維持了下去,與我一起完成了這個旅程。我慶幸自己擁有寫作人這個身份,每月近二十篇長長短短的文章,迫使我變得更敏銳更主動,並在遊玩之餘積極尋找較少人留意的書寫角度。社會運動、政治變革、弱勢民族、戰爭、屠殺、移民、難民,我不知不覺被這些題目吸引了過去,寫出來的文字也自然無法輕盈起來。這本書,以旅行為主軸,內容卻可能比任何遊記都要沉重;我嘗試將旅行與人世間的苦難連接起來,旅行所見的不一定都是美好,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太多不美好。而我相信,也只有直面不美好的部份,才能真正了解這個世界。

以「希望與苦難」為書名,正是因為兩者相依相生;因為有希望,所以苦難也就沒有那麼可怕。在苦難中展現出的勇氣、堅毅和愛,正是世上最美好的風景;就如在台灣綻放的太陽花,以及在香港如花盛放的雨傘,懷著信念,自然可以走出本來不可能的路。

我是如此相信的。

一本如此沉重的旅遊書竟能如此面世,不得不說是一個小奇蹟。在此,要感謝許多許多人,協助我造就這個小奇蹟。

首先是出版社時報文化,特別是編輯靜倫,因為這本書不單是我的心血,也是靜倫的努力成果。另外還要感謝藍白拖兄,為我向時報文化推荐,使這本書可以如此順利地出版。感謝書中多位為我寫序的前輩和朋友:道長、翠容、唯色和褚兄,謝謝你們欣賞並推介我的文字;還有多位推薦這本書和為這本書給予意見的朋友,衷心感謝你們的幫忙。

除此之外,還要感謝多位編輯,包括香港《經濟日報》的林燕玲小姐和葉翠華小姐、《新Monday》的蔡少雄兄、《明報》的馬家輝兄、袁兆昌兄和冼偉強兄、還有馬來西亞《旅行家》雜誌的黄盈月小姐等等,感謝你們賞識我的文字,在我旅行期間給予我連載專欄的機會,也因此促成了這本書的出現。

要感謝的當然還有一直支持我和包容我的家人和女友,沒有你們,這趟旅程可能根本不會出現。而在旅途前和旅途上給予過我各種幫助的朋友,更是多不勝數;雖然有些只是萍水相逢,又或是以後都未必有機會再見,在此我謹送上誠摯感謝,祝你們都生活愉快,一切順利。

最後,當然是感謝正在讀這本書的你。希望你會喜歡這本書、喜歡我的旅程,更希望你會同樣支持其他追逐夢想、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人。

撰寫《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時,由於內容涵蓋的地域與歷史資料繁多,我雖已盡量力求準確及簡潔,但亦難免掛一漏萬;如有錯漏,懇請見諒,並請不吝斧正。而下一本書,將會關於歐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希望你也會喜歡。

林輝
2014年10月
香港,雨傘如花盛放之時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新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