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佔領區藝術品庫存計劃 紀錄雨傘文化

佔領區藝術品庫存計劃 紀錄雨傘文化

(獨媒特約報導)雨傘運動開始至今兩個多月,佔領者們除了堅守在金鐘、旺角和銅鑼灣三個佔領區外,抗爭的氣息和爭取民主的決心也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在各佔領區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一群愛好藝術的網友,當中包括有學生、工程師、地產經紀及藝術研究員等,自發發起了「雨傘運動視覺文化庫存計劃」,期望能把「雨傘文化」仔細紀錄下來。發起人之一Clarisse和義工Tobias接受了獨媒訪問,詳細講解計劃的內容。

batch_15796895608_b40e74aace_k
圖:Tobias和Clarisee(左起)

搜集資料供學術研究 明年928出書

Clarisse指,計劃以「甚麼是香港的佔領運動」為命題,以紀錄和保存實物兩個方法解答。計劃早於10月中已經把三個佔領區劃分為十四個副區,讓義工們分組到各副區進行庫存工作。紀錄工作方面,團隊會以訪問和攝影的手法,以「風俗誌」形式把佔領區內的各種獨有物品記錄下來。她表示,希望在12月尾,把記錄下來的資料放上網站,以類似Google Map的形式表達。他們會製作各佔領區的地圖,大家可以隨意點擊地圖上不同的地點,網頁就會顯示出該地點具特色的物品的簡介和相片。Clarisse指該網站會讓大家上載相片,期望能呈現出該地點或物品不同時期的形態。她希望計劃所作的詳細、有系統的資料搜集不僅僅只是純粹的紀錄,亦能提供完整的資料作學術研究。她指,已經有學者想利用她們搜集的資料進行研究,並將會把結果匯集成書,在雨傘運動一週年,即2015年9月28日出版。

batch_15984281785_fc430bfade_k

嚴選物品救亡 難定保存方法

在保存實物方面,Tobias指,由於佔領區內的物品太多,不可能一一收集起來,他們在各區都設有收集數量的上限,會以三個條件來衡量該物品的重要性:地方營造性(顯示出佔領者改變該地用途)、民間創意的體現和歷史重要性。計劃會盡力找尋該物品的原作者或擁有者,詢問對該物品去留的意願。計劃的義工會在清場前在物品附近「standby」,一旦知道該處物品有被破壞的危險時,就會立刻把物品「救走」。計劃會以暫托人的形式保存物品,並會在明年約1月列出被保存物品的清單。Clarisse表示,具體的保存方法仍未決定,可能會交托給可靠的機構把被保存物品博物館化,或者以暫存的形式為將來的運動保管用品,「可能3月又有縮骨遮運動,又可以將banner拎返出黎呢!」Clarisse笑說。有些物品對雨傘運動的意義很大,例如寫滿市民打氣字句的連儂牆,但又很難移離現場,純粹用相片記錄又很可惜,Clarisse指,如何保存它本身已經可以是一個博士論文題目,計劃仍未有對策。

batch_15796895258_c6590df9e3_k

早前旺角清場,有佔領者在警察到場前把關公廟移離佔領區,但最後卻被警察截查,整個關公廟更被警方沒收,似有打壓雨傘文化的跡象。Clarisse認為,警方和政府未必真的刻意想打壓,可能只是警察不認識保存視覺文化的重要性,她對這方面未太擔心。

Clarisse表示,現時有大約有200位義工參與計劃,但因為清場很可能是上班時間,人手會短缺,期望有更多義工加入。計劃現時需要更多司機和貨車幫忙義務運載收集的物品,同時亦希望有更多倉庫空間可以暫存物品。

batch_15796896518_6723d0352e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