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由工商日報「九二六」社評看《中(共)英聯合聲明》

由工商日報「九二六」社評看《中(共)英聯合聲明》

圖片為1984年9月26日的工商日報(Source: MMIS HK Public Libraries)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主要有三大報章,分別為工商日報、華僑日報和星島日報。工商日報在本港重光後,由何世禮主理,期間報章一直堅守反共的立場,直至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停刊為止。近日有港共官員指《中(共)英聯合聲明》是共方單方面的承諾,更有中共外交官員公然聲稱《聲明》已經失效!在這個關係到香港生死存亡的時刻,大家不妨用十五至二十分鐘,閱讀工商日報的一篇題為「幾家歡樂幾家愁?—最足形容港會對今日歡簽香港前途協議的心理反應」的社論,該社論在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中(共)英聯合聲明》草簽當天刊載在報章中,內文如下: 

幾家歡樂幾家愁?
—最足形容港會對今日歡簽香港前途協議的心理反應

(粗體為筆者所加)

「中共與英國在草簽「聯合聲明」前夕,都不遺如力地製造人為的「樂觀氣氛」。

在中共方面,九月廿一日「中國新聞社」記者發表了一篇題為「協議草簽前夕的香港」的文章稱:香港市民現在的愛心情,是自從兩年前中英兩國開展會談以來最好的。」同日,本港的文匯報、大公報、新晚報均發表社論,吹噓草簽「協議」是「歷史的偉大時刻」、「對香港前景充滿樂觀」、「在現階段,從英倫到香港,已出現了一股樂觀的氣氛」。在中共建立政權三十五周年前夕,英國向中共送了大禮,讓其完成了「解放」香港的第一個戰略部署,因此,中共心花怒放,情不自禁,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中共把自己的心情與港人的心情劃上等號,把它自己的喜事也當成是港人的喜事,就未免忘乎所在了。在樂觀謊言的背後,是無情的現實——香港被強姦之後,還須強顏歡笑,與強姦者一同歡呼慶祝。

在英國方面,英內閣在九月二十日通過了「協議」草案後,發表聲明說:「對於賀維爵士、尤德爵士、柯利達爵士及伊文思爵士的工作,內閣表示嘉許,並且感謝非官守議員所扮演的建設性及有代表性的角色。」英內閣成員還表示,「協議內容比預料中還要好,可以向港人大力推薦」。經驗告訴我們,好東西是不用推薦人們都會接受的:而在市場上叫得最凶,推薦最力的往往是最壞的東西。英內閣通過的「協議」草案是意料中事,其內容空泛的聲明亦不足以引起人們的興趣。有趣的倒是,參加談判的英方官員已被港人喻為「張伯倫式」人物,英政府為了抵消這種輿論壓力,竟然迫不及待的對這些人嘉勉一番;同樣有趣的是,在這「包辦婚姻」的最後時刻,英內閣仍不忘記扮演一下「尊重港人意願」的角色,煞有介事的召香港十位非官守議員赴英諮詢,並對他們「扮演」的角色大讚一番。英國內閣聲明贈予香港議員「扮演」一詞,實在可圈可點。香港議員要違背他們曾一致通過的「羅保動議」,他們「所扮演的建設性及有代表性的角式」,當然是被動的甚至被迫的,而英內閱扮演「尊重港人意願」的角色,製造香港民意假案,卻是自動自發的。

雖然英國有不少傳播媒介附和英國內閣並作出樂觀的評論,但仍有一些仗義執言者。如李震.賓納在泰晤士報的文章寫道:「當我們從睡中漸次醒來時,便發覺賀維爵士的夢樓是何等的不可思議,何等的出奇地不可相信和如何罕見地無知。」在英國政壇上,亦可有幸還有一些清醒的正義之士,如英國自由黨國會議員華洛思就向自由黨周年政治大會籌委會提交了一份緊急動議(有五十名自由黨員支持),要求在政治大會上批評英政府在香港前途談判中,只着重經濟方面的安排,而忽視為港人爭取基本人權及民主化。

在香港方面,對「協議」草簽的反應又如何呢?有人疑懼重重,有人假裝鎮定,有人得過且過,而最可悲的是,不少自命中立的報刊和知識分子,加入了中共「娛樂昇平」的大合唱,歡恩「協議」內容「可以接受」、「大可滿意」,表現了十足的阿Q精神及卑劣的奴性。這些可憐的文化人,由於沒有領教過中共的奸詐,面對即將到來的巨變,已由極度的驚恐轉變為極度的幼稚,對中共充滿幻想,迷惑於中共的統戰手法和人造的「樂觀氣氛」之中。這種人看來是不見棺材不流眼淚的。

在香港一片盲目樂觀氣氛中,可幸還有暮敼晨鐘之聲。九月十五日,法律界人士曾燕玲在一個講座上表示,「基本法」可因其與中共「憲法」有牴觸而變為無效。並一針見血指出,最困難的是解決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界定問題。中共在港駐軍、建立軍事基地、在港捕人,實際就否定了香港的高度自治。九月廿一日文匯報社論說:「試問香港同胞,除了什麼『獨立政治實體』之類的主張不被接納外,還有什麼合理的建議不受到尊重和認可呢?」這句話就好比對一個死囚說,除了「赦免死刑」不能被接納外,所有人間美好的東西都答應給予一樣。說到底,「獨立政治實體」對香港是重要的,沒有這個,香港就沒有高度自治,也就沒有自由、人權保證可言。

另外,立法局非官守意員范徐麗泰在九月廿三日也表示,市民不要以為「協議」不是無法改變,或自以為會微言輕而不表意見。如果市民大眾認為「協議」行不通,就不應沉默,否則就對不起自己的下一代。那些斷了脊梁骨的人,聽了這些道德勇氣的話,應該自慚形穢。

我們認為,草簽「協議」,只是意味着中共把香港推向地獄的門檻。在這無情的現實面前,在這倒數的時刻,任何盲目樂觀,怯懦及猶豫不決,都是無濟於事的。」 

由於篇幅較長,筆者不打算詳細簡讀,只選擇了一些重點給讀者。總括而言,社評內容主要批評中共、英國政府和香港不少報章和文化人粉飾太平,對《中(共)英聯合聲明》盲目樂觀,更認為聲明最終不能保障香港的高度自治。回望三十年前的社論,發現最「心水清」的並不是如明報等的知識份子大報,而是親右派的工商日報。現時在中(共)英談判年間,高叫支持「民主回歸」的盲目理想主義者,在閱讀這篇社論後,不知有否感到被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