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舊衣送第三世界 對人民是福是禍?

舊衣送第三世界 對人民是福是禍?

踏入十一月,終於感到了一點秋意,氣溫驟降,提醒大家換季的時候到了。我將儲物箱裏的秋冬季衣物取出掛起,然後將夏天穿的單薄衣服放入箱裡。過程中發現一些衣服有洗不掉的污跡, 另一些則因多次洗滌已經變得殘舊,便將之包起來,準備拿去回收。

最簡單快捷的回收地點在住所樓下的衣物回收箱,這些衣物回收箱標誌著一條回收產業鏈的起點,收集得來的衣物將會按品質被分類,還算新淨的衣服會被運到第三世界國家的二手市場販賣,殘舊的就用來製成抹布、咕臣芯、沙發裏面的填塞物等。

今天捨近圖遠,將舊衣物帶到又一城裏面 的H&M, 是因為得悉H&M在其全球店鋪內推行舊衣回收計劃,所以特地試用一下。一進店內,就能看見有關計劃的英文宣傳訊息,我姑且嘗試將其翻譯成 「時裝萬歲!我們想要你的舊衣物,賦予第二生命,並藉此節省自然資源。」所謂的賦予舊衣物第二生命,說的其實還是上述的那條回收產業鏈:還能穿的拿到第三 世界去賣,不能穿的拿去當抹布,或還原為纖維,或變身成隔熱物料。

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庫2011年的資料,2009年,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成員國出口的二手衣服總值達19億美元。 數以千萬噸計的二手衣服被運到第三世界去販賣,對第三世界的人民究竟是福還是禍? 讀過一本名為 The Travels of a T-Shirt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 economist examines the markets, power, and politics of world trade的書(中文譯本名叫「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從經濟學家觀點看世界貿易的市場、權力和政治」),裏面 提到美國將大量從慈善機構收集得來的二手衣服出口到非洲的坦桑尼亞。作者描述二手衣服的貿易造就成千上萬的坦桑尼亞人成為個體戶,並誇讚二手衣服的大量進 口促使這些個體戶在沒有任何政府干預的環境中進行自由買賣,從而逐步脫貧致富。可這是事實的全部嗎?且看美國公共廣播 (PBS) 製作的紀錄片T-Shirt Travels , 片中的贊比亞青年也是一個售賣來自美國的二手衣服的個體戶,在這片貧苦的土地上掙扎求存。大量二手衣服的進口摧毀了贊比亞本土的製衣工業,受聘於當地製衣 業的工人人數由1980年代的25,000人下降至2002年的10,000人。 在全球化這個遊戲當中,贊比亞、坦桑尼亞和其他眾多非洲國家充當垃圾場的角色,接收發達國家「好心」賣給他們的各樣二手貨。

鏡頭一轉,回到又一城,售貨員接過我捐贈的舊衣,遞給我一張禮券,上面寫著「憑此券購買 任何一件產品,可享有九折優惠」。我拿著禮券離開收銀處,抬頭看見「DEAL OF THE WEEK」的促銷宣傳紙牌,感覺惘然。折返收銀處,將禮券送給正在排隊付款的一位顧客,因為,速食時裝並不是我那杯茶。

原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