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要贏、垃圾桶要少?─回應「我們需要垃圾桶」論調

香港要贏、垃圾桶要少?─回應「我們需要垃圾桶」論調

2015新的一年,看見一篇名為的《香港不是外太空,我們需要垃圾桶》的文章,回應近日香港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前委員朱漢強提出香港應減少垃圾桶的提議,甚覺有趣。而且如不是作者態度嘲諷、幾近刻薄,我會以為自我標榜為無知港女的作者是想曲線支持。

仔細看作者的論點,首先作者指出香港多垃圾桶是香港文明的象徵。一來是方便,二來是因為這麼多垃圾桶,才不會令大家隨地亂拋垃圾。換句話說,作者認為沒有垃圾桶的話,大家就會有藉口亂扔垃圾了。這個前設,才是正正突顯了香港人不文明的地方。一個文明、有公民意識的人,會因為街上沒有垃圾桶,所以就亂拋垃圾嗎?不亂拋垃圾的前提,應該是基於我們愛護環境,而不是因為「條街有好多垃圾桶,所以我唔會亂拋垃圾」,不是嗎?

作者亦說,在外地(例子:台灣)行十條街都找不到垃圾桶,就視這為該地的落後象徵。我也去過台灣,而深知台灣沒有這麼多垃圾桶的原因,是他們注重垃圾分類﹐因而不會輕易設置垃圾桶。這種以為沒有垃圾桶等如落後的認知,除了文化自我中心外,還可以看出香港人一直有一個心態,就是我們不能沒有了垃圾桶。

好,問題也就來了,香港垃圾桶數量超過4.2萬個,平均每168個人就有一個垃圾桶,是首爾的13.5倍,亦大幅拋離台北、新加坡、溫哥華等城市。不禁要問一句,我們需要那麼多垃圾桶,為什麼?

方便?的確,很多垃圾桶讓我們感覺方便。方便之餘,幾乎遺忘了我們曾經製造過垃圾。外國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隨身帶著一個大袋子,將自己每天製造的垃圾扔進去。實驗者本來是想將實驗維持一星期,好讓自己檢視一下自己到底產生了多少垃圾,但計劃不得不提早結束,因為製造的垃圾實在太多了,不到一個星期,他就把袋子填滿,為自己帶來大麻煩。

我們甚麼時候會檢視自己一天到底產生了多少垃圾?不曾。因為香港一直奉行一個政策,就是垃圾不露眼政策。你從來沒有看見過自己製造的垃圾,因為每幾步就有一個垃圾桶,而你將垃圾丟進去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有人清理,然後再經過垃圾轉運站,然後用船運去堆填區,而這都從不在你視線內發生,於是你眼不見為淨,以為那些垃圾美好、輕巧、沒有對你做成半點麻煩,卻不知道這只是一直消耗著香港的土地,埋在堆填區裡發出的惡臭,也只是由一小撮人承擔,直至需要自己承擔時,才大聲抗議。

提出減少垃圾桶並非奢想就此能杜絕垃圾,而是希望藉由減少垃圾桶而帶來的不方便,來讓我們醒覺及意識到自己曾經、正在、或將會產生的垃圾,從而達到行為上的改善。我們並非要全面扔棄垃圾桶,而是應該檢視香港垃圾桶數目背後所反映的香港極速消費文化。香港過度消費主義讓一切變得容易方便,製造容易、購買容易、扔棄也更容易。資源因而不斷被消耗然後不斷被浪費。因此垃圾桶不能多,但要設得精明,也更要著重回收分類。

希望各位讀者也真的做到原文作者說「最懶也要想一想」,想一下,香港人,你真要那麼方便嗎?你可知道,方便之後、帶來的代價是什麼?希望大家看見垃圾桶時,除了會想起香港要贏、___要輸之外,也想一下,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垃圾桶嗎?

延伸閱讀:
港每168人一垃圾桶 密度高 42,820個 多溫哥華1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