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籲求公民社會-雨傘運動下和平之子的自由連合

籲求公民社會-雨傘運動下和平之子的自由連合

文:吳國偉春天教會
圖:Calvin Sebastian

對於雨傘運動,我有幾點總結,想跟大家分享。先講前路,再談自身。

(一)運動方向

中大做了一個研究,以電話調查,隨機抽樣訪問了超過1000人,讀過社會科學的朋友應該知道,香港有700萬人口,隨機抽樣1000人可以得到相當精確的推算。研究結果說大約有120萬香港人參加過不同形式的佔領。大家不要少看這個研究結果,這是香港開埠以來,應該只有1989年的六四前後,才會有這樣多的人參與一個社會運動,而佔領,應該比簽名、靜坐、遊行等等,要求參加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可以說,黃絲已經出盡全力。

效果如何?平心而論,中央三度大閘分毫無損;689政府不單止沒有退縮,政府連日來的政治檢控,正是秋後算賬;主流媒體緊跟中央;跟學生談判的官員消失在政改議題了;警暴全無退讓;保皇黨再次跑出來繼續協助689將黑白顛倒……

120萬人參與連續兩個多月的佔領無功而回,可見大量的人數及強大的力度,仍是此路不通。更何況,所謂「落區」原來只是公民團體從來使用的網絡,泛民區議員、立法會議員地區辦事處等等非常惜身,「深耕社區」在人數及影響範圍,非常有限;社區交流的結果,亦如教會傳福音,並不能以理性對話去改變政治信仰。我們可以短期內將雨傘運動的人數倍增、原意付出的政治成本倍增嗎?

(二)公民社會

我常常以東歐民主化的關鍵因素來參照自己的社會運動,就是公民社會。簡單來說,公民社會強大,民主化及民主之後的社會公義,就有更大的保障;反之,即或偶有「群眾性事件」可以阻截暴政,「一雞死一雞鳴」市民亦很快掉入極權魔爪。

事實上在撤出佔領區之後,689政府乘著公民社會的疲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出多種剝削市民而自肥的政策,包括長遠房屋策略、自願醫保、「慈母」警目得到升遷、公務員上級加薪下級凍薪,最近又聞要換更易被警方甚至北京取得個人資料的智能身份證……這些監控市民、搶奪民產的惡政,市民幾乎全無招架之力,泛民政黨在議會暴力之下的無能,亦早在七月時,由吳亮星強行通過東北發展方案而揭露無遺。我們還有反抗能力的,只有一小撮進行深度研究的政策單位,在高度精密的計算下,巧妙運用媒體與政策官員的利益差異,大肆暴露政策官員必須自救的弱點。然而這些獨立而弱小的單位,好像我們春天教會長期關注基督教與政權的勾結,於媒體發出先知之聲,得到的重視非常有限。

公民社會必須壯大,我們才可以打敗極權機器。十年前我聽說南韓有兩個非政府組織非常強大,一個有關公共政策的,天天跟政府對著干,開記招發表獨立的政策回應,不同政黨立場也尊重研究結果。他們有一萬會員,每人每月定額捐款500大元,合起來每月有500萬元營運費,足以有一座多層辦公樓,讓百多位政策研究人員可以安心戰鬥。另一個是有關環保,同樣月捐500元,會員達五萬人,同樣得到市民支持。

我相信香港的民主化,必須伴隨公民社會的實質性壯大。120萬人不都是政黨黨員,也不都是民間團體成員。我們必須將在個別政策範圍成功堵截惡政的經驗伸展,比如在保安事務、交通事務、教育事務、醫療、青年等等,都要有深度研究的政策單位,慢慢進化成為獨立、全面監察政府,及保證政策對市民有利的民間政策研究單位。

(三)告別單子化的社運文化

其實雨傘運動的強項,並不在人數眾多,甚至是抗爭形式的激進,而是市民願意付出更多,無論是創意、金錢、物資、知識、時間、行動力等等,都遠遠超過一次性的七一遊行,又或者六四晚會。如何將這種願意付出的「平等分享」精神、「公民捐獻」的公民文化,深化成為建構公民社會的強大資源?這是我們迫切面對的。

公民社會的核心就是公民之間必須的理性交流,然而這項重要的價值卻在今次運動付諸闕如,所謂「沒有大台」的反運動,從反對雨傘運動內的權威發展到反對運動內的形勢分析及行動策略的理性溝通,實在要狠狠檢討。

就以我們春天教會為例,在928轉化成為佔領運動之前,我們組織了約廿人在數月前開始擺街站宣傳,一邊推廣真普選公民提名的福音,派出約4000單張;一邊招收了大約廿名願意在佔中時支援的義工。四十多名支援者在9月28日幾乎全部轉化成行動者,進駐佔領區之後,兩個月間再沒有回來開過會!有些甚至因為形勢判斷或某些個別事件的不同立場而從此消失。時至今日,我相信這些「分裂」的原因,只是不夠時間分享討論而已。

當然我們很明白這個運動是史無前例的,而參加這個運動的朋友亦可以算是「社運BB」,這種高度個人化的行動者,如果要成為公民社會的一份子,必須學會與不同意見的人溝通,以及最重要的是將其他行動者視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不是計算行動能量的一個換算單位。

我們使用facebook、blog、新媒體,然而這些主要是發聲渠道,是單聲道的,跟資訊交流、觀點互補、回應批判、綜合拓展等等的思考水平很不一樣,更遑論深化公民價值、形構優質典範這些審議式民主文化。直接說,我們需要更多研討會,而不是多一個新聞平台。

假如一個有相同信仰的基督徒組織在行動時也遇到這些問題,我相信成千上萬的行動者身處的團體,亦存在強大的分裂危機。有危有機,我只希望大家要是真的要離開原生團體,也不要掉入單子化的資本主義文化中,那是肯定更加沒有希望的。

我們準備好自己成為真正的傘下公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