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治短評:何俊仁的末日公投

政治短評:何俊仁的末日公投

何俊仁公佈會在民主黨否決政改方案後辭去立法會職位,引發變相公投。

民主黨在雨傘運動前、過程中、後皆顯得進退失據,現在民主黨做什麼都不會獲正面回應,何況何俊仁這次決定看非明智,惹來嘲笑是意料中事。嘲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何俊仁心目中的公投不是為了向政府施壓,而是僅僅作為爭取真普選行動的後續,期望可以「成為『雨傘公投』,讓香港民主運動揭開新一章,讓民主力量得以在社區延續和轉化」。這想法完全不符合佔領運動的施壓邏輯,支持佔領者自然難以理解;目的手段是否相符亦是大疑問,以「公投」這大動作來達至語意不明的「後續」目標很難有說服力。

最難理解的是為何民主黨認為沒有施壓意圖的「辭職公投」可以獲得有說服力的結果﹖2010年的「五區總辭、變相公相」結果慘淡,總投票率僅17.1%,與五成的門檻相去甚遠。當年民主黨沒有參與「變相公投」,難道他們認為這次由自己領頭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要有成功的公投,至少民主黨需要有能力團結民主力量,才能做到跨黨派、組織來呼籲選民參與,民主黨於佔領運動時不辭職,這「事後辭」難有統合多方的號召力量。

雖然未知公投議題,但以現有的民調結果看公投的結果不會是一面倒認同推翻「831人大決定」,支持「袋住先」的人數也未必會低。前車可鑑,2010年時多份民調顯示支持政改方案的人甚多,以現時的語言就是支持「袋住先」。雖然香港在佔領運動後有重有改變,但市民慣於妥協的想法會否在短短的四年間徹底改變﹖從這個角度看,如果何俊仁在政改投票前辭職而公投的結果不理想,民主黨就會陷入否決就是漠視民意、支持就是出賣盟友的困局。民主黨早已成為眾矢之的,如果這次團結不成,有可能成為公開被攻擊的契機,對民主黨來說是危大於機。

辭職公投需要莫大的政治智慧,除了團結各方外,也是制定勝敗標準及應付失敗的手法,否則轉化不成反而會打擊日後運動發展。2010年參與「五區總辭、變相公相」的議員在公投後的處理閃閃縮縮,是民主黨的前車,也反映出應對失敗的難度。這「事後辭」的號召力量、團結的力量皆成疑,失敗可能性不低,而失敗的結局不是民主黨的政治智慧與本錢所能應付的,何俊仁實在是藝低人膽大。

可是,為什麼民主黨要做行這步不划算的棋﹖我相信因為「事後辭」是民主黨所希望爭取支持的最大公因數-支援社會運動發展、相對溫和的立場、表現犧牲精神、嘗試團結泛民、堅決擺脫出賣市民的形象。跟最大公因數走與變成四不像只是一線之差,何俊仁這步棋似乎越線了,是走進末日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