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這就是中國?這就是香港

這就是中國?這就是香港

在社交網絡一見到有關大陸奇人奇事的 post,一定會有人貼一張萬能 key 的圖作回覆 : 一名加拿大男子苦笑著對記者說 :「這就是中國」,據說原意是諷刺上海世博期間插隊推撞的中國人。我漸漸發覺,其實網民應該做一張「這就是香港」的新圖,日後必有大用。

比如——當壹傳媒集團在兩年內屢次被滋擾,又是紅油彈、又是放置開山刀恐嚇,再到日前先於凌晨兩點幾分別在黎智英大宅外、及壹傳媒大樓外扔燃燒彈,再到約五點,有報檔被搶走連《蘋果日報》在內的近百份報紙。有議員說此事不必然跟新聞自由,又叫人別動輒「上綱上線」——先不論這接二連三的事件是否出於奇異的巧合,但早於雨傘運動期間,該集團的攝記被屈襲警、大樓被圍堵,報紙又被潑墨——新聞自由的警號難道不是一早就響起了嗎?

即使將日前壹傳媒受襲的案件「非政治化」,但只要你是一個不單單看 CCTVB、親中報紙的人,都知道香港新聞自由陷落,乃不爭的事實。但凡在社交網站多like不同作家、網媒,再對照主流報章,就會發覺自己正在看著兩個不同的世界。最難忘是東方日報於去年11月8日的標題 :「佔中份子 當街毆警」。見此標題,也懶得浪費我人生的一分一秒去閱讀內容。若傳媒的公職是為了求真相,那撰寫這篇報導或設立標題的人,良心會否隱隱作痛? 雖然我不是讀傳媒出身的,但我只是想 : 做新聞去到這個地步 : 作故仔、交差、為份工,完全是沒有道德的、冷冰冰的生產。

在香港,要做一個有良心的傳媒工作者,就是要承受朝不保夕的恐懼,一旦受到傷害,只會有警察循例調查,案件十居其九因證據不足而結案。當政權已摒棄了正義,唯一伸張正義的方法,就是不斷言說。可是香港人的特性,就是喜新厭舊、打工大過天,重視經濟民生多於政治民主等理想,過幾天、幾星期,當時所受到的震撼、被不義的事所短暫激發出來的一腔熱血,又經已冷卻。悲觀地看,又要到下一次再出了同類型事件,人們才忽然記起往事,一再憤怒,又一再忘記—— That’s part of Hong Kong.

又比如,特首一再指稱佔中背後有外國勢力撐腰,證據竟然是佔中人士跟黎智英都用匯豐銀行捐錢——這就是香港政府特色的反智。如果梁振英不做特首,一定很適合做冷面笑匠 : 他總能以道貌岸然的認真模樣,說出荒天下之大謬的話,形成一種好笑的悲劇感。好笑在於香港出了這麼一個無恥的特首,悲劇在於這個特首如果在任內沒出現腳痛手痛、頭暈身㷫等症狀,還要等近兩年才能換人——極有可能是個跟他不相伯仲的人才。

忽然記起李慧琼難得一句妙語 : 信就見到證據。在這個香港,是做個快樂簡單的人很容易 : 信政府、信高官、信主流媒體,然後拒絕去看那些與你所相信的、產生衝突的事,你就能做個現代隱士。

現在,這就是香港 ; 若干年後,這就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