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善用「督導」,可成青年與僱主共事新方向

善用「督導」,可成青年與僱主共事新方向

在剛過去的施政報告,行政長官宣佈成立三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以支持非政府機構協助青年人創業。近年,各界似乎刻意營造青年渴望創業的風潮,除了電視播放與青年創業相關的節目,非政府機構又大力推廣青年創業課程,商界又推出小型辦公室,甚至翻新工廈,滿足青年藝術家的需要。無可否認,賺取「第一桶金」是不少青年的夢想,能夠把自己的大計付諸實行,打造自家品牌和產品,甚至建立自己的團隊和營銷,都能為他們帶來成功感。但在這個被刻意放大的氣氛下,有兩篇報導勾起我的擔心,我懷疑鼓勵創業的想法背後,其實存在對時下年青人的負面印象。

去年十一月,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接受訪問指出,聽到不少人害怕年青人,認為他們不聽意見,若他們獲得權力,難以想像對香港的影響。此外香港中小企促進聯會及智慧起動,在今年一月初發表的調查顯示,有僱主認為九十後僱員工作態度懶散欠積極,以往兩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增聘人手才能達到原有的效果。以上的態度都不禁讓人擔心,自佔領行動之後,原本甚少、或者不擅與年青僱員交流及的僱主,會強化他們對年青僱員的負面印象,甚至對聘請青年人可免則面,所以社會才大力鼓吹青年創業,以建立他們就業以外的出路。這樣,僱主自然無須面對一班看似難以溝通的青年人。

令人擔心的是,對於年青僱員的負面描述,早於二零零六年已經出現。該年八月,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接受文匯報訪問時已經指出時下年青人在求職抱著「騎騾揾馬」的心態,好逸惡勞,抗拒回內地出差甚至要求過高的薪酬。雖然在佔領運動之後,不難想像部份青年抗拒回內地工作,甚至願意追隨自己的夢想,未必甘於成為工作和房屋的奴隸。本文就是期望在僱主與年輕僱員兩者間,引用今早在一個講座所聽到的分享,提供可行的辦法,讓僱主能減低對僱員以偏概全的印象。相信不少僱主都誠如特首所言,不會視年青人為計時炸彈。

今早,我參加了由社會工作者註冊局主辦的「探討香港社會工作督導的前路論壇」,論壇主要就社工專業的督導發展進行討論,透過實務及國際經驗探討督導發展的可能性和成效。其中一位講者,區潔盈博士分享了名為「快樂的社工督導團隊」,內容相信可以提醒時下僱主,重視一些僱員對工作的期望。誠如講者徐明心博士指出,督導是要做到「亦師亦友、亦醫亦管」。社工專業特別著重督導,不單單滿足於行政指標、監察工作表現和效率,而是在督導的過程中,僱主或僱員的上級可以從中分享自己專業經驗及知識,機構的使命和工作目標,並支援員工的個人需要、士氣和自我價值。

社工專業對於價值觀、信念特別重視,近年機構的督導甚至管理階層,都忙於滿足行政及資助的文件工作,有機會遺忘督導的重要性。論壇的嘉賓都同意督導的過程,有助僱用,亦即管理者與前線同工的溝通。把這個督導的模式借鏡於未有督導安排的行業,其實背後也是提醒僱主與僱員保持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因為溝通才有機會促成共識,達成雙方的需要和目標。不過,整個論壇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區博士提及僱員在工作中,對於工作也有一定的期望,而我認為她所分享的一些條件,正推動僱員繼續留在工作崗位,相信若僱主在未來能建立類似工作督導的溝通平台,並盡力創立以下理想工作的條件,對於無論是八九十後的青年僱員,甚至不少僱員也甚具吸引力,讓他們可以積極投入工作。

我理解區博士指出,若工作充滿意義,而又能讓他們感到工作與生活能取得相對的平衡。加上簡化不必要的文件工作,而團隊之間又能互相交流學習,並能提升專業技能和知識之外,還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就能建立快樂的督導團隊。而以上的條件,絕大部份也是管理階層可以嘗試安排和營造的,透過溝通以及管理學的技巧,讓僱員感受工作熱誠、目標及意義、獲得團隊的支持和成長,更重要的是得到成就和歸屬感。除了區博士所指出的條件之外,我認為新一代的年青人更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甚至期望獲得合理回報也是無可厚非的特質,是因為他們生活於一個著重平等、公義的社會,期望不被剝削及有充足的生活空間也是僱主在聘請年青人所需要考慮的。

無疑,不少僱主會認為時下年青人對於工作甚具要求,而且期望尋求一份理想的職業。對於具有理想和朝氣的年青人來說,理想已經不單單限於收入以及工作的地位,也可以包括對理想社會的建立和改變。所以,面對這群有活力和理念的年青人,絕對難以再用過去的一些聘用條件以作比較。無論是工作上的恆常督導或者溝通的機會,除了工作進展以及工作安排之外,管理者更可以從中得到意見的交流、互信以及建立士氣。過去不少顧問都評論年青人工作態度散漫、不夠積極之外,有否想過作為管理階層,最能善用個人能力及管理技巧去促成目標,雖然管理者最終仍是要確認所交付的目標妥善完成,但面對管理與領袖難以分割的上級角色,會否願意微調一下,善用督導去引導年青僱員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更大的成就和滿足感呢?